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表现自我

2013-04-29杜建忠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7期
关键词:写作思维可操作性

杜建忠

摘 要:当下初中生在写人记事方面,往往写不出自己生活的独特感受认识,要么失真,失去了自我;要么变成了“大人”,失却了童心。尝试通过对经典范文的分析,在指导学生表现自我上,予以可具体操作的帮助。

关键词:写作思维;独特感受;经典范文;可操作性

如今写作教学,对于中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十分开放的,学生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文体,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和思想感情。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写人记事上,在抒发情感上,要么失真,失去了自我;要么成了“大人”,失却了童心。尤其是初中生,情况尤为严重。按理,初中生的生活空间非常狭小——基本上是家校两点一线。鉴此,我们只能要求中学生将目光留在自己的身边,专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若要扩大视角,就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社会的热点。可是从学生的作文看,有不少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采取逃避主义的态度,要么不能正视自己。这样一来,自然就不能真实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真实的思想感情。而且,学生的写作思维,大多是直线式思维方式,不会抛物线式的思维,文章写得大起大落,不会波浪式的思维,文章写得曲折有致,也不会横向思维,以扩展厚实文章内容,也不会很好地运用因果思维,文章写得既有事理逻辑,又有情感逻辑。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就是复杂多变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中转向表述审美情感价值上面来。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生活的本来面目以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呢?

一、掌握唤醒自我、表现自我的原则

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感悟能力以及对这种感悟的表现能力。

如何唤醒自我呢?唤醒自我,就是找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先来学习专家学者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说的。

德国现代诗人里尔克在《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中说:“假如你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不要去指责生活。应该指责你自己。应该指责自己还缺少诗人的气质,因此还不能利用生活中的瑰宝。”

里尔克这段话告诉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诗人气质”,所谓“诗人气质”,对我们而言,就是要我们用心、用感情去感受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利用生活中的瑰宝”“找寻感受就是找寻自我”。

孙绍振老师又说:“找自己,这似乎是一个怪问题,自己不是在自己这里吗?其实不然,大多数人虽然有自己的躯体,却没有自己的感觉,没有自己的感受。找自己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感受,还要找到自己的话语,自己的形式。为什么要找呢?因为自我处于失落状态而不自知。常常以为是自我的感觉,事实上是流行的套话,自我 被权威的、现成的话语统治着,处于失语状态。”他又说:“能不能找到自己,关键就在于要找到自己的感受;要找到自己的感受,就得把自我从套话中解放出来。”

孙绍振老师这两段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找到自己就是找到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感受,就是唤醒了自我。当找到自己的感受,并将这感受表现出来时,不能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特性。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表现出来,这才真正做到了唤醒自我和表现自我。

那么生活中怎样唤醒自我,找到自己的独特感受呢?童庆炳老师说了这么一段话,对我们很有启发:“当你看到一张扭曲的脸而知道这个人心中充满愤怒的时候,当你在街头遇到了一群美丽的兴高采烈的少女而感受到有一股春天般的气息向你扑来的时候,当你望着台湾海峡的汹涌的海水而联想到那是思亲的泪水的时候,当你看到一轮红日磅礴而出仿佛听到祖国前进的脚步声的时候……”

可以这么说,唤醒自我,就是经历一次心灵的考验和洗涤,就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程;表现自我,就是一次心灵的飞跃,就是思想、心胸、境界走向成熟博大的过程。

由此,我们认为唤醒自我、表现自我的原则应该是:

1.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要用心观察,用感情、心灵去感受

2.对生活的感受要有自己的独特性,是与众不同的

3.要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去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掌握方法,重点突破

