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激活课堂
2013-04-29何延忠
何延忠
摘 要:就如何通过高度整合教学资源,解决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分子和原子”这一课例,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迅速领悟知识。
关键词:情境;数字;多媒体;实验;生活实际;史料;趣题
当今的化学科学发展迅猛,化学技术日新月异,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初中化学教材展示的只是学生学习最基础的知识,因此教师就要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然而,尽管可利用的化学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引进来。因此,在注重效果的基础上,选择什么内容,选择内容的多少,所选的教学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呢?下面仅以《分子和原子》一课加以说明。
《分子和原子》一课,教材内容比较简单,而分子、原子这些看不到、摸不到的微观粒子对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有些抽象、难懂。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难于掌握,难于应用。如果按照教材知识介绍,不加以丰富,则不能让学生在脑子里较好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不能使学生较好掌握好分子、原子的知识,不能使学生较好运用好分子、原子的知识。因此要丰富教学内容,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因势利导,引出新知
1.把一瓶打开的空气清新剂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你们能闻到什么气味吗?”“为什么会闻到香味呢?”
2.把糖放入水中,搅拌,为什么糖会“消失”?学生都产生了疑问,同时也积极思考这个疑问。
二、引用数字,形象地比喻,体会分子、原子的大小
1.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有13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日夜夜不停地数下去,要3万年才能数完。
2.分子体积很小,把一滴水里的全部水分子像项链一样紧紧排列起来,它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两倍。
3.原子很小,如果把原子放大到跟你的小拇指指甲一样大的话,再依照这个比例放大你的手,你的手就可以大到握住地球了。
三、通过多媒体,展示微观世界,展示分子、原子
1.展示苯分子的图片。
2.展示金表面、硅表面以及在晶体表面移走硅原子获得带有当今最小的两个汉字“中国”字样的图形。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分子、原子尽管很小,但都真实存在。
四、做好实验,为学习分子、原子的性质建立感性的认识
1.同样多的石块和沙子混合、等体积的水和等体积的着色酒精的混合实验(演示)。
2.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
3.“空中生烟”(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实验(演示)。
4.品红的扩散(学生分组实验)。
5.氨分子的扩散(学生分组实验)。
6.对液体、气体受压情况的观察(学生实验)。
五、图片引导及Flash演示,微观变宏观,抽象变形象
1.明确原子定义:用示意图说明氧化汞分子的分解,这对理解这个反应的本质有很大好处。若条件许可,最好采用投影仪(或磁性黑板)用硬币或小圆纸片代替原子,即可很好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情况。通过讲解分子的“分”和原子的“合”,得出原子的概念,并为今后打下基础。
2.明确分子的定义:演示Flash动画《水分子分解过程》及《水的三态变化》。
六、回归生活,体会知识的力量
1.在加油站附近可闻到汽油味;路过花店时,可闻见花香;打开香水瓶会闻到香水味;在面包店、麦当劳、肯德基会闻到相关的气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气体加压时体积缩小,减压时体积增大;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不同液体混合时体积不能相加……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3.乒乓球瘪了,为什么用热水泡一下就可以复原?
4.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新建铁路时,为什么每节铁轨之间要留有空隙?
七、开展讨论,升华认知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混合物、纯净物。这些概念学生已在前面建立,但前面是从宏观方面建立的,如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这些概念,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口头汇报。对讨论中提出的错误观点、认识、理解,让学生去争论、去评说,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八、借用化学史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简单介绍人类认识分子、原子的漫长历程以及两位有名的科学家——道尔顿、阿伏伽德罗,通过对两位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介绍,引导学生不只是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了解并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树立这样的科学态度。
九、再次设疑,激发新的学习热情,拓宽知识面
学完本课后,可安排学生探讨一些生活中常见而又有趣的问题:
1.湿衣服在阳光下为什么比在阴凉处容易干?
2.相同条件下,为什么汽油比水挥发得快?
3.铁和木头能“挥发”吗?生活中有像水一样能挥发的固体吗?
4.试一试,把两块金属压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两块金属会出现什么现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与分子本身的大小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本教学案例,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属于比较抽象的概念知识,难于直接感知。如果采取单纯的知识讲授形式,一来学生在理解上有相当的难度,二来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相当枯燥沉闷。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高度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情境引入新课,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通过形象的比喻、多媒体、直观的实验演示以及简单的学生实验,使知识又变得鲜活起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准备充分的感性材料使知识又变得亲切起来;通过提出趣味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充满了时代感,对今后特别是一些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及教学研究都有明显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化学教学实施指南[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4.
[2]安桂清,徐晶.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J].人民教育,2011(2):43-46.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