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探讨、交流
2013-04-29李凤云
李凤云
摘 要:为适应在我县开展的高效课堂改革,进行有效的探讨、交流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課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数学学科特点,通过扩大探讨、交流对象,拓宽探讨、交流途径,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掌握各种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探讨;交流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往往呈现对象偏窄、内涵偏浅的现象:(1)旁观现象;(2)学生探讨、交流只指向老师;(3)中等生、学困生和优等生相比,缺少探讨、交流机会。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探讨、交流。
二、角色互换、创设民主气氛,丰富探讨、交流的对象
1.平等、和谐的探讨、交流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忠实、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教师直接给予解题结果或解题方法,而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以产生教学共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宽松、自由的生生探讨、交流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个能让学生之间自由开展探讨、交流的良好的、宽松的氛围,能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全班学生之间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探讨、交流。只有自由探讨、交流才能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评价、修正并给同学以启发,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发现。
3.学生与计算机、教材、社会之间新型的探讨、交流
由于教材编写的不断扩充,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扩大,课堂教学中的探讨、交流已不仅仅满足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而是延伸到了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之间的探讨、交流。在这样的双向、多向探讨、交流中,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建立学习合作小组,拓宽探讨、交流的途径
1.建立健全的学习合作小组机制
(1)小组组建。
(2)课桌摆放。
(3)选好小组长。
(4)给小组成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前面学校分组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把各组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相当的编成同一个号。
(5)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内的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合作的氛围。
(6)小组建设要稳中求变。
(7)从生理健康的角度,小组的座次可以以大周为单位进行调整。
2.明确小组长的职责
小组长的职责主要包括:及时主动地向班主任、任课老师汇报工作,领取学习任务;组织组内成员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和各项作业,组织组内帮扶辅导,督促学习对子互纠互查,改正错误。督促完成作业不积极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要组织、带领全组同学开展课内外合作学习;要定期组织小组成员会议,总结分析本小组学习等情况,及时对本组进行评价,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展示课上,策划本组展示的方案。
3.把合作学习小组纳入常规化管理
(1)建立小组长例会制度。每周末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总结一周工作取得的成绩,解决小组一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周的工作要求。
(2)建立小组考评制度。把各小组的主要工作进行量化,一大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表彰优秀者,鞭策落后者,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3)强化对小组长的培训。
(4)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
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探讨、交流能力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小组、老师,评价的过程则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小结,总结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小组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评,对该同学的方法进行互评。
老师评价: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