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孩子画画——放手,让孩子获得精彩

2016-11-03王雅楠冯聪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

王雅楠+冯聪

摘   要: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教育应该要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本,还给孩子自由,使孩子成长的环境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徜徉在金色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努力地探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接受的教育方式,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画语权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218-01

画画是孩子的童年阶段非常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一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九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经常被身边的家长问及怎么样教孩子画画。我会先问他们:你们是怎么看待孩子的涂涂画画?家长基本有两种观点:大部分人会说孩子是不用教的,让他自己画好了;另一部分家长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上创意美术班。到底要不要教孩子画画呢?会不会学了画画后孩子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呢?如何教孩子学画画、怎样才能使孩子学有所成呢?这些都是困扰家长的一些问题。我的观点是:教是肯定的,但需要在教和学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一、认识孩子的画画能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涂涂画画”。众所周知,画画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孩子喜欢画画,也并不是内心的冲动,而是受到外部的刺激,从而借用画图这个方式表现出来。举例来说,幼儿在户外看到一头牛,回到家后他就会把他在外面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他所想到的用涂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的语言发展能力还表达不出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以及他所想到的,然而这样的情景已经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驱使他一定要有所表达,而涂涂画画是一种他最擅长的方式。

孩子确实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用画画来表达他们丰富的内心。但是只是让孩子自己涂画,不进行一定的干预,就如同孩子喜欢爬树一样,爬到一定高度继续上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或者家长给予专业上的帮助,引导他们,这样才能更有进步。

然而,目前家长的观念和专业机构的功利性影响了老师或家长专业支持的正向效应,未能激发孩子的童趣和表现欲,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这种天性。虽然大部分年轻家长已经认识到孩子画画的重要性,愿意为培养孩子艺术能力买单,但是在如何让孩子自由画画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如:大多数家长带有功利性,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画什么像什么才是绘画的目标,部分家长并不关心绘画的过程和意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培训机构中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社会上很多的儿童创意美术培训机构,因为以盈利为目的,在教授儿童创意美术上是存在功利性的,因而,家长评判成为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毕竟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才能乐意买单。

因此,家长或老师要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顺应孩子的童趣和表现欲,提供专业支持,让孩子涂涂画画,以促进其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应该了解孩子的绘画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里,孩子表现出的绘画能力是不同的,家长或老师一定是要关注这些变化,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画画表达能力的发展。

2岁半到3岁是孩子的涂鸦期,随意乱画,感受通过手的运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3-5岁是孩子画画的象征期又叫符号期,画出的形象似乎能看出点什么,孩子看着自己的画可以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5-10岁是孩子画画的主观表现期,可以画其所想,画其所看,这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期。11岁以后就进入了孩子画画的视觉写实期,此时画画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注重描绘物体的逼真性。

孩子的绘画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所以法国大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孩子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扭曲了童心,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所以,请给孩子一张属于他们自己的画纸,让他们尽情地画出属于他们的世界吧!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对未来的希望。

二、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教孩子学习画画

首先,让孩子的感官接触到美,学会感知美、欣赏美。

艺术鉴赏或欣赏,是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它能让孩子在艺术作品中有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无拘无束的探索,能够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意识,在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发展心里学认为,幼儿欣赏艺术的能力超出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水平,幼儿对美的敏锐的感受力是超乎想象的。因此,老师首先必须相信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力,知道怎样使孩子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知道怎样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这样才能够自如地将孩子引入艺术欣赏。

另外,要让孩子充分接受多感官的体验,丰富儿童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当我们带孩子欣赏艺术品时,应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全感官参与以促进孩子与艺术品的互动。因为这种全感官的参与有益于儿童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感官体验有益于儿童能够了解和理解艺术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创作意图。例如:《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一书中提到,教师可以问一些与画作相关的感官特征—你认为它是暖的还是冷的?你在那里闻到了什么吗?

曾经在一次讲座中,有一位艺术圈的老师分享了他在国外美术馆里看到的一幕:一位年近70的老者坐在一张世界名画前,他的身边围坐着一群小朋友,他们正在认真观察着这幅作品,这位老者让小朋友们用一个动作来表达他们在看到这幅作品后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孩子在面对那样的一幅作品时,没有固定的标准给他们讲解为什么画得好,因为每个人在面对同一幅作品时,因为经历、性格的差异,都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诠释。而老者是采用这样一种的启发和交流方式,让孩子们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是非常轻松,令人愉悦。

其次,尊重孩子的个性表达,给每个孩子充分的画语权。

画语权是孩子能够不受外界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完全的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创作,去想象。孩子的画,孩子说了算。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相信孩子是自发的学习者,是天生的探索者。孩子有权利表达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所学到的事物。因此,我们不要去剥夺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机会和乐趣,我们只在他真的需要帮助时给予他必须的支持和鼓励。

绘画是儿童其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一种成长方式,不同年龄儿童表现事物的图式是不相同的。如果不理解儿童在此阶段的创作特征,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早的向孩子灌输所谓的技法,例如要求幼儿用模式化和完全模仿的方法来表现所画的对象,即“简笔画”和“范画式教学”。究其本质就是用成人画事物的符号让幼儿模仿,可能因为孩子模仿的能力有限,表面看上去没有和老师的的范画一模一样,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造型背后都有教师“示范”的影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班里的小朋友所画的兔子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吃着同样的青草的情况。长此以往,这会剥夺幼儿在绘画中表达他们世界里的形象和心灵感受的“画语权”。某幼儿园老师深有感触地举了一个关于做《小厨师做比萨》活动中的“画语权”例子:活动中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分别用绿、红颜色的蜡笔表现“比萨”中的青椒与红椒,要求红绿两色涂色均匀、分散。当老师走到孩子朵朵的旁边发现她把“青椒和红椒”都集中在“比萨”饼的一边时,就拿起蜡笔,边重复她的要求,边在朵朵的“比萨”饼上示范起来。没想到朵朵急得哭了起来,嘴里直说:“朵朵不吃辣椒,爸爸吃辣”。原来朵朵做的“比萨”有辣椒的一半是给爸爸吃的,没有辣椒的一半是给自己吃的。这位老师理所当然的想法却伤害了朵朵的“画语权”。

三、让孩子在绘画中获得自信和幸福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如同游戏、音乐和舞蹈一样,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对颜色、画画感兴趣,从他们能够执笔起,就深深地投入绘画活动中。实际上,无论幼儿创造表达的视觉形象多么粗糙、多么简单,他们的绘画过程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感情。

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教育应该要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本,还给孩子自由,使孩子成长的环境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徜徉在金色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努力地探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接受的教育方式,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让我们学会放手,和孩子一起收获精彩。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