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2016-12-17朱晨
朱晨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将直接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朗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兴趣。
关键词:阅读;灵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72-2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直有意识地坚持让语文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既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又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将直接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如果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语文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然而,课程改革开展多年,仍有很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学习,总是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古人也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反之,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想法和做法。
一、“精致”阅读,激发兴趣
“精致”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个性,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我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语文课。
1.调动双眼,让阅读明晰起来
在《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小松鼠天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其中“天天”一词,如简单采用换词方法,学生也能理解,但感悟的肯定不到位,很难体会到小松鼠想吃花生果的向往和急切,教学时可以采用直观展现法:
师:第三段的哪句话告诉我们松鼠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第一句)
师: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每天都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师:是呀,到了第二天,一睁眼,外面骄阳似火(图片展示),他一路小跑来到花生地里。他看到( ),想到了( );第三天,外面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图片展示),可他还是来到花生地里,看到( ),想到了( );第四天,小松鼠生病发烧了(图片展示),他仍然来到花生地里,看到( ),想到了( )(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像这样今天来,明天来,后天来,接连着来,就叫“每天”。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小松鼠多么希望花生能早点结果啊!
师:是呀,小松鼠找得多辛苦呀!每天都去!可是,结果呢?指名读(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此时的小松鼠心情怎么样?
(失望、伤心、难过)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可是,直到……也)
师:小松鼠每天都跑到花生地里找花生果,可每次回来都是两手空空,你能走进小松鼠的心里,用朗读来感受小松鼠的着急和失望吗?(齐读第三段)
这段文字展现了小松鼠天天去看花生果的画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图片的感染力直击双眼,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天天”就在孩子眼中明晰起来,也就更容易体会小松鼠的着急与期待了。
2.精心铺垫,让阅读深刻起来
A.邓小平爷爷,终于写出了一手好字。
B.终于成为技艺高超的骑手。
生:……
师:小朋友,这些句子里都有一个什么词?
生:都有一个“终于”。
师:那“终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再读读这两句句子,想想。
生:就是做一件事要很长时间。
生:要坚持不停地做,才能成功。
生:还要努力,用心做,才能做好。
师:你会用“终于”说话吗?
出示句式,学生练说……
先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说一说,再引导学生说说对“终于”的理解,然后乘胜追击,灵活运用。从学生的表达中,我们欣喜看到了他们已经真正掌握了“终于”一词。此时学生兴致勃勃。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这样在他们拿到一本课外读物的时候就有了阅读的兴趣,让课内阅读的激情延续到课外阅读中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扇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无限乐趣,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习惯成自然,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走向稳固,逐步形成“精致”阅读。
二、“巧妙”朗读,点燃热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巧妙”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
1.“范读”的重要
首先,我比较重视老师的“范读”。语文老师对于课文的理解直接会影响到孩子。因此,在朗读课文前,我总会告诉孩子,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待会儿看看谁模仿得最像。孩子们被我这一说,立刻竖起了小耳朵,听得格外认真。哪儿上扬了,哪儿停顿了,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的。自然而然中,孩子们的朗读兴趣上来了。慢慢地,孩子的语言感觉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2.榜样的作用
其次,在孩子中树立榜样的作用也是很有效的。课堂中,老师“范读”后,我总是会让一些语言感觉比较好的孩子来读一读。“吕俊豪、薛连涛、斯园园、付样”等都是孩子们的好榜样。谁愿意挑战他们呢?等我这么一说后,孩子的兴致都上来了。“我来,我来!”的声音在课堂上此起彼伏。每个孩子读完后,我都会给予一定的评价,每个孩子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也及时听取了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一个比一个更注重语音语调。
3.合作共进取
最后,我觉得朗读的形式也很重要。除了平时我们常用的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我更偏向的是小组的合作学习。
课堂中,我经常让孩子们进行合作学习。例如:朗读一小节的内容,孩子们在小组长的分配下,自由组织朗读的形式。渐渐地,孩子从每人一句,到男女生配合,到先分散再集中的形式,更有的小组,懂得把比较容易读错的句子采用小组同学一起读的方式,把难度降低了。有的家长在和我聊天时,常常会告诉我,小组学习很好,我的孩子有了很多的锻炼机会。
一堂课犹如一部剧幕,它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分钟,却影响着一个人的习惯,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全局。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倾心投入。“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去创造美妙无比的语文空间吧。
[参考文献]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2]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