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条件考察
2013-04-12曾超
曾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重庆408100)
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条件考察
曾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重庆408100)
冉守忠是酉阳土司始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以自己的武略随军征战,屡立军功,并另起炉灶,开启了酉阳土司四百多年治酉临民的历史。因此,深入考察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的时代背景、家族渊源、个人才华等,对我们认识冉守忠其人其事以及酉阳土司不无意义。
冉守忠;酉阳土司;条件
两宋之交,冉守忠随军征战,坐镇酉域,创建酉阳土司,开启了酉阳土司治酉临民600多年的历史。考察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的时代背景、家族渊源、个人才华等,有助于认识冉守忠其人其事,有助于认识酉阳土司。
一、时代背景
在每个时代,总会有些人脱颖而出,成为那个时代或特定地域的英才,他们顺应时势,利用机缘,发挥其卓越才智,建功立业,名标青史。冉守忠无疑就属于这样的人物,因为他创建酉阳土司,开启了酉阳土司治酉临民600多年的历史。
“乱世生英豪”。冉守忠之所以能够开创酉阳土司,与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的特定社会情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贞观之治、永徽之政、开元之治使中国封建社会渐入盛世,然安史之乱、天宝乱离、藩镇割据则又使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黄巢之乱、朱温覆唐,宣告大唐气象的终结。五代十国,兵戈扰攘,战旗飘扬。北宋虽然一统中原,然边地民族政权颇多,西有吐蕃、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北有辽国,民族政权对峙,民族纷争不断。这种情势到两宋之交、宋元之交更行剧烈化。北宋后期,女真崛起,1115年建立金政权,1119年金灭辽,1125年金灭北宋,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形成新的“南北朝”,长期民族对峙和交争,直到蒙古的崛起才再次被打破。冉守忠的崛起就是在这种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
通常这种情势会产生如下之后果,第一,中原政权对某些地域会产生“经略缺失”或“放弃经略”的情况。中原政权出于自身国家安全的需要,推行“内重外轻”政策,对某些地区放弃经略,致使早已纳入中原政权体系的部分地域“夷化”,成为“荒儌蛮夷之地”。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后,鉴于唐之亡虽“祸起于黄巢”,但是“祸基于桂林”,于是玉带一挥,放弃了对大渡河以西、以南地区的经略,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经略,酉阳的再次“夷化”也是这种“经略”缺失的产物。
第二,中原政权因经略缺失,对某些民族地区只好采取羁縻政策。对中原政权来说,虽然自己对某些民族、某些地区无力“主动经略”,但是中原地区地大物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文明层次较高,可对周边民族地区产生重大的内聚力、向心力。一方面,中原政权有意实施羁縻之道;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首领亦有意归化。于是中原政权对归化的少数民族首领封以官长,给以爵禄,赏以厚赐,以求得边方的安宁,追求“四夷款阙”。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比比皆是,即以西南民族地区而言,西南蕃部长田祐恭的内附就是最为典型的实例。
