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鲜活”起来
2013-04-29石喜凤
石喜凤
【摘 要】该文从以读带写、高峰体验、读者意识三个方面来论述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以读带写是引导孩子在看课外书的同时,做好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快乐阅读”。高峰体验是在作文教学中使学生享受到写作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充分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期待。读者意识是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审视作文,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作文作出有利于读者接受的修改,努力在作品与读者之间进行协调。
【关键词】以读带写;高峰体验;读者意识
写作是一种用书面语言来进行交流的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交流,他们觉得这只是一项作业,因而总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写作文的。也正因为这种心态,所以他们在写完作文之后很少会再美美地“品尝”一下自己所做出来的这道“菜肴”,有的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作料”都没有放,这样的一道“菜肴”未免有些索然无味了!写者无趣,批者更是烦闷。
那么,怎样才能让作文在孩子心中鲜活起来呢?
一、以读带写:快乐阅读
1.定时激发阅读的兴趣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对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显然是不够的。而有效提高学生能力、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外阅读。笔者在每天十五分钟的晨会课上除了强调一些日常的行为规范外,常常会给孩子们“读书”,比如《绿野仙踪》、《鲁滨逊漂流记》、《我喜爱的笨笨猪》等。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认真倾听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自己去看这些好书的欲望。
2.随时捕捉读书的快乐
为了帮助孩子随时捕捉住读书的快乐,笔者引导孩子每周做一次读书笔记。主要包括:阅读时间、书名、页码、好词(每次摘抄五个,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好句(摘抄两句并背诵)、读后感(不少于三行)。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笔者以所学的课文《爱如茉莉》为例——文章非常感人,孩子们也都比较熟悉!
接着,全班开始读这学期的第一本书——王尔德写的《巨人的花园》。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童话,我们班读得津津有味。为了更好地走近孩子,笔者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看书。看完后,笔者把自己的一份读书笔记发给孩子们看,用实际范例帮助他们了解在读完一周所选书本、撰写读书笔记时该怎么做。
当然,孩子们第一次交的读书笔记总是错误百出。但这不要紧,因为他们才试第一次。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学生们大多都能交上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并读完6——8本好书。
二、高峰体验:积极创作
对于高峰体验,美国当代著名存在心理学家马斯洛这样写道:高峰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之极的感觉……孩子们在做读书笔记方面有了成功的体验,从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也注重激发学生的高峰体验,使学生享受到写作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充分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期待。
1.深入孩子情感世界,激发写作高峰体验
而今的孩子学习压力都非常大,在学校有做不完的作业,回到家还有父母布置的一系列任务,孩子们觉得自己似乎不再是真实的自己。为此,笔者先范读了一篇叫做《半个自己》的文章,点燃了孩子们内心的那个引爆点,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共鸣,然后再要求他们就自己的学习现状写一篇习作。孩子们的写作热情顿时高涨,效果非常好。
2.组织课堂限时作文,激发写作高峰体验
课堂限时作文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训练形式。除了常规的统一写作时间、写作地点外,还可以以课堂作文竞赛等形式呈现,如“写得最有创意的开头”、“写得最感人的段落”、“想象最丰富的结尾”等等,这种当堂竞赛的形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紧迫感,激发他们强大的写作潜能,促使他们注重当下的感受,充分调动全身心的能量,享受到精益求精的高峰体验。
3.努力发表学生习作,激发写作高峰体验
当孩子们竭尽全力地完成作文,兴奋地将作文交给别人后,强烈的成就动机会促使他们急于想知道读者的评价。如果这种心理得到满足,他们会享受到一种来自写作的高峰体验,会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充满自信。发表学生习作就是一种肯定其写作成果的有效形式。
笔者班上已有13个孩子的作品在各类报刊上公开发表了,发表者无比欣喜,其他孩子则万分羡慕,这也将更有利于读和写之间的相互促进。
三、读者意识:认真修改
笔者在作文修改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审视作文,发现存在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读者意识”。
1.设立习作读者,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任何写作只有得到读者的认可才算成功。因此,读者对文章最具发言权。在设立读者方面,有多种形式。(1)引入真实读者(比如同学、家长等),直接倾听读者的声音。有助于写作者发现习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2)笔者以读者的身份直接对作者进行阅读反馈,让学生根据笔者的反馈进行文稿修改。
2.丰富修改方式,改进修改方法
改变并丰富作文修改指导的方式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产生修改动机,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比如:(1)典型修改。笔者曾选择一篇毛病较多的例文,和孩子共同讨论修改,使他们不但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而且知道怎样修改。(2)合作修改。笔者曾让孩子们相互交换习作找出错别字,在单位时间内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准,效果非常好。
笔者对孩子作文所作的评定,不仅看原文,还要看他们对原文的修改,并对修改后的文章再鼓励性地给一个分数,以此激发孩子修改作文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张华.体验课程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关切.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2]徐斌艳.愿望活动的内部机制对教学的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5期.
[3]陶本一.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