家庭生活应该说学生是最熟悉不过了。但是,我们该怎样做到呢?首先,我们要找到突破点。

1.从亲情中唤醒自我,表现自我

经典范文:朱自清的《背影》,父亲送我上学一节。就写了一系列有关父亲的细节描写——①与脚夫讲价钱;②拣定座位、铺好座位、嘱咐又嘱托;③争去买橘;④艰难买橘;⑤轻松扑尘,临别嘱咐。这些细节处处体现父亲爱子的真切情感。而“我”面对这一系列的细节有怎样的感受呢?面对父亲讲价钱,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面对嘱咐又嘱托,却暗笑父亲的迂;面对买橘,争着去;面对父亲的背影,偷着拭泪;面对父亲远去的背影,禁不住流泪。“我”的情感前后发生很大变化,而这变化恰恰最能体现出父子间在患难如潮之时的眷眷之心与殷殷之情。

突破点:

(1)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发现,去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

(2)以叙议结合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感悟

2.从友情、师生情中唤醒自我,表现自我

经典范文:杨绛的《老王》。作者与老王,可以说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的患难之交,是一种很纯真而又凄美的友情。文章最后一段是作者从几次交往的事件中所得到的感受和感悟。以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来写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我”的内心感受和感悟。

突破点:

(1)要以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好友情和师生情,为下文写感受和感悟作坚实的铺垫

(2)要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3.从一物一景中唤醒自我,表现自我

经典范文: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该文详写了两个“第一次”,一个“第一次”是写作者看见柚子树;另一个“第一次”是写看到刚孵出的小鸟。这两个第一次的感受分别是“喜悦与新奇”和“惊喜—恶心—喜爱”。接着作者写了不少的第一次,进而感悟到“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突破点:

(1)一物一景要叙述描绘清楚。这是感受或感悟的原因基础

(2)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感悟

三、学会思维,超越自我

1.学习深远、高远性思维

“深远”是指看得深远。所谓“看得深远”是指作者看到了现存某种社会的人事的现象(原因)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也即现存某种社会和人事的现象(原因)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影响、作用、意义。

“高远”是一种超越性的思维,就是在待人接物的态度、观点方面,能够走出自我和自我所谓的群体、区域的利益关怀而面向更大的群体、区域的利益关怀。

这种超越是对自己的认识能力、心灵胸襟、情怀境界的综合、整合,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消解自我,由局部走向全体,使自己的心灵胸襟、情怀境界由狭隘走向高远博大。

深远、高远性思维,会让我们的心灵走向美丽而高尚,心智走向完美而成熟。使我们能从“小我”走向“大我”,最终走向“无我”。从而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

2.掌握要领,重点突破

经典范文:鲁迅的《藤野先生》。(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是鲁迅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后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是屈辱的,是严重伤害自尊的。这种感受也是鲁迅自己个人的感受,还没有突破自我。(2)那么,接下来的感受和感悟,就突破了狭隘的自我,走向了大我,乃至无我。(3)这种感受和感悟是由一次课间看电影引起的,引起了什么感受和感悟呢?感受是“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感悟是:“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意见变化,就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鲁迅认为学医不能从根本上救国,应该从精神上唤醒民众,才能救国。这就从思想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从而达到从“小我”飞跃到“无我”。这里的“无我”就是为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经典范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1)面对岳阳楼的景色,引发怎样的情感感受呢?有人会一喜一悲,有人会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这都是个人的感受和感悟,是自我的。因此是渺小的。(2)作者则是突破了这一渺小的境界,走向了“无我”的境界。(3)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显示出作者博大的心胸和高远的理想的追求。他不忧喜自己的得失,而是忧乐天下百姓。这就超越了自我。

突破点:

(1)面对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我们应该要作生活的有心人,做深刻的自我内心审视,去仔细捕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感悟

(2)要突破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3)先叙后议,叙的是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议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感悟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学生的生活空间十分狭小,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唤醒自我,关注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和感悟。正如著名作家莫言在《开讲啦——科学与文学的对话》节目中所说的:“写自我,写自己的经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

[2]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童庆炳.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

[4]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1.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逸夫中学)

猜你喜欢

写作思维可操作性
浅谈小班的数学游戏教学顾
数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浅谈思维导图学习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叙事学理论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相结合策略探究
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教师的影响
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