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适宜性研究
2013-04-29张琳
摘 要:新时期下,针对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国教育工作者考虑其中的影响因素,发现主要存在着大方面的两种情况,一个是老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相关美术技巧的教授远远大于儿童的自由发挥,而另一种则恰恰相反,两种极端的教学方式都是违背发展适应性的。本文通过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简单介绍,阐述现今中国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符合发展适应性理论,为更好的完成学前美术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绘画 遮挡绘画 绘画技巧 发展适宜性 美术教育
0 前言
艺术教育,它可以促进国民全面素质的发展,对智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使个人和社会都处于和谐的精神状态之中。美术是人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途径,其对自身灵魂的感染力十足,从小进行美术素质的培养,可以使人对艺术有较强的敏感性,对艺术热忱的精神世界不再混乱,这就要求对儿童进行相关的教育,学前美术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它帮助孩子对世界有全面的认知,帮助他们用最原始和最朴素的形式来表达内心,全面开展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进行开展,其中对于学科的发展适应性也要加以关注。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1.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简介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度不够,在绘画方面仍然停留在模仿和涂鸦的阶段,针对其进行特殊的美术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首先是一种情感的教学,它可以使儿童的审美情感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学前儿童对绘画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涂鸦作品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是出于此年龄段和外界进行交流的一大途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是一种创作性的教育,不同于成年人的美术教学,学前儿童的阅历和思维都比较开阔,不受一些外界事物的影响,在保持儿童创造性的同时,尽可能的使其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更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需要进行操作性的指导,儿童对于美术工具的使用还不熟悉,其视觉、听觉、触觉的感知能力还是不完善的,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其真正的用脑筋去思考美术创作,亲手去实现心中所想。
1.2 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学前美术教育需要老师和孩子共同学习,教授美术知识是其次的,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审美,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下发展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感知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用艺术化的语言可以启发学前儿童的内心审美感受。
1.2.1 利于对学前儿童审美观念的培养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它直观的让人们感知美,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针对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其审美观念的意义重大。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些幼儿们对世界的认知不够完善,面对周围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他们都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还没有掌握对美正确的认知方法,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引导,使其掌握表达美的基本方法,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学习符合自身的学习技巧,可以经常组织其去野外进行游玩,在自然中了解美术,指导他们将自己严重的世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1.2.2 利于对学前儿童自我个性的培养
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美术技巧通常不是罪重要的,幼儿的心理发育也会受到美术教学的影响,他们心灵纯粹,绘画内容及时心中所想,老师可以从中发现每个学前儿童的不同特性,分别采取特殊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其发挥自身的个性,表达心中的那份快乐,大胆的思维想象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有艺术感的个性,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进行美术学习的教学。
1.2.3 利于对学前儿童创新精神的培养
根据科学证明,儿童的创造力是最强的,他们在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创新精神,学前美术教育不是要使每个孩子都成为美术大师,主要目的还是要对其发现美的创造性的提高,开发其好奇性,通过对课外素材的多了解和积累经验,使其对实际事物的美术描绘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将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听所见,将孩子进行团队绘画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使优劣势互补,艺术的创新是需要一气呵成的,不要对孩子的美术创作太频繁的打断。
1.2.4 利于对学前儿童人格的完善
学前美术教育是引导学前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的工具之一,为学前儿童的人格塑造提供和创造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们来说,绘画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他们平常进行的游戏的一种,他们在绘画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和失败时的挫败感。另一方面,绘画是表达孩子们心声的极好的方式之一,绘画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可以看成孩子们的一种情绪宣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的调整心态,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阶段对学前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尽管较开展初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孩子的教学成果也很明显,不过还是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美术教育的目标
对于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进行特别的教育目标安排,不能单纯的要求其在美术技巧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现实情况下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不能逼迫孩子完成硬性的任务要求,在玩中进行绘画的学习。还要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培养,不能忽略孩子最关键的心理成长问题,培养其对美的发现和感悟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2 美术教学的内容
在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更大,面对形状不同、外貌奇特的各类新鲜事物,孩子们往往会进行模仿绘画,同时加入自己的初步认识,完整的表达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中间老师对其的指导有时候会起到不利的作用,将孩子的美好想象力扼杀,硬性的将其扶到所谓的美术正规,这都是不可取的教学方式,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创造性,没有了探索精神。
2.3 美术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被人们理解为矫正,在美术教学中同样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初期,强制要求其对所见有准确的绘画描述使得每个学生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没有了个性,失去了想象力,他们对老师的错误暗示摧毁了创新能力。
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适应性
发展适宜性教育(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DAP) 最早是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的,它的概念是指基于儿童发展水平、有助于儿童达到一定发展目标的教育实践,其主要目标是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需求的满足,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应外界和社会。它的出现对全球学前教育都有很深的影响,逐步成为了全球幼儿教育的行动指南,此理论中将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成年人帮助下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落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教育就是适宜的、有助于促进儿童发展的,而超出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就是不适宜的。可见,“最近发展区”观点已体现出教育要适宜于儿童发展水平的思想,学前美术教育对此理论同样适用。
在上述理论的深刻影响下,我国对于学前美术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的情况出现使得儿童的学习效果显著增加,很多老师放弃原有的学着画的教学方式,开始宣传画着学,在进行美术指导的时候尽可能的使学生有较为自由的发挥,不强加给他们原来必备的教学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的好处,孩子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很有创新性的作品,但是其中仍然会在着弊端,就是某些孩子不经过老师的指点无从下笔,没有开始当然不能够在美术方面有所进步。
4 结束语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现阶段的问题仍然很突出,要求其完全贯彻发展适应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单单的考虑孩子身心健康的现有水平和可能水平是不够的,把其内心中的潜力完全发挥需要借助于外界的人,也就是要求老师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其在较为具体的美术实践中获得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社会、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孩子的优秀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育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袁芳芳.基于幼儿园健康教学的教师有效提问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 张琼.以美术教育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J].科技信息,2009,(10).
[4] 刘东昱.美术教育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5] 叶培龙.学前儿童的类比迁移[D].开封:河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张琳(1982.11-),女,山东广饶人,滨州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