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3-04-29张永银林星远
张永银 林星远
【摘要】 目的 对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以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34例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我院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对比。结果 除冠心病外,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除Fib、D-二聚体、UA、HDL外,观察组患者其余指标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酗酒、血脂异常、tHCY以及C反应蛋白的提升均可导致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微动脉病变,推动血栓的形成,进而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青中年患者;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54-01
缺血性脑卒中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作为其中的特殊类型之一,腔隙性脑梗死在全部缺血性脑卒中之中占有约25%的比例。所谓腔隙性脑梗死,指的是在高血压的长期作用下,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动脉血管壁出现病变,在诱发管腔闭塞基础上产生的小梗死灶。本次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34例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对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以便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34例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20例、1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5±3.5)岁,经MRI或CT确诊,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无意识障碍,症状较轻。同时,选择同期我院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92例、142例,经MRI或CT确诊为脑梗死。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分别通过凝固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免疫比浊法、己糖激酶法、酶比色法、终点法、免疫抑制直接法对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D-二聚体和载脂蛋白a、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CHO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并以其较高的致残率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腔隙性脑梗死多为老年患者,但目前则表现出了向青中年方向发展的趋势。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方面均显著提高。同时,hs-CRP、tHCY、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LDL、TG、CHOL、载脂蛋白a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以上因素为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总的来说,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酗酒、血脂异常、tHCY以及C反应蛋白的提升均可导致小血管动脉粥樣硬化以及微动脉病变,推动血栓的形成,进而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林芝.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7):117-118.
[2] 刘兰英,陈旭,等.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异同性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2):319-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