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3-04-29马伟
马伟
老师都知道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氛围。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利用教学设施、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动手直观的状态下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在课前收集许多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漂亮图案,让学生欣赏,引导全班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的思维就呈现出高度的活跃,在兴奋的情境中逐步抽象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虽然所花的时间要比教师单纯演示多一些,但是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同时学生的观察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数学应用
我们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教学现象:
让学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纺织厂平均每小时生产棉纱912千克,如果每千克棉紗织布7.2米,这个厂每小时生产的棉纱可以织多少布?
2.果园收了860千克苹果,如果每千克苹果4.5元,这些苹果可以卖多少元?
同样的数学模式,第一题举手回答的人数寥寥无几,第二道题却争先恐后抢答,根据这一现象我们探究原因;第一题中的“棉纱”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一时想不出是怎么回事,看不懂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二题,则是常见的生活现象,是熟知的数量关系。做不出第一题却能熟练、准确地做出第二题的学生,不是不会相应的数学知识,而是缺少相应的生活常识,缺少兴趣。所以我认为书本知识要与他们熟悉现实生活的课程资源相结合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与重构。
三、多样化的练习模式,巧妙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提高对练习的新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一环。在练习形式上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开火车、小组赛等改变练习形式,在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进行练习。内容没改变,只是形式改变了,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教学中,改变一下学生的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的学习关系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顺应课程改革的形式,不能“满堂灌”,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失去主动性,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习才变得轻松、有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趣教学会让学生发生惊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