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述应用题在大班加减运算教学中的过渡作用

2013-04-29张琛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过渡

张琛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的形式存在着,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和数字打交道。数学还广泛地应用于今天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因此数学能力的提升将制约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如果学龄前的孩子有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和愉快的数学体验,可以为入小学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为入学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全面的准备。

【关键词】口述应用题 加减运算 过渡

【中图分类号】G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17-01

数学学习中的加减运算能力是大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日常数学问题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多年来在《纲要》精神的倡导下,幼儿园数学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学教学形式也发生着悄然的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到重视数学学习兴趣、态度和有效方法的转变。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在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使用数学的过程中切实发展幼儿的基本运算能力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内容。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口述应用题是解决数学加减法运算能力的一种手段,是幼儿学习加减法由具体到抽象必须经历的过程。口述应用题把数学概念和与生活实际自然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实际应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它以表象为依托,帮助幼儿理解题意、数量关系和运算符号,促进幼儿运用表象进行相应的运算。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口述应用题对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过渡作用,应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好的运用。

一、口述应用题降低了幼儿学习加减的难度

大班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而加减运算实际上是一种抽象的运算,幼儿不能理解加减运算的含义和运算符号的意义。但幼儿对贴近自己生活的真实问题最有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活素材,让幼儿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并积累数学感性经验,教师应借助口述应用题来表述幼儿生活的情境,引起幼儿脑中对熟悉的生活情节的回忆,来表述数量关系,首先利用实物或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材料为工具,通过演示或具体的动手操作来进行加减问题的运算。如:

■给我买了2个■,又给我买了1个■, 我现在一共有3个■。把抽象的加减法教学赋予幼儿实际生活的经验,幼儿就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旧的教学模式,从描述应用题入手。因为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有了一定发展,生活经验也相对丰富,幼儿可以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描述,尝试口述应用题,但这样的描述仅仅是口头表述的应用题,而不是直接让孩子学习应用题的结构,再进行口述应用题。如果开始教学就从应用题的结构入手不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幼儿无法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刚开始学习时应忽略应用题的结构,以生活经验为依托,来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如:

有5只小青蛙■在岸边玩,忽然有2只小青蛙■跳进了水里,岸边还剩3只■。这种寓加减教学于情境之中的题目,在幼儿头脑中依靠对形象化的物体的再现进行加减运算,这是它不同于单纯的数字和符合表示的加减题的最优之处。在口述应用题的初级阶段幼儿可以不用提出问题而直接说出答案。因此口述应用题降低了幼儿学习加减法的难度,巩固幼儿对加减法的理解。

二、口述应用题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以口述应用题为手段的加减运算教学中,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幼儿口述应用题的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应逐渐尝试转用无直观材料参与的口述应用题,因为在直观材料的伴随下的应用题,幼儿以直观的材料为依托,处于直觉的水平。无直观材料的口述应用题,没有可视的直观对象,要依靠过去感知过的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表象进行编题,比如,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2只,树上一共有几只鸟?幼儿要想正确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在头脑中出现事物的表象,了解讲述的事情,了解已知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幼儿明确原来有多少,后来又多多少,要求回答的是合起来是多少,在解答的过程中,必须很好的分析情境中所表述的问题,因而起到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仅满足于幼儿能够正确解答问题是不够的,不仅要求正确说出得数,还要适时的引导幼儿尝试提出问题并解答,逐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幼儿思考,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回答为什么?在教学中也应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的字样就是加法,有“剩下”的字样就是减法。要在教学中逐渐让幼儿能够积累一些经验,如加法计算中,有两种情况应让幼儿去感受,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幼儿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当幼儿学习了用数字符号去记录应用题的内容时,幼儿学习着用抽象的数概念和符号进行加减运算,而随着经验的积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进一步发展了加减运算的能力。

数学学习是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现代学前数学教育改革,也正是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幼儿进入大班就是幼儿园的最后的学年,要进入小学学习,因此对大班进行数学教学时除了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外,适当增加专门的数学集中教学活动是必要的。口述应用题教学起到了一个中介桥梁的作用。最终发展了幼儿的运算能力,同时使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30年学前课程嬗变面面观之一——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的重要转变.袁爱玲

[2]幼小衔接实验成果概述——入学前数学教育.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猜你喜欢

过渡
巧妙的过渡,流畅的节奏
关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分析
幼儿舞蹈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策略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思考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作文的过渡和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立体探究
对普拉契多·多明戈自身声乐感受的思考
农村小学对新译林英语教材的教学过渡与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