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刊传媒企业纳税筹划几个问题的思考

2013-04-29郁茗文,吴飞

今传媒 2013年9期
关键词: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郁茗文,吴飞

摘 要:本文以转制后的报刊传媒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了其广告、发行、印刷等业务缴纳的流转税和通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这些方面,从税务政策的可利用情况和税收负担对比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发现可以利用的纳税筹划空间,以提高报刊传媒企业的纳税筹划水平,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键词:报刊传媒企业;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073-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文化体制改革中,众多报刊传媒企业作为新培育市场主体,逐步做大增强,努力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披露,2011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28种,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18.9亿元,比2010年增长12.3%,报刊传媒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1]。

应该说,报刊传媒业中企业制度的设立和规范极大的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作为成长中的企业纳税人,为了减轻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在依法纳税的范围内,根据企业战略运营规划的要求对应缴税款进行科学合理的谋划,以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这需要财务人员将财政、财务、法律、税收、统计、运筹学等各方面知识融合运用。

我国现行税制的设计中选择了较易实现收入的流转税为主体,突出了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的地位。流转税作为企业重要的成本费用项目,与报刊传媒企业的广告、发行、印刷等各个方面联系紧密。2009年3月,三部委《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报刊传媒企业的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延至2013年底。如何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的合理安排,最终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目标?这是摆在现阶段报刊传媒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报刊传媒企业的经营特点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新闻报刊业改革深化、开放扩大、发展快速、格局聚变、产业转型、产品升级、人才辈出的战略机遇期,是中国迈向世界新闻报刊强国的关键时期。

(一)新闻报刊产权多元化程度不高,各种所有制结构融合程度较浅

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社会资本参与程度偏低,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非公有制资本开放了演出、报刊和出版发行、影视节目制作与发行、影院建设与经营、非新闻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投资领域。2005年4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和规范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报刊传媒产业若干领域的界限,对外资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范围和持股比例也进行了规范。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了社会资本进入报刊传媒产业的积极性,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资本和外资广泛参与的报刊传媒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是,和美国等西方报刊传媒集团相比,国有股的持股比例仍然偏高。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发布《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支持出版传媒集团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鼓励兼并重组。《意见》特别强调,支持出版企业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培养一批以数字化引领、全媒介经营为特征的新型出版传媒集团。

(二)企业的媒介形态比较单一,跨媒介经营能力较弱

我国现有的报刊传媒企业大都是在行政体制下,在原有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新华书店、出版社、报纸期刊等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新组建的企业在原有资源基础上的地域媒介形态垄断和优势,在相关的其他领域尚不具备强大实力,媒介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仍显不足,跨媒介融合管理还没有充分展开。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客户资源、受众资源、品牌资源等)的利用率尚待提高,品牌及社会影响力不够强。

(三)地方、行业条块切割比较明显,有明显的行业和地域性质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各地方报刊传媒公司从新闻喉舌媒体扩展为大众服务媒体,中国报刊业渐渐成为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就传媒业强国的情况看,美国六大集团基本控制了全国的报刊、广电、互联网等媒体,日本五大报纸控制了全国报纸50%的市场份额。由分散走向集中、集聚,并形成某些行业的垄断经营,是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已经是一个报刊传媒大国,但是,中国却并非文化强国。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相比,与中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地位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传媒业的发展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对中国的经济GDP贡献率仍然不够。如今报刊传媒业正在以树立品牌报刊为目标、以产权联合为纽带来加快整合力度,逐步改变条块切割的媒体格局。

三、报刊传媒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一)利用宣传文化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筹划

财税[2011]92号文件规定,党报党刊、各级机关报、科技和老少类等7类出版物,在出版环节享受增值税100%先征后退政策,预计这一政策在2013年后仍将延续。报刊传媒企业出版的科技类、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类期刊应通过事先筹划,准确理解政策要求并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使自身条件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财务部门应各备账册分开核算企业内的增值税不同优惠项目,尤其不得与非增值税优惠项目混在一起核算,否则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增值税先征后退优惠。

(二)科学筹划广告业务的纳税范围

报刊传媒企业在生产销售应征增值税报刊产品的同时,又通过版面提供应征收营业税的广告业务,也就是既存在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销售报刊行为,又存在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广告服务的行为,并且两类收入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属于兼营行为。以出版发行方式取得广告收入的一般纳税人,应对本单位广告业务占用的版面数量单独记账核算,应以上一年度广告版面占整个出版物版面的平均比例,作为下一年度各月增值税纳税申报广告所占版面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计算比例的依据。这里面有两种情况可以选择,第一种是能准确提供广告占版比例,第二种是不能准确提供的情况。如果广告占版比例较高或是广告收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下降,不能准确提供反而对企业有利。

(三)选择转企改制获得企业所得税减免

报刊传媒企业在转制后享受财税[2009]34号文件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四)安置残疾人员就业减税

文化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五)对外投资降税

在对外投资上选择多元化投资策略以降低风险,尽量考虑投资国家鼓励的优惠低税率从事文化经营的高新技术产业实体,如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电脑直接制版技术(CTP)、高速全自动多色印刷机、高速书刊装订联动线等高新技术和装备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印刷企业,通过法定程序获得高新技术认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即少缴纳10个百分点的企业所得税。

(六)会计政策的选择运用

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会计政策,利用时间差异可以使税款延期缴纳,避免因物价上涨造成企业虚增利润,从而为企业减轻税负[2]。

(七)利用海外市场可以节税

根据财税[2009]31号的规定,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3]。因此,我国的报刊传媒企业,也可通过向海外销售产品,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

四、应注意的问题

税务筹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筹划好了,能够实现企业节税的目的,反之,也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因此,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税务筹划要服从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财务策略

报刊传媒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也具有传媒产品的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等。不同的产品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财务策略和税务筹划目标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科学的作出,并不是随意的。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税收负担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要充分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债务性资金和权益性资金的不同要求。

(二)注意把握国家对于传媒产业税收政策的时效

企业税务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国家加大了对报刊传媒企业的税收政策扶持力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随着税收政策的变更,企业应结合其自身的经营活动,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的相关内容,避免税务筹划给企业带来风险。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C].2012.7.

[2] 尹光等.报业集团的税务筹划[J].中国报业,2003(4).

[3] 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I].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外贸出口退税占全部流转税的比重
流转税制优化与拉动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探析
税务会计师在中小企业的作用及认识探究
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外贸出口退税占全部流转税的比重
浅析除发票外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合法有效凭证
浅析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的税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