第三,因中原政权经略缺失,为某些地方势力的扩大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中原政权派往边地民族地区的将帅官吏或因顺应当地民风民俗,或因时势乱离,或者有意为之,他们可能“变服从速”而夷化,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五代十国的政权建立者多有此种状况。另一方面,受命于中原政权,领兵征战于蛮地,逐渐演变为蛮地的首脑,成为得到朝廷认可并可世袭传承的统治者,西南地区的部分土司大多具有此种形质,如播州土司杨氏、酉阳土司冉氏、石柱土司马氏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原本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因为朝贡、内附等多种因素,得到中央政府的确认和支持,也逐渐转化为土司,如思南土司田氏、秀山土司杨氏等。
正是在这种时代情势下,导致了酉阳冉氏土司、冉氏家族的崛起。酉阳土司,据《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宋为知州。元为知州,又为宣慰司。明为宣慰司,又为知州,又改宣抚司,隶重庆卫,天启中加宣慰司。国朝仍明制,隶四川布政司。其地域,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其地广袤七百里。东至保靖宣抚司界,西至彭水界线,南至平茶长官司及司南府沿河司界,各三百里;北至大田千户所(今湖北咸丰县)界,四百里。其属于九溪十八洞”。冉氏据酉,肇因于唐朝驸马冉仁才,奠基于黄巢之乱,确立于冉守忠征酉。《酉阳州志》引《太平寰宇记》说,在今渝东南酉阳一带,“黄巢之乱,酉阳蛮叛,驸马冉人才征之有功,留守其地,五代时中国无主,冉氏遂据之”。《续修酉阳州志稿》说:“冉氏为酉阳土司,凡六百余年。其先有冉守忠者,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守忠率酉阳诸寨獠夷助剿有功,授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诸寨獠夷,便宜行事,于是改寨为州,世有其地”。可见,正是时势之乱离成就了酉阳冉氏特别是冉守忠之勋业。
二、显赫家世
在中国,一个人勋业的造就虽然与个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一个人的勋业若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支撑则会为其提供更为强大的助力。冉守忠有着显赫的家世渊源,这也成为冉守忠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
据专家考证,酉阳冉氏的源头当在三峡地区,其首脑人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三峡地区极为活跃。《周书·蛮传》记载,“冉氏、向氏、田氏,聚落树帜,屯据三峡”。北周武成至天和(559~566年)年间后冉令贤屯据水逻城。天和元年(566年),跟随冉令贤在三峡地区起事的冉氏首脑人物就有冉龙真父子、冉西黎、冉南王、冉承公、冉安西、冉三公、冉祖其、冉龙嚷等人。他们“于江南险要之地,置立十城”,长期坚持斗争达20年,最后被北周陆腾等所击败。
据酉阳《冉氏族谱·世家传》记载,冉氏始祖为冉道周。冉道周,任平南将军,假节钺信州诸军事,封雎阳公,始家于信州,即今夔州、忠州。
冉轸,冉道周之子,仕梁太子左卫,荆州刺史,封巴东郡,入周,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至隋开皇(581~600年)中为旭州刺史。
冉黎,冉轸之子,仕梁,云麾将军,出为湖州刺史,袭封巴东郡公。元帝承圣三年(554年),魏伐梁,(冉)黎奉诏赴援,兵败入于魏。其三年,魏恭帝禅于周,拜(冉)黎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隋开皇(581~600年)中,更仕为旭州刺史。
冉安昌,除开府仪同三司,平城县,开国于渔阳郡,值隋末据保巴东。唐高祖即位,加封上柱蜀国公,兼管山南道大行军总管,授信州刺史。寻改封兼国公奉诏慰黔州生獠,奏置务川,通牂牁,筑防城,开拓思夷等州,肇基事业,于斯为大。卒,赠都督十八州诸军事,谥庄肃。《利川冉氏族谱》亦载:公讳安昌,夔府人。隋末,安昌公仕官,守巴东,东南夷獠畏威绝迹。其后,群雄竞起,公以巴东之地,闭关却敌。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纳士入唐,帝嘉之,进秩上柱国、蜀国公,兼管山南道行军大总管,寻授信州刺史,改封黄国公,历潭州总管,都督八州诸军事,谭州刺史。时黔州、务州、牂牁等地皆夷人窃据,剽悍淫虐,劫累无常,公奉命招谕,开诚布公,夷人皆悦服,设盟誓不复反。因书议奏闻,置务州,通牂牁,筑防城,开拓思夷等州。思州土广而人众,今之酉阳,唐亦曰思州,盖本接境黔务,公所开置也。公薨,赠都督夔、思十八州诸军事。谥曰壮肃。
