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3-04-29崔克斌
崔克斌
摘 要: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顺应课改发展潮流必须完成的任务。初中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自己不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只是一味地等着教师传授知识,讲解问题的解题思路,学生学习的效率很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意识;自学方法;自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直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数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答案,从而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树立自学意识
在之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数学题目,只要看一遍不会,就会向他人询问解答方法,从不自己去思考。不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这种心态限制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数学是一门非常容易掌握的课程,不需要大量地记忆知识点,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成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学的意识,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自学能力
1.善于启发学生
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数学题目的解题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怎样寻找解决的方法。解答数学难题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思考每一步的解答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完善解题过程,不时向学生提出假设性的问题,不断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
2.合理利用参考书
当今和学生数学教材同步的数学参考书越来越多,每个学生的手中至少都有两种,初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这些辅导书,不能让这些资料浪费在学生手中。数学课本上对知识点的归纳和解题方法介绍的不是很详细,参考书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为完成教师的学习任务在课下会自学参考书的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3.准确定位教师的任务
初中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者,要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每一章节的教学任务结束时,要对本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学生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学习思路。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督促和引导,学生在学生过程中不断地坚持。教师和学生要经常对关于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交流,不断地完善学生自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和学生一起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成业.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1).
[2]张磊.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5).
(作者单位 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