以任务为中心构建VB专题网站实现教学角色转换
2013-04-29黄家
黄家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专题网站 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39-03
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才能少走弯路?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新课标落实前,广西进行了全员培训。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参加新课标培训后,我对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的几点认识
(一)让学生乐学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
学会的层次是知识与技能,会学的层次是过程与方法,乐学的层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乐学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在会学层次上下工夫:即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以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没有过程和方法作基础,就没有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升华——乐学境界的升华。
(二)信息技术是一门可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达到乐学的技术
技术包括动手做的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会);如何做的技术(过程与方法——会学);为何做的技术(情感态度价值观——乐学)。因此信息技术是一门有血有肉的育人技术;是一门可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达到乐学境界的技术。因此,它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教学角色转换事关教改成败
信息化时代,知识“积累”不再是目的,“生成”才是目的,这是判断教改成败的准则之一。“角色转换”要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管理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教学全程;教师不再是把“我”知道的告诉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亲历和体验,形成 “生成”的能力。
教师的作用:作为管理者,主导确立学习目标,宏观调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矫正学生的学习方向;作为合作者,主动弥补、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咨询。
教师的地位:教师从过去的凸显位置退到时隐时现的位置。
课堂时间分配:检验角色转换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课堂时间是否交给了学生,教学是否回归到学生自主探究的轨道上来了。
(四)信息技术实现角色转换最佳途径之一——网络+任务驱动
角色转换的“物质”保障及基本形式:要实现角色转换,必须要有实现角色转换的环境和方法,才能使角色转换在日后的教学中成为常态。信息技术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进行教学,教材内容放到网上,辅导资料放在网上,学习任务也放到网上,这为实现教学角色转换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任务驱动则是信息技术实现角色转换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以任务为中心构建VB专题网站的目的与作用
(一)目的
为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学有源头,学有依据,学有收获,特建造此VB专题网站。
(二)理论依据
新课标教学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信息技术新课标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协作、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三)网站作用
1.网站有利于学生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入口,是教学的园地,但不是目的。
2.网站提供了课本的全部内容、辅导资料及学习方法与指点问津等等。
3.不断提供学生学习心得并辅以案例,为学生的共同成长提供沃土与活水。
4.任务驱动中细分任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建构知识,让知识的形成有如“搭积木”一样可见、可操作、可体会,让兴趣自然生成,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5.网站或服务器记录着学生自我进步与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成为学生强有力的学习精神支柱。
6.借助网站可随时交换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成果。
7.学生在自学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产生灵感,在交流中灵感进一步迸发出来,实现由积累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质变,这就是创新。因此,创新源于学生自身知识或智慧的积累,进而达到知识生成与灵感的迸发。
三、以任务为中心构建VB专题网站实现教学角色转换实施要点
(一)在VB编程教学中,将教学光盘内容、教学辅导、学习任务做成网站
让学生知道这里有“米”,有能实现梦想的“沃土”,还有能为你提供解渴的“活水”。即这里的网站和网络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保障、方法指导,让你得心应手,这是VB编程教学实现角色转换常态化的物质保障。
(二)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角色转换的一般方法
定总任务(总任务体现多个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设计和细分任务,如下:
任务1: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学习+要点演示;
任务2:提出问题(引入新知)——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协作+新知引入+师生教学演示引导”解决问题;
任务3:综合应用新知,心存疑虑——对实战中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协作学习+探索学习+新知应用要诀+师生教学演示引导”来解决;
任务4:挑战新知(发散思维):创新学习——生成新知。
(三)关于“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是实现情感升华的催化剂,是学生通往乐学境界的桥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投入与评价,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服之以智,行之于用,方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四、实现教学角色转换任务驱动之设计案例
总任务:用VB编程实现“红绿灯”功能。
(注:学生登录网站查看任务,通过学生自学或生生协作、师生协作来完成任务。)
总任务细分如下:
任务1(复习旧知):在图片框中画一个红色圆圈。
[关键知识点:Picture1.Scale(-5,5)-(5,-5)‘定义画图对象及其相对坐标;
Picture1.Circle(0,0),r,RGB(x,y,0)
‘方法Circle画圆的基础知识原点,半径,颜色]
教师请一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或转投学生的操作,借此激励。
最后参考程序如下:
五、VB编程教学的额外收获——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VB编程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我们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何尝不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教学:VB编程的特点是对象下的事件驱动编程机制,我们教学采用的任务驱动,如果将这些任务看作是一个个对象,那么对象(即任务)的事件不就是学生去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吗?这也印证了前文所说的“信息技术也是一门有血有肉的育人技术;是一门可通过操作实践培养人到达乐学境界的技术。因此它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可操作性”的论断。VB编程方法对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实现角色转换的可操作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意义重大。列表对比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与VB编程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以VB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来理解任务驱动对实现教学角色转换之特点,定会使我们对这种教学(学法)倍感亲切;以此为指导定能让我们做到教案设计(或学案设计)思路更清晰。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