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品德教学中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2013-04-29陈燕燕

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长发品德教学效果

陈燕燕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重要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带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课内重视情感熏陶,课外重视行为引导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大量感人的事迹传递着各种正能量,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事迹当中的正确导向,让他们从道德认识过渡到道德行为呢?我的做法是在课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课外用身边触手可及的好人好事来进行行为疏导,促进学生持之以恒。首先,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生动事迹,然后在他们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剖析,让学生明白那些感人的话语或行为的背后,支撑的是高尚的品德。然后再通过置换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从而揭示出如果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么不管他身处怎样特定的情境,他都能表现出高尚的行为。在教学《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这一课时,学生们对什么是自然资源缺乏必要的了解。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种类后,再进行一个小调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哪些自然资源?其中哪些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再生?学生通过走访、查阅书籍资料,通过查询网络后发现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人类的发展无私奉献,并且不少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身边的天然气、汽油、柴油以及煤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即使地下的储备量再大,也终究会有消耗完的一天。水、空气、土地、风等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有的资源只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再生,比如土地。也有的资源会不断再生,比如空气和风等等,但是即使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合理,也会失去其利用的价值,那么时间长了就无法再生了,比如土地荒漠化之后再治理就会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部分还不可逆转,无法治理好。有了社会调查的基础,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起来就会数据详实,有理有据,大家就更能打心眼里意识到节约资源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这不仅关系自己的未来,还关系到后世子孙。大家纷纷表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浪费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责任心、智慧去善待资源,珍惜资源,爱护地球。

二、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优化课堂教学成果

学生上品德与社会课,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做到不做坏事,常做善事,并通过长期的努力产生自觉的、相应的、良好的道德行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作为德育教师就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深入学生的内心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努力跟他们做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辅导工作,针对他们道德认识上的片面和错误,在教学中对症下药,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时候,我知道不少农村学生家长还普遍存在一些迷信思想,比如家长遇到不顺的事情就去算命,嫁出去的女儿要为死去的父母救灾等迷信活动,而这些迷信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有的甚至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发现一位同学总是留着长头发,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个女学生,后来才知道是个男孩。问其原因他说是因为奶奶小时候帮他算命,算命先生说要想长命百岁,男孩必须当作女孩养,十岁之前都要留长发,所以到了三年级还留着长发。但是现在这位学生非常内向,因为自己的长发很自卑,整天不爱发言。在上课的时候,我结合他的事例阐述迷信的害处。长寿与个人的基因、生活方式等有密切的关系,而与留不留长发没有关系。并且让学生们借助网络搜集长寿的资料,组成志愿小组去向这位学生的奶奶宣传,让她同意其剪去长发,使他能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融入到集体当中。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会产生成功的感觉,而这种成就感又会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不断探究明辨是非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一般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在这样的课堂上被空洞的说教掩盖,况且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其思想水平各不相同,这样的教学很多时候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执教品德和社会课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主动探索,合作讨论,教师只是在学生自发地进行了若干活动后,取得一定的成果后适当引导、总结。比如在高年级争章达标活动中,教师抛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争做环保达人?首先学生可以自发地询问老人三十年前家乡小河的清澈见底、游鱼成群,两岸的村民到河里淘米洗菜的场景。再展示收集的视频和照片,看看家乡河流现在的模样。最后把三十年前和现在的癌症病人的数量进行对比。学生各抒己见,道理自然越辩越明。同时也对争做环保达人畅所欲言,提出了若干设想。在此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及时引导,不断修正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围绕主题不断前进。学生在不断的思辨过程中去发现最佳的答案,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正理。

思品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意义深远。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改革,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从而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把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下去并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长发品德教学效果
柔顺的长发
长发三千泪万千
待我长发及腰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剪长发攻守战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