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数学的人文情怀 绽放精彩的课堂教学

2013-04-29谢鑑平

新课程·小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谢鑑平

摘 要: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出蕴藏在数学中的丰富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文情怀;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大文化,从古希腊数学发展至今,有着它自己的文化渊源。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出蕴藏在数学中的丰富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知识、重结论,忽视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表现为教学过于“直截了当”,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视野里,数学不再具有冰冷、生硬的面孔,而是具有相当深厚的人文情怀。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鉴于此,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以本为本”的教学内容,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

案例:数学活动课《巧测建筑物的高度》

1.课件出示古埃及金字塔的现场,然后将镜头切换到某学生也打算去测量金字塔的高度,让学生讨论应如何测量,必须注意什么?

2.给出数据,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计算。

3.课件出示埃及数学家测量金字塔的数学依据,从而加深如何用正比例方法解题的印象。

学生在一系列的指导和牵引下,知道实际高度∶影子长度是一个正比例,并可以利用这个正比例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而且当学生得出结果的时候发现金字塔变矮了,让学生对古埃及数学家测出的金字塔高度质疑。然后讨论得出“由于风吹雨打太阳晒,古埃及的金字塔确实比以前矮了。”整个设计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对解决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学生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从而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念和信心。

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和计算出了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教学楼的高度,以及广场上几棵大树的高度等。

教学时,大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激励因素,不仅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而且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呈现生活化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进行课堂教學的主要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认识到教材其实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范例。在设计教案时,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对传统教材上的一些内容进行合理“整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生活气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案例:《负数的认识》

1.课件出示:如,温度计、地形图等实物,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进行学习。

2.出示体温计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这个体温计中没有0℃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课本例3也有讲到,为了更好地向学生渗透数轴的感念,我把这个“皮球”踢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先讨论,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到最高,学生积极讨论,最后一致认为人的体温是有一个区间的,最低不可能低于35℃,也不可能高于42℃的。

4.在这一结果上,提问:“如果37℃为标准,那么,一个人发烧到37.8℃,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记一记吗?”学生略一思考后记作+0.8℃。反之则记作负数。

从学生的身边入手,将学生发现的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问题来做。这样不仅掀起了课堂上一个小高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从中培养了合作探究意识,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真正体味到生活信息是如何转化成数学思考的。

三、使用好数学文化资源,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含着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比如,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这一部分的知识,就是我们很好利用的资源。负数的认识、圆的认识……都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资料。

在数学活动课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比如,七巧板、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的规律和不同阵式“华容道”的解法。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四、与多种知识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与语文、社会、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起来,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以开发数学教材的人文内涵以及数学课的趣味性。

案例:在《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个这样的环节和练习。有的是无心插柳,有的则是有心栽花。

1.与语文学科融合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读成语,用百分数表示:百里挑一(1%)、一刀两断(50%)、万无一失(100%)、一箭双雕(200%)、胸有成竹、大海捞针。

其中胸有成竹和大海捞针,是在找成语的时候,突然想到的。因为这两个成语没有唯一的答案,当然我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让学生感知百分数可以是很大很大,100%不是最大的;也可以是很小很小,1%也不是最小的。

2.与社会现实融合

另一个练习是说说资料中百分数的意义。我出示了这样3条信息: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教育部和卫生部最近联合调查显示:小学生的眼睛近视率已达25%。

(3)据报道,长江干流约60%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看到这个资料的时候,学生的感受是明显的,而且是不同的。有的会气愤;有的会有保护绿化的想法……或者更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加笔墨,要求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简单地介绍了都是在6月份的节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和6月6日的“世界爱眼日”。因为我觉得有时候意会比言传更有效。

3.与情感态度融合

在结束时,我让学生用百分数以紧张、遗憾、愉快这三个指标来表达自己这节课的心情时,有好几个学生都说有遗憾,因为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有的说课没有挑战性,很简单。但是他们都是愉快的!我想,如果他们觉得数学课是愉快的,那么就没有理由不喜欢它了!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就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不仅缤纷的生活中存在数学,多彩的文学中也隐含有数学。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巧妙运用于数学课堂中,就能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数学的妙趣横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美。

参考文献:

孙咏梅.浅谈数学的人文价值[J].林区教学,2006(06).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