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2013-04-29夏中培
夏中培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中学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目标,充分发掘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立足长远,多元化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不同教学模式自身的特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快乐体育;分层教学;成功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让体育课绽放精彩。中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一、激发兴趣——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乐于体育学习,产生运动乐趣。快乐体育模式的提出,能够显著改善一直以来学生对体育学科缺乏兴趣的状况,同时与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相呼应。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运动是基本的教学手段,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快乐体育的前提,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一般采用游戏法、挑战法、集体比赛法等教学方法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快乐体育强调运动与生活关联,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在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学生的快乐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良好的组织、教法下获得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技能带给自己快乐。它包括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与他人共同协作的团队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实现自我目标的成就感以及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感等。
二、根据个体差异实施教学——分层教学模式
中学体育教学应充分传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充沛且兴趣广泛,教师应投其所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把握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会等契机,通过有效的设计、合理的安排,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团队意识,增强他们对体育理性的认知。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把握好分层体育教学模式,首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及运动基础上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再将教学内容、目标划分为几个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的具体目标,使学生都能在具体目标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在层次分组的基础上,依照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和学生学习、锻炼的效果,定期适时地进行调整,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组目标的,即可调整到高一层次组,对原较高层次学生停滞不前且有下降趋势的,适当降到下一层次,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各层次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如,练习立定跳远时,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强、弱分为不同的小组,利用海绵垫设置障碍,把垫子放在学生实际跳的远度前10厘米处,使学生体会小腿的前伸动作,动作失败也不会摔倒,而是坐在垫子上,既使学生学会动作要领,又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随着跳远成绩的进步,还可以调整海绵垫的位置,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提高。
三、个性化的终端评定——成功教学模式
成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特别是要让学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以坚强、自信、勇敢以及顽强拼搏精神战胜挫折和困难,不断进取,表现自我。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让学生都能展现才华,发挥才干,同时给予鼓励和赞赏,这样,学生都能通过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成功的体验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不同层次的小台阶,每一次进步都使学生体验成功。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对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圈数,进行不计时、不间断的跑步测评,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
除了重视教学过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合理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观念,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进步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恰当的评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增强说服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智海.在体育教学中应贯穿体育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
[2]许芬芳.师生互动: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