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10例临床分析
2013-04-29宋丰杰
宋丰杰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原因及诊疗。方法 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因经期明显延长就诊的患者中,发现子宫切口憩室10例,B超可明确诊断,经阴式或腹腔镜下子宫切口病灶切除术可取得良好疗效,明显改善症状。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经阴式或宫腹腔镜下子宫切口病灶切除术可取得良好疗效,明显改善症状。
【关键词】 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憩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06-0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明显增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相关问题日渐增多,本文主要探讨子宫切口憩室问题。子宫切口憩室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造成的术后恢复不良,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憩室妊娠等。现对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原因及诊断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0例,均为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27.3岁。初次剖宫产6例,重复剖宫产4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急诊剖宫产手术8例,择期剖宫产手术2例。术后阴道流血量过多的5例,术后发热并白细胞升高的2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在剖宫产之前其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均正常。而剖宫产后月经来潮及月经周期无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阴道淋漓出血,经期持续时间7-18天,可伴有经期前后的下腹胀等不适。无明显腹痛表现。妇科检查:阴道有少量暗红色血液,宫口闭,子宫附件未及肿块。经过相应的检查,排除宫颈及内膜等其他病变引起的不规则阴道流血。
1.3 诊断
1.3.1 超声检查 对患者采取阴道B超检查,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双侧附件未及异常。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未见子宫内膜增厚,观察到子宫前壁下段存在宫腔内凸向浆膜层的楔形缺损,深度在3-15mm,平均5mm,深者达浆膜层,壁薄,对缺损区进一步观察显示存在积液,同时边界较为模糊,内透声性较差,且无回声区肌层较薄甚至缺失,宫腔内膜线中断[1]。月经期观察发现子宫前壁下段楔形缺损不同程度增大,考虑子宫憩室。
1.3.2 宫腔镜检查 利用宫腔镜检查之后,观察到子宫下段切口处变大,且开始形成憩室状变化,憩室腔内观察到陈旧性积血、暗褐色粘稠状物等,宫腔镜下对憩室腔冲洗,有助于医师的进一步观察研究。
1.4 治疗方法
1.4.1 保守治疗 经期延长,淋漓不断行抗炎,调经,中药治疗。
1.4.2 阴式手术治疗 若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效果不显著或者长期治疗无效的,建议其接受手术治疗。本研究组6例在单次腰麻或静脉全麻下实施经阴子宫切口病灶切除术,在膀胱宫颈附着处将阴道前壁切开处理,让膀胱宫颈间隙逐渐分离,把膀胱上推子宫切口上,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病灶切除后在缝合处理。
1.4.3 腹腔镜下子宫切口病灶切除手术治疗 本研究组4例在宫腔镜检查后确定憩室部位,大小。应用腹腔镜打开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切开子宫切口憩室部位,切除再缝合术。术后再利用宫腔镜观察子宫切口的缝合情况,恢复解剖结构。
2 结 果
本组10例患者6例经保守治疗,经期有不同程度缩短。随后定期随诊中发现憩室进行性增大随手术治疗,4例直接手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患者的月经情况可恢复致正常状态;仅1例阴式手术术后随访发现症状无变化。2种术式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3 讨 论
憩室是指管腔外临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其内及附近的黏膜皱襞形态正常,称之为憩室。常见于消化道,膀胱及尿道。子宫肌层较消化道肌层厚,不易产生内膜向肌壁外突出,当肌层受损愈合不良时,可出现腔隙,形成憩室。现剖宫产率增高,子宫憩室报道增多。其形成的原因与剖宫产有关。
3.1 原因 ①切口选择:切口过高或过低,宫颈和宫体肌肉组织的结构不同,切口上缘短且厚,下缘薄且长,切口位置接近宫颈或宫颈上因血液供应少,愈合不良形成一薄弱处。②切口缝合:缝合过密,过多易缺血、坏死、切口裂开出血。剖宫产时切口撕裂,切口对合不良,切口缺血,出血[2]等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及肌层呈疝状逐渐向外突出。③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异常,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等原因孕妇剖宫产术后机体抵抗力低下,引起感染。④子宫内膜子宫切口异位,随着反复的经期内膜剥脱、出血,压力增加向宫腔内破裂形成憩室。⑤宫腔内容物排出受阻,宫内压增加,使切口愈合不良处慢慢向外膨出,形成憩室。
3.2 预防 为了避免子宫切口憩室问题的出现,①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小剖宫产率,医院妇产科要对剖宫产率严格控制,避免手术风险给母婴带来的危害;②把握切口位置,高位切口应避免且在肥厚宫体与变薄的子宫下段交界处;③有效缝合,对切口进行缝合时,应选择正确的缝合方法,控制针距,松紧等[3];④防止感染,在手术前后都要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这样能防止子宫切口愈合异常。
3.3 治疗 目前对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手术治疗尚在探索中。在2003年比利时Van Horenbeeck[4]报道1例行阴道前穹窿切开,陈旧切口切开缝合修补术,但手术2次均失败,症状于第一次手术后半年内又复发。第二次手术后9个月妊娠,孕17周时自然流产,最后选择切除子宫。2005年1月美国Fabrec等[5]用宫腔镜下电切治疗24例取得良好效果随访2年,20例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症状消失,11例患者成功妊娠,但手术风险大,容易引起子宫穿孔,膀胱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本研究10例病例6例经保守治疗最终无效,憩室逐渐增大症状明显,应建议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阴式手术切开瘢痕处至宫腔内,清出暗红色血液及凝血块,在探针指引下行连续扣锁缝合切口。近些年由于腹腔镜的广泛应用,我们随机选取4例行宫腹腔镜联合下手术治疗。无论是阴式子宫切口病灶切除还是腹腔镜子宫切口病灶切除术,都要保证切口浆膜向腔体内翻,浆膜面相对等。缝合处理要按照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对切口一端完成一个间断缝合,其次,对切口加固缝合,严格止血。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伴炎性细胞浸润。经随访1-5年,月经期均<7天。超声监测目前尚无憩室再发的依据。2种手术方法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吴钟瑜,李慧东,张蕾.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处憩室的阴道超声诊断[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6):452-453.
[2] 邓娅莉,丁依玲,范雪梅.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56例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2):388-389.
[3] 焦彤,陈静婴.超声对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与双层缝合切口愈合情况的对比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8):57-59.
[4] Van Horenbeeck A,Temmerman M,Dhont M.Cesareanscar dehiscence and irregular uterine bleeding[J].Obstet Gynecol,2003,102(5 Pt 2):1137-1139.
[5] Fabres C,Arriagada P,Fernandez C,et al.Surgical treatment and follow –up of women with intermenstrual bleeding due to cesarean secuion scar defect[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5,12(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