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地理文化资源,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
2013-04-29庄宝珍
庄宝珍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在各领域目标中多次提出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学习、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社会是活教材。根据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师资素质,挖掘南靖本土地理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实验研究。
关键词:文化;主动参与;自由表达;资源
一、利用家乡本土地理文化,开发教育活动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故里南靖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被誉为“世界建筑瑰宝的土楼群”,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有被称为“小西双版纳”的乐土雨林,似神秘的植物王国让人心旷神怡;有雄奇壮丽的鹅髻峰、螺洞迷宫的石门岩;还有野趣横生的虎伯寮原始森林、紫荆山森林公园、气势磅礴的树海瀑布、湖光山色的亨阳湖、潭瀑溪岩的美人照镜……景观处处,让人流连忘返。
所有这些名胜古迹,构成了一道道蔚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蕴涵着无穷的教育资源。这些家乡的本土文化、地理资源,如何成为适合幼儿学习、探究的资源呢?经过研究分析,我们把它归纳为:
1.艺术方面有芗剧、提线木偶、民歌民谣等;
2.节日方面有元宵节、火把节、三月三踏青等;
3.风味小吃方面有金山拉面、咸米香、糍粑、甜糕等;
4.社区方面有古建筑、名胜古迹、现代建筑新貌等。
这些资源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可以编制成许多主题网络。这些网络由于主题有关各个要素和次要素组成。每个主题的选择必须是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能整合各个学科,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改革幼儿发展。
我们利用大自然赐予的这些极富价值的资源带领幼儿走向户外,走进大自然,欣赏家乡的美景。利用这些富含教育意义的自然资源,开展了“小小导游员”“雨林植物”“神奇的土楼”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感受了家乡山水的美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
二、师生共同建构主题,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探究性主题活动中主题的产生,可以是幼儿自发生成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无论哪一种,都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主题为幼儿熟悉,幼儿就容易产生兴趣。
如:南靖土楼历史悠久,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马蹄形等,成千上万的土楼群,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点缀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后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如今形状各异的土楼,它不但是一种奇特古建筑的标志,也成了幼儿建构游戏的活材料。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分析了土楼既是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又是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信息源,既有专家可请教,又容易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于是师幼一起生成“南靖土楼群”这个主题,从它的起源、分布地区、种类、建筑材料等方面建立了主题网络图,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索。在探索中幼儿了解到许多有关土楼的知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建构技能。教师和幼儿一起建立了多个土楼建构区域,让他们运用多种材料积极学习建构,用它来练习说话、唱歌、讲故事,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三、自由表达、共同分享、认真评价、及时反思
培养幼儿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尊重幼儿的不同表达方式,倾听幼儿的“百种语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参观、访问、实验、探索,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经验以图画、图表、游戏、故事、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并与同伴分享。如:在“金山拉面”主题活动中,幼儿在探索制作拉面时,经过认真观察,他们能很耐心地团、揉、拉出面来,为了尊重幼儿这种内心语言与表达方式,教师积极为他们提供材料,并与幼儿一起布置“展台”,供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收集来的照片、图片,幼儿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和快乐,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注意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表现,组织幼儿在小组、班级开展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保存、整理幼儿的作品,记载幼儿活动的全过程,及时反思总结,为下一个活动方案作准备。
总之,利用本土地理文化资源,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它鲜明地体现了“一切从孩子实际出发,把教育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