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学理论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

2016-07-18张声云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写作思维叙事学记叙文

张声云

摘 要:一直以来,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情形不容乐观。学生未能形成一种体系化的记叙文写作思维,因而写作效率低下,成果甚微。基于这种现状,本文试图回归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中寻找思路,探讨中学记叙文写作的思维训练方法。

关键词:叙事学;记叙文;写作思维

一直以来,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情形不容乐观。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他们未能形成一种体系化的记叙文写作思维,因而写作效率低下,成果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教越笨,越学越麻木”?究其原因,则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其一,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材缺乏系统、完整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模块,对于写作指导停留在模糊、粗浅的理论层面;其二,对于记叙文写作教学,大部分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理论指导,从而被迫“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艰辛探索。

基于这种现状,本文试图回归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中寻找思路,探讨中学记叙文写作的思维训练方法。

一、确立功能

记叙文的主体内容即故事。叙事学的“故事”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被定义为从叙述信息中独立出来的结构。而功能是故事中最小的叙事单位,普洛普提出,“功能被视为人物的行动,由其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来确定。”巴尔特将功能分为两大类,一曰分布类(功能),一曰结合类(标志),其中分布类又细分为核心和催化。核心功能是故事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情节结构的既定部分,具有抉择作用,引导情节向规定的方向发展。催化功能则起着填充、修饰、完善核心功能的作用。

根据巴尔特的理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构思的第一步,就是确立整个故事的核心功能以及催化功能。

如,在构思写作“外婆为我做鞋”这个故事时,写作者首先可尝试以时间为顺序,在脑海中对故事整体进行切分、提炼,确立故事发展的几个核心功能:

①“外婆夸我爱穿她做的鞋”

②“外婆托人寄鞋”

③“外婆询问鞋是否舒适”

④“外婆亲自送鞋至我家”

⑤“外婆送我最后一双鞋”

⑥“我怀念外婆做的鞋”

接下来再进一步细化思索,找出对核心功能①②③④⑤⑥起到填充、修饰或者完善作用的催化功能:

①“外婆夸我爱穿她做的鞋”:

“我违心点头”“外婆越做越多”

②“外婆托人寄鞋”:

“外婆住在乡下”“包裹里捎带嘱咐”

③“外婆询问鞋是否舒适”:

“外婆日渐衰老”“我看望外婆”

④“外婆亲自送鞋至我家”:

“外婆不久于人世”“我大声抱怨鞋子老土”“外婆独自离开”

⑤“外婆送我最后一双鞋”:

“外婆临终”“我放声大哭”

⑥“我怀念外婆做的鞋”:

“外婆去世”

如例,在明确了核心功能及催化功能之后,故事的基本架构点就已经确立了。

二、编排序列

序列是由功能组成的完整的叙事句子,它通常具有时间和逻辑关系,序列有基本序列和复杂序列之分。基本序列由三个功能组合而成,即起因、过程、结果。基本序列以不同方式结合可产生复杂序列,其典型形式有以下三种。1.链状:一个序列的结尾同时又是下一个序列的开头。2.嵌入:将另一序列插入这个序列中,使之成为这个序列的说明、对比和细节等。3.并列:同一层次的序列借助某种相似点作平行连接。

在确定功能以后,教师需进一步引导学生以每一个核心功能为基准,整理其与其附属催化功能的逻辑顺序,排列出一个个基本序列,而后再由基本序列复合成复杂序列。相比之下,链状序列及嵌入序列较为常见,也更容易为中学生记叙文故事所使用,因此本文以链状序列为例,作进一步探讨。接续上文的例子,“外婆为我做鞋”的故事可整理出6条基本序列,并按时间顺序串联成为一个链状序列:

(①“外婆夸我爱穿她做的鞋”→“我违心点头”→“外婆越做越多”)→(②“外婆住在乡下”→“外婆托人寄鞋”→“包裹里捎带嘱咐”)→(③“外婆日渐衰老”→“我看望外婆”→“外婆询问鞋是否舒适”)→(④“外婆不久于人世”→“外婆亲自送鞋至我家”→“我大声抱怨鞋子老土” →“外婆独自离开”)→(⑤“外婆临终”→“外婆送我最后一双鞋” →“我放声大哭”)→(⑥“我怀念外婆做的鞋”→“外婆去世”)

故事序列编排完成之后,记叙文的基本叙述条理就形成了。

三、组织情节

功能组合成为序列,而序列的有机编排则形成情节。在叙事学中,情节被定义为事件的形式系列或语义系列,它是故事结构中的主干,人物、环境的支撑点。组织情节,主要有两大原则:其一,承续原则,包括时间连接、因果连接及空间连接;其二,理念原则,包括否定连接、实现连接和中心句连接。

在中学生的记叙文故事中,有意或无意使用时间连接、因果连接者屡见不鲜,学生虽未必知晓情节组织原则这一叙事学理论,但对于按时间顺序、因果顺序叙事,早已熟练掌握,因此不再赘述。

这里将重点讨论的是理念原则。其中,否定连接即序列逐步向对立面过渡,实现连接指序列向既定目标进发,而中心句连接则是指序列根据作品中心句的语义排列和扩展。

同样,以“外婆为我做鞋”故事为例,倘若以否定连接组织情节,则序列排列趋向为“外婆为我做鞋” →“外婆不再为我做鞋”,即①②③④⑤⑥。倘若以中心句连接组织情节,则无论时序如何往复,“外婆为我做鞋”这一中心句是整个故事所有序列的纲,序列围绕这一中心句排列、展开。

根据不同故事的属性,运用适当的原则组织情节,则一篇记叙文的完整思路最终形成。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将叙事学理论运用于中学语文记叙文教学所做的一些粗浅的探索和思考。文学理论作为历代学者智慧的结晶,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倘若能够从中采集灵感、获得启发,则中学语文教学有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普洛普著,邓迪斯译:《民间故事形态学》,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写作思维叙事学记叙文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相结合策略探究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