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的实践和探究
2013-04-29刘映云
刘映云
摘 要: 现在的学校都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老师,但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致力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心理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怎样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 学校心理教育 积极心理学 健康人格 预防 保健
现在,很多中学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老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教育对象上,把主要精力用于极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咨询,忽略了广大师生的心理维护;教育内容上,传授一些专业的心理知识,忽视心理学教育的丰富多彩,让学生难以接受;宣传教育上,只针对学生,忽略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心理的塑造。让积极心理学教育绽放光彩,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心理学研究方面,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是专门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人。1997年以后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和主流。它致力于从积极层面研究和探讨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视野,为开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就像中医学理论一样,医生致力于治病救人的研究,但对广大人民群众,更应该普及养生之道,塑造一个健康的人,远离疾病的困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校教育中普及积极心理学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更新积极心理学的工作对象,面向全体师生,而非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是一个人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很多学生都非常敏感,面对一系列青春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他们都需要得到成长所必需的关怀和指导。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有成长困惑学生的答疑解惑,更应该对大部分学生所面临的成长问题进行指导。不要停留在预防与治疗心理问题层面,而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长,给他们提供成长需要的养分;创造必要的条件让他们懂得对自己的心理困惑积极去面对、去调适,对他们长远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在教育内容上,侧重于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使人积极的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感悟欣赏美,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宽容的心态,善良的品质,等等;用一种积极的心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所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待自我方面:珍爱生命,融入新集体;步入青春期,认识新自我;过安全健康的生活等;对待他人方面应该平等待人,宽容友善,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朋友、亲人和谐相处等。
积极心理学提出,其實决定一个人一生发展与成就的是他的长处,而非他的短板。运用积极心理学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积极方面,培养学生要认识和塑造他的强项,并且使这些强项得到发挥和发展,使他的潜能得到开发,从而拥有最美好的东西。在这方面,要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的人,满怀希望,迎接明天。引导学生对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潜能、动机、价值和能力等,从而顺利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三、在工作途径上,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1.组织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重视教师积极的心理健康影响。
很多学校的老师面临多重教学压力,本身就感觉身心疲惫。这样的教师无法传递给学生必要的、积极的心理能量。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从老师方面做起。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给予老师多种形式的减压活动,有力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培训,针对婚姻家庭教育养生等方面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等活动;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团体活动,让教职员工感受学校家庭的温暖。为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可开展业务培训,教师间相互交流,让教职员工感受团体的力量,正确应对教学压力。
2.加强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在工作中运用相应理论,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
如果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运用相应的理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来说,能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如在工作中鼓励学生,重视学生,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把学生的冲动、逆反问题看成是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期现象,双方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老师正确地进行引导,则能避免师生冲突,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3.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培养心理健康专业教师。
很多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老师,老师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帮助。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困惑并且想到需要咨询和寻求帮助的学生,其实自己在心理方面是有比较好的悟性的。更多的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困惑的学生,其实他们的问题并不因为自己没有意识到而不存在。所以,学校更多地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的心理老师经常是咨询值班性质的,其实就忽略了广大学生的心理保健。而对一个人对成长来说,预防与保健更重要。如青春期的认识自我、自我保护,过安全健康的生活,不能等出事了再来亡羊补牢,恶补心理学知识。
心理健康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课程并不相同。它不是让学生掌握某些心理学理论知识就算达到目标,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与学生互动,倾听他们的身心。心理活动课程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心理健康课的老师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素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更新教学观念,才能让该课程走进学生的心里。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让心理学的知识生动活泼地蕴含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主动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台播出心理学小故事;利用学校的艺术节开展心理情景剧的比赛;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开展拒绝网瘾的活动等;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注重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对于专业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
5.探索有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式。
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的评价不是语文数学那样的数字的评价,不是对理论学习的评价,而是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如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与他人交往能力,礼貌礼仪,平等待人、宽容友善等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积极心理健康需要通过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可以经常监控、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为己任,在进行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同时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我相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获得有效发展,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