冉仁才,冉安昌之子,《冉氏族谱》卷首《世家传》:(冉安昌)子仁才字徵文,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平绿郎有功,诏除金紫光禄大夫,泾州刺史,封巫山公。唐武德二年(619年),诏加前功,封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武德四年(621年),克定为梁,辟地三千里,收兵数十万,拓土聚民,劳勋丕著。太宗贞观六年(633年),迁澧州刺史。贞观十三年(640年),即袁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壬子岁九月初四日甲寅薨于永州,享年五十有八岁,谥曰果公。永徽五年(654年),归葬万州万辅山,今之夔州府万县威凤山是也。及考《一统志》,“川东东誌墓”,在县东十三里,尚唐高祖之姊圭玉公主,卒葬河南定鼎县。至今相传冉驸马公主坟云。《利川冉氏族谱》:冉仁才,字徵文,幼而英俊,智略超人,隋大业(609~618年)末,授通议大夫,既以平绿郎功,进秩金柴光禄大夫,荆州刺史,封巫山公。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诏理前功加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持节浦州诸军事,浦州刺史。四年(621年)叛夷临境,公被命讨平之,辟地三千里,俘获十万计。适丁外艰,辞任,有诏特起复。贞观六年(633年)迁使持节澧州刺史,十三年(640年)迁沅州刺史。以丁内忧,解职。服阕,除江州刺史。永徽二年(651年)入朝,优诏迁使持节永州刺史。永徽三年壬子岁(653年)九月初四甲寅日,薨于任,寿五十有八,葬于重庆万州驸马村。子实,奉遗表以闻。赙赠有加,谥曰“果”。
冉寔,字茂实,冉仁才之子,《冉氏族谱》卷首《家传录·茂实公传》:公讳寔,字茂实,徵文公子。幼颖悟,嗜读书。弱冠擢进士第,任并州大都督府参军,历县令、长史司马。证圣元年(695年),入朝,宗室某王器之,奏尚郡主焉。公以武周,故不乐仕进,屡疏辞不允。迁使持节河州刺史、知营田使而卒。
冉显宗,冉寔之子,《冉氏族谱》卷首《家传录·茂实公传》记载:显宗以捍御本境,功授夔州都督。其后天宝之乱,子孙皆高隐不仕,世遂无闻焉。及宋宣和间,而守忠公建绩酉阳,去显宗公时,则十有四世矣。
据酉阳冉氏的世系传承,我们不难发现:酉阳冉氏虽然在“天宝之乱”后,“子孙皆高隐不仕”,但是酉阳冉氏却是在唐代极为显赫的一个家族,且为唐室李氏皇亲国戚。从该家族的主要事迹来看,酉阳冉氏“以武起家”,应当为一个武学世家、武将世家。冉守忠出身在这样一个武略之家,必然继承本家族的广博武学,以致在乱世成就其鼎世勋业。
三、机缘
酉阳冉氏的崛起、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虽然有其时代背景和家学渊源,但也需要一定的机缘。到两宋之交,这种机缘得到了冉守忠的充分利用。那么,这种机缘是什么呢?它就是天下乱离。
这种“天下乱离”的机缘,既来源于当时的整个社会情势,也来源于宋代的西南边方。就当时的整个社会情势而言,女真崛起,金灭北宋、南宋流离,偏安江左,使南宋政府的主要时间、精力、物力、财力、武力被迫放在宋金战事和民族关系上,其思考的视角、关注的焦点、矛盾的重心被定位于宋金之间的战与和。从而,亦使南宋政府根本无暇顾及当时包括酉阳在内的西南边方。对此,《何氏族谱》的记载将有助于我们的理解。《何氏族谱》:“由于神宗时,西夏作乱,为害陕西,钦差少师田祐恭奉敕,(何)贞公为主将,(何)庆公为副将,协同冉守忠统兵镇守。”“吾祖(何)贞公并弟(何)庆公,钦差少师田祐恭奉敕,以何贞公协副将冉守忠等,统兵镇守西宁衙。……因南渡时,有古夷号曰金头和尚作叛,朝廷前有金人作乱,后有夷氛之患。”
就宋代的西南边方而言,值宋金军事交织之期,也发生了重大的战事,这就是金头和尚起义。对此,史家多有关注。《续修酉阳州志稿》说:宋建炎三年(1129年)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酉阳州志·武功志》:“建炎三年(1129年),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清]《冉氏家谱》卷首来知德撰《世家传》:“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同少师田祐恭领兵入川,助剿金头和尚”。
