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3-04-15耿云江李彬曾安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出版企业评价指标内部控制

耿云江,李彬,曾安娜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 116025)

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耿云江,李彬,曾安娜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保障内部控制规范与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对出版企业而言,面对改制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急需构建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本文结合出版行业的特点,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角度构建了符合出版企业要求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十八大进一步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出版业的体制改革也在持续开展。尤其是随着2011年最后一批出版社转企改制名单的发布,我国出版体系中的出版社全部改制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成为我国出版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尽快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适应出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对刚刚完成改制的出版企业来说刻不容缓。本文在探讨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1 加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

1.1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

从2006年我国内部控制委员会成立至今,上市公司依据财政部等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对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并逐渐形成了以保障经营效率、资产安全、经营合规等为主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与之相对应,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发挥作用。然而,我国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尚不完善,尤其缺少一套适合出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能够反映出版企业特点与要求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1.2内部控制评价对出版企业的特殊意义

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一直以来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出版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不少出版企业经改制后独立经营并上市。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发展的推动下,国外出版企业的不断进入中国,进而加剧了国内出版市场本已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信息、网络的发展,也给传统出版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另外,出版企业从由国家拨款、未全部面向市场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这一改变本身对出版企业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机遇与挑战面前,出版企业要想华丽转身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出版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与分析,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大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对出版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科学性与现实可行性等。具体来说,本文认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繁多,因此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必须从出版企业实际经营特点、所处的环境、行业状况等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评价指标做到范围明确、概念清晰,从而科学、准确地反映企业与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准确地揭示出版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情况。

2.2全面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应当涵盖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全面的对内部控制的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但若一味追求全面性,在设立评价指标时面面俱到,会使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活动评价的工作变得沉重繁琐,增加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付出的成本,进而导致实施内控评价得不偿失。因此,对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应做到全面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兼顾,在设计指标时选择那些容易发生风险或风险发生后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的控制点进行评价。

2.3可操作性原则

内部控制活动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应当应尽可能做到便于收集、易于查询、简繁适中、可比较,这样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才能从理论层面落到实处,从而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情况。

3 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本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要素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五个维度,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将这五个维度进行细分,得到具体的评价指标,最终构建反映出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3.1内控环境评价指标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结合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出版企业内控环境评价主要是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管理层、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等的评价。

其中,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影响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理念。能否制定并实施长远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这是企业在经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点,也是内部控制的起点;出版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其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不仅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的属性,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种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在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价时应当从能否建立并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价值观、能否同发展战略相一致、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情况入手。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作为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最为重要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蔡鸿轩,2012)。2008年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施和内部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我国出版企业近几年才由事业单位性质转变为企业,转变后能否真正遵循相互牵制和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原则,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出版企业内控环境的关键控制点。所以,董事会方面应从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董事会成员同各职能部门主管之间的沟通、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管理层方面应从管理层是否具有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素质、管理层的从业经验、是否有明确的制度约束管理层行为这三个方面评价;员工又及人力资源应从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招聘途径、员工职责是否明晰、企业是否有明确的员工培训计划等方面进行评价。社会责任依照社会责任报告考量的方面,对出版企业在安全生产、质量把关、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障方面进行评价。

3.2风险评估评价指标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我国出版企业风险评估的关键控制点应是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同时再加上风险评估目标设定、目标保证这两个前提。

风险评估应围绕评估目标展开,而合理、可行的评估目标是一个有效风险评估的良好开端。所以在对目标设定进行评价时,应从目标设定主体的素质和设定程序、风险评估目标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和预见性入手。对目标保证进行评价时,从设定的目标是否有衡量标准、员工是否认可该目标、风险评估目标能否贯彻实施、能否对风险评估目标的实施进行监督和修改入手。

引发出版企业风险的既有意识层面的问题,又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一方面,加强出版企业相关层级的风险意识,既是内部控制的措施,也是评价风险评估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对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对相关活动进行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所以,风险识别的评价应包括:相关人员是否善于识别和分析风险、是否建立了适合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程序、对重要活动是否有较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应对的评价应包括:企业相关层级能否根据及时准确的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能否辨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否有明确的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对重要活动是否设定有应急预案。

