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思妙问,师生携手,让真实的课堂别样精彩

2013-04-29李玲

新课程·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鼠妇探究实验

李玲

最近,我很荣幸地参加了重庆市生物实验录像课比赛,面对这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经过反复推敲,我最终选做的课题是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此实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中的实验部分。我选择这堂课的理由如下:

一、理解此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对认识和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实验不仅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光对鼠妇生活是否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首次学习探究实验的基本方式,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并能将它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二、把握学生状态

初一的学生年纪较小,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热情很高,但难以保持热情,较缺乏自控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弱于高中学生。《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用到的实验对象鼠妇,个体小,动作灵活,对学生不会造成恐慌,也足够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对初一的学生,不可能要求他初次接触就完全独立设计出整个探究过程,更不应该在公开课,录像课时强迫学生提出和解决平时根本不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情况,精心选择某些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本实验实验设计环节相对比较容易,可以激励学生去尝试探究。另外,比较起蚯蚓等生物,鼠妇更不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受到伤害而致伤致残,更有利于让学生建立尊重实验对象的观点。

三、考虑现实条件,力求呈现一堂真实的生物实验课

对本次比赛的四个备选题目,我先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和选择。首先,为体现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我把目标锁定在探究实验上。符合此标准的实验有三个,其中《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部分较专业,需过多地依赖教师,无法充分体现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而《探究蚂蚁、菜青虫的行为》一题,则在准备中发现与本地实际情况不合:(1)本地位于城区,学生能在课外寻找并观察到的蚂蚁较少,且经搜集得到的蚂蚁,往往因不属于同一窝或受惊吓等而行为混乱,无法组织有效的观察。(2)经实地调查,发现本地菜粉蝶产卵季节已过,难以收集足够的幼虫,且虫卵的孵化时间不确定,从两天到十来天不等,难以在课堂上真实地呈现初孵化幼虫的取食行为。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鼠妇是本地常见生物,所用的材料用具和探究手段也都较为常见,所以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设计和探究的过程。

实验课的宗旨是达到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能力,而不是表演作秀。本着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基本理念,我最终确定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题目并圆满完成,获得市二等奖。总结其获奖的原因,如下:

1.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对教材、学生情况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充分的考虑和准备,比如准备精细的实验用具和设计内容翔实的实验报告单。对实验细节的推敲,比如玻璃板和黑纸板的摆放方式,选择白土,用大表格和Excel表格清晰呈现实验结果和快速计算平均值等都一一关注到位,这些都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对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对教学的重点有清楚的认识。通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强调,实验动手,课件提示和板书等多重手段,全面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认识和记忆。对教学难点,事先准备了学生的演示实验视频,通过“大家来找茬”的方式,将知识点以学生喜爱并易于接受的方式落实下来。

3.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亮点,得到意外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小组打开了实验桌上靠近光明面一侧的灯,使光明和黑暗两种环境的对比更加强烈。对这种学生自己挖掘的小技巧,教师及时提出表扬并引起了其他小组的模仿。对这一事实,教师没有回避,而是跟组员一起观察分析,结果发现在光明面有一处沙土比其他地方明显更加湿润。从而找到了实验中的这一干扰因素,解释了实验结果并借此进一步强调了“单一变量”的重要性。

总之,这堂课的圆满完成,得益于三点:一是教师的准备和创新,二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三是对课堂的真实呈现。只要我们用心去面对课堂,课堂就会回报给我们更多的精彩,更多的惊喜!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巴蜀中学)

猜你喜欢

鼠妇探究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捉鼠妇
做个怪怪长实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探秘虫子大家族——鼠妇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鼠妇们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