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也能发现“新大陆”
2013-04-29严晓冬
严晓冬
老师,那些毛毛的小白点怎么会变成小蘑菇呢?
老师,你看小花跑到我前面去了呢?
孩子的好奇心让我理解了陈鹤琴先生“做中学”的精髓所在,也让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了新的尝试。
片段一:
一次,我带孩子去操场散步,突然一个孩子指着路旁刚露出土面的小白点说:“这上面有毛。”另一个孩子说:“这些像棉花毛。”毛茸茸的菌丝确实有点像毛。过了几天,我们又来观察了。“呀,那些毛毛的小白点怎么会变成小蘑菇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电脑上查资料,知道了菌丝吸收了养分变成了蘑菇,那些棉花毛是杂菌的菌丝,正好那几天下雨,路旁就出现了许多小蘑菇。过了一阵子,孩子们再去观察的时候,小蘑菇都长大了,孩子们把小蘑菇长大的过程用画笔画了下来,虽然小班的孩子绘画的形象性还不够,但是大小、成长的过程还是十分清晰的。
教师感言:
美术教育最忌模仿在前,教师应相信儿童有创造的能力,这并不是说儿童作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很多情况是儿童丰富的想象由于能力有限难以表达,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单单在绘画技能的教授上,更应该把孩子带入真实的环境中,让孩子在其中体验、感受。
片段二:
春天到了,百花开放,我们组织了幼儿去植物园观赏各种花卉,孩子们也在花丛中拍了许多照片。回来后,我组织了一次《我在花丛中》的美术活动,通过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以及为了让幼儿感受“走”的动态,特意把一张人物画面慢慢移入另一张花草画面之中。当两张画面重叠后,就产生了我到花丛躲起来的立体效果,很有动态感和游戏感,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形式让孩子产生新鲜感,兴趣很高。幼儿在接下来的自我运用图形与线条的组合画单线条的直立人物时很投入,许多孩子都有要求再拍一张照片的要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感言:
孩子们通过在植物园的花丛中拍照的经验以及教师教具的摆弄,理解了画面重叠的关系。陈老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教师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些观点是陈老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的,也是在美术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的。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陈先生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我想通过对“做中学”在美术领域的不断研究,一定会有惊喜出现,小眼睛也能发现“新大陆”。
(作者单位 上海市青浦区毓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