3.3控制活动评价指标

对控制活动的评价包括活动控制、业绩控制两方面。其中,根据2010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本文将对控制活动的评价转化为:各项活动是否有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事项是否有规范的操作程序、控制制度和程序能否有效执行。同时,业绩控制属于控制活动的一个环节,本文将其单列出来主要是因为“企业中设计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以贯彻执行并且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以及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郭素勤,2011)。经营效率提高可以反映在企业业绩的提高上,企业能不能对业绩作出合理评估、业绩评价能否激励或约束员工是企业实现经营业绩提升、经营效率提高进而达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控制点,因而业绩控制在控制活动中应突出强调。相应地,在评价业绩控制方面,应从相关领导对企业业绩评价的重视程度、企业是否有切实可行的业绩评估体系、针对具体事项是否有全面可量的业绩评价计量指标、企业的业绩评估体系能否有效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等四方面入手。

3.4信息与沟通评价指标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条件,要求对出版企业内部的业务活动正确记录,采用适当的方法辨别和提取,同时要收集和分类整理外部的相关信息,并加以沟通,使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能够明确其责任并履行其职责。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包括良好的日常维护,以切实保障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所以,本文认为对信息方面的评价应包括:企业是否建立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是否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与管理工作;是否有完善的信息系统维护和安全维护措施;相关人员能否准确辨识所获信息;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渠道是否畅通等。在沟通方面,各级人员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上下级沟通渠道是否通畅、沟通出现偏差时是否可以以大局为重可以作为评价指标。

3.5内部监督评价指标

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监督活动,而监督活动需要在既定的监督组织中由监督主体实施,监督主体、监督组织、监督活动环环相扣,每一环节执行的好坏,都关系到内部监督是否有效。因此,本文把内部监督评价的关键点认定为:监督主体、监督组织和监督活动。

在监督主体方面,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监管部门并配备相关人员实施监督。在此基础上,监督主体应当胜任监督工作,即监督主体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且遵循监督主客体之间回避原则。因而,监督主体方面应从是否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管部门与人员、监督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监督主客体间能否遵循回避原则这三方面进行评价。鉴于我国出版企业大多脱胎于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一个较为显著的治理特点是单位一把手说了算,这往往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另外,内部控制系统通常是一个组织完善的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持续的监督其自身活动。也就是说,监督组织中的内部监督应当是一个持续性的监督程序,并且根植于企业日常、重复发生的活动中。基于此,在考察监督组织时,应当从内部审计是否直接受托于董事会并对对经营管理层实施监督、监督组织内部有无定期的讨论制度、对内部控制系统能否进行持续复核和管理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在监督活动方面,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等均应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发挥监督作用。这也指明了企业应当对内部监督活动有足够的重视。通过监督,定期地对涉及内部控制的各项业务活动,内部机构和岗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使内控更加完善和有效。由此企业有无自我监督机制、各监督活动有无一定的制度安排、企业是否重视监督活动的评价及结果、针对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能否够及时予以改正是监督活动的评价指标。

综上,本文构建的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下表。

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E B/O L].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005/t20100505-290459. html

[2]张福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3,(01).

[3]周亚荣.我国公办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

[4]蔡鸿轩.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2,(28)

[5]周小燕.国外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综述[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7).

责任编辑:张隆辉

中图分类号:G231-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3)04-0172-05

收稿日期:2013-05-2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W J Q2011041)、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1DG L020、L12DG L021)、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青年学者培育项目“企业集团内部绩效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耿云江(1977-),女,山东青州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业绩评价。李彬(1977-),女,湖南嘉禾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出版、企业电子商务。曾安娜(1989-),女,山西吕梁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业绩评价与激励。

猜你喜欢

出版企业评价指标内部控制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考核因素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探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