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足口病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效果评价
2013-04-29王铁强等
王铁强等
【摘要】 目的 利用手足口病数据评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运行功效。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探测2011年深圳市手足口病暴发和聚集性疫情作为标准,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预警及时性等指标评估“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07软件。结果 以网络直报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为判断标准,2011年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的预警灵敏度是50.00%(2/4),错误预警率是25.03%(379/1514),特异度是74.97%,阳性预测值是2.07%(8/387)。以探测到的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为判断标准,2011年共63家幼儿园发生68起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对其中52起事件发出预警信息,共发出预警信息77条,137次,有37起事件(71.15%)存在重复预警,预警系统灵敏度为76.47%(52/68),错误预警率为24.74%(314/1269),特异度为75.26%,阳性预测值为18.86%(73/387)。预警时间的中位数是-1.5天,最小值-13天,最大值6天。结论 手足口病预警模型预警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尚可,但特异度不高。设置恰当的评价标准,以及改变预警条件,可提高预警模型功效。
【关键词】 自动预警;手足口病;功效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52-02
2004年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启动,使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生了质的飞跃[1]。为了充分利用监测信息资源,实现聚集性病例早期探测预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8年在全国启动了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试运行工作[2]。目前系统共设置了29种预警传染病,时间序列预警(移动百分位数法[3])的病种共19种,其余10种重点传染病,采用单病例实时预警。手足口病是是我国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夏秋季节发生暴发和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进行监测管理[4]。早期识别可能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对于疫情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预警系统的运行状况,以深圳市2011年托幼机构和学校实际发生的手足口病聚集和暴发疫情为标准,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手足口病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暴发疫情数据来自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来源于另一子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
1.2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判定标准[5]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1.3 预警系统评价指标[2] 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预警及时性和预警信息正确率对预警系统进行评价。
1.3.1 灵敏度 指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能力。
1.3.2 特异度 指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正确判断未发生传染病聚集性和暴发的能力,通过错误预警率(假阳性率)进行间接计算。错误预警率是指在某一时期内预警地区实际没有存在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情况,但被预警模型错判为存在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即模型正常运行期间,没有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日期内发出错误的预警信号情况。
1.3.3 阳性预测值 指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表示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可能性。
1.3.4 预警及时性 通过预警信息对聚集性或暴发的最早预警日期与达到聚集性或暴发标准的时间之差,该值越小及时性越好,负值表示预警时间早于聚集性或暴发疫情发生时间。
1.3.5 预警信息正确率 被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成功预警了的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中,被疫情管理人员判断为“疑似事件”的比例。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2007对手足口病病例信息按报告时间和工作单位识别出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以及预警信号数据的整理與分析。
2 结 果
2.1 深圳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和预警概况 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4838例,死亡6例,学生和托幼儿童病例4787例。全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发出手足口病预警信息387条(重症手足口病的单病例预警信息除外),判断为疑似事件的预警信息13条。
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中共报告全市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4起。按报告日期对4787例学生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病例的就读学校和幼儿园进行聚集性和暴发情况分析,全年在63家幼儿园发生62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6起暴发疫情,涉及544例病例。68起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中,被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成功预警了52起,这其中被疫情管理人员判断为“疑似事件”的4起,预警信息正确率为7.69%(4/52)。各区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数,见表1。
2.2 预警模型功效评价
2.2.1 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效果评价 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中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4起。4起事件中,预警信息系统对其中2起暴发疫情进行了8次预警,错误预警379次。其余2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未被预警。预警系统中每个区每天最多预警一次,全市(8个区)全年有病例报告且无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总天数为1514天(1522-8)。
按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断标准,2011年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的预警灵敏度是50.00%(2/4),错误预警率是25.03%(379/1514),特异度是74.97%,阳性预测值是2.07%(8/387)。
2.2.2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预警效果评价
2.2.2.1 灵敏度 通过对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学生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病例按所在单位和报告时间进行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分析,2011年在63家幼儿园发生68起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对其中52起事件发出预警信息,灵敏度为76.47%(52/68),见表2。
2.2.2.2 特异度 2011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对学生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的平均错误预警率为24.74%(314/1269),特异度为75.26%。全市8个区中盐田区(87.93%)的特异度最高,南山区(63.12%)最低,见表2。
2.2.2.3 阳性预测值 2011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对学生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的阳性预测值是18.86%(73/387)。全市8个区中盐田区(44.00%)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宝安区和坪山新区全年无有效预警,见表2。
2.2.2.4 预警及时性 2011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的52起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中,预警及时的中位数是-1.5天,最小值-13天,最大值6天;其中41(78.85%)起事件,在达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标准前,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就发出预警信息,见表3。
2.2.2.5 连续预警分析 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的52起聚集性或暴发疫情进行分析发现,预警系统对52起事件共发出预警信息77條,共137次(存在一条预警信息同时预警多间学校、幼儿园的聚集性或暴发情况),平均每条预警信息预警同一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病例1.88例;有37起事件(71.15%)存在重复预警情况,最多的是8次。
3 讨 论
3.1 预警系统功效评级 因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较晚,目前未检索到对手足口病的预警功效进行评价的文献。2008年4月21日——2009年4月20日期间在试点省份中共报告了9种传染病的6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赖胜杰[6]对该67起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发现,时空模型全部进行了预警,灵敏度为100%,而时间模型仅对其中51起事件(76.12%)进行了预警。其中与幼儿园、学校密切相关的流腮和流感的时间模型预警的灵敏度分别为76.74%和50.00%,特异度为89.62%和99.47,阳性预测值为1.87%和2.20%。林忠岭[7]对海口市2004年——2009年的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进行评价,系统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3种学校、幼儿园高发传染病预警的总灵敏度是100.00%,阳性预测值是1.09%。与以上两篇文献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认为手足口病时间序列预警模型预警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尚可,而特异度偏低。
3.2 评价标准的探索 评价预警准确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是通过比较预警信号与聚集性和暴发判定标准而得到的。因此,评价标准的选取是评价的重要前提。由于突发事件报告系统是目前事件收集最完整、报告最规范、报告质量较好的信息来源,事件的相关病例基本都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因此目前多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作为评价的“金标准”,用于对传染病预警模型的评估。然而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探测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指征,尽早发现疫情的异常增加或聚集。在实际工作中,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往往在传染病流行或暴发之前或早期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止疫情上升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标准。因此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评价预警系统功效在某种程度上仍缺乏准确性,有必要探讨、建立针对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准暴发事件”标准。
该文主要按新的聚集性和暴发标准[5]中规定的托幼机构或学校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作为评价标准,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幼儿园、学校中手足口病疫情的预警功效进行评价,使用的评价标准低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标准,做到信息收集的“关口前移”,并且判断疫情的病例信息也全部源于国家疾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这是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评价标准的一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