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语交际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背后的知识观及学习观
2013-04-29秦美玉
秦美玉
摘 要:通过对口语交际内容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整个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它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标要求,了解语文教学。
关键词:口语交际;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知识观;学习观
一、新旧版本课标中口语交际内容的对比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次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2001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对口语交际部分也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笔者主要从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三个部分分析两个版本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内容表述的不同。
1.关于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对比
通过对比新旧两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两点:
(1)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口头语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地位。在总目标与内容里,我们不难发现,2011版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也就是更进一步强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要学习的是口头语言,该内容的学习应围绕提升口头语言能力为核心。
(2)2011版课程标准较2001版在难度上做了适当的调整,略微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如,在2001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里提到“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而2011版课程标准则修改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复述“精彩情节”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听故事后,要先分清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是什么,然后再复述出来,这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难度偏大,而新课标中要求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不仅降低了难度,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另外,还有将“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改为“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将“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改为“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等,均将难度做了适度的降低。
2.关于教学建议的对比
通过罗列新旧两版课程标准中有关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笔者发现有两点值得注意:
(1)对讲授式教学的排斥。新课程标准在2001版课程标准提出“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不宜讲授大量“口语交际原则、要领”。这一内容更加强调口语知识的实质,即知识不光是客观的存在经验,更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所以,课标排斥过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是鼓励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
(2)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出。能力是个体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那么口语交际能力就是个体完成口语交际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应对能力。
3.关于评价建议的对比
评价建议是这三部分中改动最大的一个部分,主要包含三个变化:
(1)要求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再次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地位,以及表达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2)明确考查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评价建议里指出可以通过“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这一要求一方面使口语交际水平的评价变得可操作,另一方面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形式。
(3)明确不同学段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侧重点。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通过对不同学段口语交际评价内容的界定使不同学段的口语交际评价具有梯度性,明确不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从而为口语教学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教学方向。
二、从口语交际教学看新课程知识观
通过对新旧两版课标中关于口语交际内容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知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语文知识是在言语实践中获得的
前面提到“口语交际”,较“听话、说话”突出强调的是“交际”,也就是在一个特定情境内的语言互动。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特意提出“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是在听说的双向互动中完成的。纵观口语教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无不体现着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2.语文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
在对口语交际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2011版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是学生言语互动的实践过程,很多内容如“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都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类似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得到培养的。
概括来说,2011版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一种基于人的言语实践的、广义的、开放的、动态的知识观。
三、从口语交际教学看新课程学习观
学习观,笼统来说就是人们对学习的看法,怎样看待学生的学习,怎样看待知识的获得,不同人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学习观。2011版课程标准体现了哪种学习观呢?我们试从口语交际相关内容进行剖析。
1.口语交际相关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口语交际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多处提及学生情感的体验,如“有表达的自信心”“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除此之外,在口语交际评价建议中还对第一学段的评价提出:“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2011版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的掌握,更强调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和意识。
2.口语交际相关内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口语交际教学建议中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从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新课程强调不能过度使用教授法,不能拘泥于客观的口语交际知识而忽略动态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教学是希望学生基于言语实践活动,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通过互动的方式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不光靠简单的规则传授,更主要的是学生在与情境的互动中主动地体验与感知,这一内容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虽然本文只对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内容作了分析,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口语交际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个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课标要求,了解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