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如何推动协同创新

2013-04-29李姝霖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等学校管理创新

李姝霖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协同创新的定义、本质、优点和关键因素,解读“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根据高等学校协同创新的现状,找出高等学校推进协同创新的途径和实施要点。

关键词:高等学校 协同创新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34-01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胡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教计[2012]6号)。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堡垒,是知识创新重要力量。高等学校如何推进协同创新,是高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协同创新的定义、本质、优点和关键因素

协同创新三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实现的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从实践情况看,协同创新多为组织或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与协作。

从上得出协同创新的本质是一种管理创新,通过构建创新网络系统,实现主体的局部最优,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协同创新的优点在于一方面通过构建各种创新平台打破学科阻隔、体系壁垒、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共享,通过加强创新主体间的多元协同,最大限度地实现全面创新;另一方面,协同创新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技术交易成本,使合作主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更直接高效。

协同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深入合作整合,产生“1+1+1>3”的非线性效用。产学研的协同合作,需要高校的鼎力支持,因此,教育部对于高校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政策导向性尤为重要。

2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解读

依据“2011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2.1 总体目标

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和创新方式改变,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的独特作用,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

2.2 重点任务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大力推进高校与社会的深度合作,探索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2.3 实施原则

(1)统筹部署,分层实施。按照“2011计划”的精神和要求,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2)分类发展,择优支持。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创新的任务和要求,分类型开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3)广泛汇聚,多元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

3 高等学校应如何推动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给高等学校明确了新的方向和新的使命。协同创新赋予大学以新的内容,高校要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培养的摇篮的结合点的优势。

3.1 高等学校协同创新的现状

高校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方面收效不甚理想的原因:高校体制不足;缺乏领军人物,教育体制僵化,创新机制的缺乏,使得协同创新不踊跃;产学研利益诉求难以达成,合作不顺畅;自成体系、自我封闭、效率不高;支撑协同创新的法律政策体系和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系有待提高。

3.2 高等学校推进协同创新的途径

高等学校要推进协同创新,必须要找到问题的结症,有的放矢。

(1)改变原有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协同创新的本质是一种管理创新,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加强协同创新联盟直接的利益协调。协调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的根本在于利益协调,高校和产学研各方必须设定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并辅以一定的风险投资机制;(3)构建适宜的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打造协同创新的文化价值基础;相互尊重和包容是打造协同创新的基本条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是打造协同创新的根本保证。

3.3 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的四个要点

高校要科学把握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四个要点,积极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和教育发展模式转变。

(1)协同创新要与高校内涵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相融合。协同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破解实现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要求;(2)协同创新要有自身特点。协同创新要有自身特点,要结合自身优势,不能“雷同”;(3)协同创新要统筹高等教育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协同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只有紧紧把四大功能统筹兼顾,才能做好协同创新;(4)协同创新要科学的利用国内外市场。经济一体化、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高校必须站在世界科学最前沿,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建立广泛的网络协同创新体系,借助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学科优势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拓展,不断为自身持续发展寻求持久可靠的市场和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原理[j].技术经济,2012(8).

[3]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21.

[4]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z].

[5] 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研究,2011(12).

[6] 李素矿.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好四个维度[n].光明日报,2012-08-30.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高等学校管理创新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