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生活课活动教学有效性浅探

2013-04-29陈勇

新课程·小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灵动课堂

陈勇

摘 要:新课改实施后,品德与生活教学“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增强活动教学的目标性;活动设计注重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提倡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几个方面对品德与生活课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有效活动;品德与生活;课堂;灵动

传统的品德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坐中学”,而是“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了。

“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句醒目的话,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品德课学习过程的实质——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者与探索者,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课程实践取得的成果,但仔细观察,我们也不难发现活动背后存在着值得思索的问题,那就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教学缺乏有效性。这里的有效性是指是否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是否经历了过程,训练了方法或行为,培养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要如何提高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探究和努力。

一、增强活动教学的目标性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須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落脚点及活动价值。要从活动的“质”上去思考,从活动的“效”上去取舍,而不应该停留在诸如“这堂课有没有活动”“开展了几次活动”这些浅层次的问题上。

二、活动设计注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活动方式,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收到实效。因此,活动设计要:

1.蹲下来——活动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设计教学,这样设计出来的活动,才能真正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不是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是追求品德与生活活动有效性至关重要的一点。

2.走进去——活动再贴近孩子生活一点

活动设计的情境要适合学生情趣。“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悟”是学生个体体验的整合和提升。品德课活动中,我们要给“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在贴近儿童生活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情境中,运用教师特有的本领,挖掘、演绎教材内蕴的情感。

3.巧应变——活动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追求课堂的“生成”,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意外生成通常会造成两极化的结果——尴尬或精彩。教师不能刻意回避,也不能一味迎合,而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以学生发展为本,或“放大”或“缩小”,或“搁置”或“延迟”,让瞬间出现的意外事件演变成精彩的课堂生成。

三、提倡活动教学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突出活动过程的开放性,注意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前、中、后的结合,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是教学活动取得实效性的又一个保障。首先不能忽视的是活动教学的连续性。要使活动行之有效,教师应该注重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行为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设计开放性活动时要注意:

1.提供足够的实践时间

如,在对《美丽的校园》《和小树一起长大》《上超市》等主题的探究中,教师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以及图片、资料的收集,同时,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也应及时地督促、检查、反馈,确保活动的持续进行。这有利于学生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

2.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活动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根据儿童好新奇、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我们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学《春天说了什么》这一课时,可设计寻找春天(室外活动)、欣赏春天(画面展示)、赞美春天(诗歌朗诵)、歌唱春天(歌舞表演)等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走进春天,用他们的身心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神奇。由于每一活动环节都有不同的形式,学生始终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注重课后的拓展延伸

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生活课,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课前活动是反馈学情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要点,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注重课后活动的延续,它让道德规范回归于生活中,使道德规范焕发活力。如,教学《我帮你 你帮我》时,教师还设计了课后的延伸活动——每月评比“助人之星”,让学生把助人同学的名字写在“友谊之花”上。这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平时多助人,另一方面可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新课程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品德课堂中,我们的活动教学必须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学生丰富的体验,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发挥它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品德教育需要适合的活动,适合的方法,架起有效的桥梁,产生真正的感悟。有效活动让我们的品德课堂多了些灵动,多了些真实的感悟,多了些纯真自然的对话,使那些稚嫩的、美好的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德行的基础和内核。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灵动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