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胃肠炎
2013-04-18刘燕平福建省建宁县溪口畜牧水产站354500
刘燕平 福建省建宁县溪口畜牧水产站 354500
牛胃肠炎是春夏之季南方农村常见的牛肠道疾病,多见于食入喷洒草甘磷等除草剂后的软草,或畜舍卫生不良、饮污秽水、使役过重、寒夜露宿引起,以胃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重剧炎症,并引起严重的胃肠机能障碍和自体中毒为特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里心镇是建宁县果山大镇,因果农常会在果山使用除草剂除草,因此该病多发,笔者在里心工作16年,其间共诊治了20多例。除1例因救治太迟病情过重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笔者对该病治疗主要按病情较重类及病情较轻类两种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病情较重类的病例诊疗方法
1.1 发病情况 里心镇汪家村一村民共饲养6头牛,农闲时都在一起放牧,2005年5月中旬放牧回来后发现其中1头精神沉郁、饮欲增加、食欲废绝,起初大便还有点硬,2 d后变浓稠,而后又开始腹泻且病情越来越重。
1.2 临床症状 患牛精神沉郁,鼻镜、口腔干燥,饮欲增加、食欲废绝,舌苔黄,体温40℃,腹泻,粪中带有黄色黏液及血丝,瘤胃蠕动音较弱,大便腥臭,脉搏增数。
1.3 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因调查、患牛腹泻、舌苔变化、粪便中含有的病理性产物、体温升高等症状可初步诊断为该病。
1.4 治疗 查清病因,对症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清理胃肠、保护胃肠黏膜、制止胃肠内容物的腐败发酵、抗菌消炎、解除自体中毒、预防脱水、增强家畜抵抗力。治疗过程应加强患畜的护理,多喂清洁干净的饮水和优质柔软的饲草。
1.4.1 第一阶段 因粪便还较浓稠且带有黄色黏液及血丝、腥臭味比较重,说明此时患畜病情较重,所以治疗应当以清理胃肠残留物、防止患畜自体中毒为主。(1)缓泻:人工盐200 g、酒精30 g,每天2次,连用3 d。(2)防止胃肠内容物腐败发酵:鱼石脂30 g,每天1次,连用2 d。(3)抗菌消炎、补液解毒:口服矽碳银50 g、磺胺脒30 g、次硝酸铋30 g,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4瓶、庆大霉素2 mL×8万 u×10支、5%碳酸氢钠 20 mL×5支、维生素C 5 mL×5支、20%安钠咖 20 mL,以上方剂每天2次,连用3 d。(4)中药方剂选用郁金散:郁金36 g、大黄50 g、栀子、黄连、白芍、黄柏各18 g、诃子28 g、黄芩15 g,加工成粉末后煎汤,日服1剂,连服3 d。
1.4.2 第二阶段 口服矽碳银30 g、磺胺脒20 g、次硝酸铋20 g,肌注庆大霉素8万u×2 mL×10支,以上方剂每天2次,连用2 d。中药选白头翁散:白头翁 60 g、黄连、黄柏、秦皮、苦参各 30 g、猪苓、泽泻各15 g。以上方剂每天1次,连用3 d患牛痊愈。
2 病情较轻类的治疗方法
对早期发现的以及病势较缓和的患牛则选用仙鹤草治疗。尤其是早期被发现的患牛,取鲜仙鹤草全草1 kg捣烂后,加温洗米水2000 mL,搅拌后滤渣,再加红糖50 g、锅底霜(学名百草霜)适量,搅拌均匀后灌服,每天2次,连用3 d。加上上述第二阶段西医方药治疗,每天2次,连用3 d。而后再用单味鲜“仙鹤草”全草1 kg捣烂灌服,每天2次直到痊愈。按此法治疗基本在3~7 d内痊愈。
3 体会
1)治疗病情较重的病例应根据病情适时缓泻与止泻,缓泻是排除有毒物质、制止胃肠内容物发酵、缓解自体中毒的重要措施。凡粪便稀并混有大量黏液及消化不全产物,气味腥臭时不宜止泻。当粪稀似水、频泻不止、腥臭气味不大时应当即时止泻。
2)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该病效果更加显著。郁金散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之功效,可治急慢性胃肠炎。白头翁散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之功效,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治疗痢疾效果好,对胃肠黏膜有收敛和止血的作用。仙鹤草中含有仙鹤草素和维生素K1等,能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缩短凝血时间,根据抗菌试验,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黏膜下层被侵害而造成的胃肠炎起到止血止痢的效果。“仙鹤草”还有“涩”“敛”之功效,“涩”能固水止泻,“敛”能生肌收口。从而使被损害的黏膜上皮细胞起到修复作用,大肠恢复正常机能,达到治愈胃肠炎的目的。
3)预防此病的关键在于经常保持牛舍清洁干燥,供给清洁饮水,加强饲养管理,不喂霉变饲料,尤其是不能采食草甘磷等除草剂喷洒后的软草。精、粗饲料的喂养要常年均匀,但农忙要多喂一点精料,农闲少喂一点,保持四季膘肥体壮,不要过度使役。
4)牛胃肠炎由致病因素可分成原发性胃肠炎及继发性胃肠炎,原发性胃肠炎致病因素虽然复杂,但主要是由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继发性胃肠炎则见于各种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引起。我们一般所讲的牛胃肠炎的诊疗是指原发性胃肠炎。至于继发性胃肠炎,其原发性疾病治好了,胃肠炎也就跟着治好了。所以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牛胃肠炎应注意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