西南边方之乱,或以为是王辟之乱。《冉氏家谱》卷一《家传录·守忠公传》载:“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王辟乱,劫掠思、务、涪、渝,下破归州,酉阳蛮起而相应,声势震动。”《酉阳直隶州志》卷二十二《武功志》引《续州志》:按,是时王辟乱,酉阳蛮群起应之,(冉)守忠与思州田祐恭同征讨,(冉)守忠独入酉,擒其贼首,境内以平。
西南边方之乱,或以为是苗民起义。《冉氏家谱》载酉阳州刺史四明邵公东时行序云:“酉阳冉氏,世袭土司,自建炎三年(1129年)始。时叛苗流劫思南、涪、渝等地,(冉)守忠率诸洞獠夷助剿有功”。
无论是金头和尚起义,还是王辟之乱,还是苗民起义,则为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何氏族谱》就记载:“大诏晓谕天下,有能除患者,即与以地土之赐。”正是在这种“朝廷前有金人作乱,后有夷氛之患”社会情势下,造就了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的勋业。对此,冉守忠后裔嗣孙冉崇文评述曰“冉氏之湮没,至此十余世矣。其中忠厚隐德,必有大过人者,不然何至公而发之远乎。传二十余世,历六百余年,椒衍瓜绵,灵长勿替,虽土官也,与商周之侯国比烈焉。呜呼!盛哉。”
四、个人才干
一个人勋业的形成与造就,固然有时代背景、家学渊源、良好机缘等因素,但更为关键的则是个人才华及其运用。纵观相关史料,冉守忠的个人才华主要表现在:
(一)志向远大
冉守忠有远大的志向,这从其谒仁才祖墓诗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冉仁才墓,为初唐汉南王驸马冉仁才之墓,因称驸马坟,位于万州区城郊驸马乡驸马村。墓为唐金紫光禄大夫、巫山公冉仁才夫妻合葬墓。1978年,四川省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墓为砖砌拱型券顶单室墓,由墓室、甬道和墓道三部分组成,墓室和甬道东西两侧各有三个拱型耳室。墓室长4.2米,宽3.2米,顶高4.5米。该墓由于早期被盗,墓室及4个耳室的随葬品基本不存,甬道内两个耳室的随葬品以瓷器为主,大部保存。出土的瓷器有100多件,均为青瓷、其中俑类居多,有人俑、兽俑及兽首人身的生肖俑,造型生动。还有盆、盘、勺、瓶、烛台、唾壶等实用器和房屋、灶、案、磨、棋盘等模型。相传冉守忠曾经拜谒祖墓,并赋诗一首,诗云:自从提剑扫尘烟,挡看西南半壁天。耕桑拓土三千里,忠孝传家五百年。该诗除歌颂祖宗冉仁才功业之外,亦表明冉守忠有着极为宏伟远大的抱负。
(二)学识渊博
从冉守忠的家学、行事等来看,他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且是名副其实的“儒将”。从冉守忠的家学渊源来看,他秉承家学,弓马娴熟,精于韬略。对此,《冉氏家谱》卷一《家传录·守忠公传》云:“公质性兼人,精韬略及凤角、六壬诸术。”故能以奇计平贼立功,且得到宋高宗的充分肯定,被赐名守忠,给予官职。《冉氏家谱》卷二《诰敕录·宋代诰敕》曾收录冉守忠被加封的诰敕有诰封武略将军(从五品)、世袭酉阳知寨、加阁门宣赞舍人、知制御前兵马使(官酉始祖冉守忠,诰轴今亡)。
《冉氏家谱》卷首来知德撰《世家传》:“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有显宗十五世孙者,名万厦,京兆三原人也。以英才授郎官,结纳豪杰,聚姓九十余族,同少师田祐恭领兵入川,助剿金头和尚,三载弗克,厦以奇计而平之,班师奏凯,赐名守忠。”从冉守忠欣然接受高宗之赐名来看,冉守忠可谓是深谙君臣之道。
冉守忠兄弟得到赐名后,始终强调忠孝传家,整顿族纲,确立字派,并以忠孝堂为号。冉守忠所定字派为:守文世胜维贵思,万载如应兴,瑄廷云臣仪,元维龙天奇。从此,忠孝堂就成为冉土司遗裔供奉之堂号。酉阳十世土司、宣慰使冉如彪书“忠孝堂”匾,悬于第三次新修之衙署正堂,粉质漆字,横一丈三尺,竖七尺,楷书,书法端庄遒劲。
顾炎武说冉守忠“善于抚字,酉人怀之”(《郡国利病书》),说明他并非“赳赳武夫”,而是“文武兼擅”的“儒将”。
(三)忠君爱国
冉守忠的成就还在于他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把自身的事业奠基在家国命运之上。据传:冉守忠,冉献廷之子,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生,幼名万要,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授郎官,宣和二年(1120年)南夷乘宋与辽交战之机叛乱反宋,宋廷两次发兵征战均告败绩,宋帝大惊,急招百官商战,侍臣奏曰:“信州南蒲(万县)郎官头目万要能退敌”。徽宗急召殿视,见其人相貌非凡,武功超群。拜平南大将军,授万要之族弟千要为前部先锋,亿要任督军监战。
相传:冉守忠原名冉万要,冉守孝原名冉千要,冉守时原名冉亿要。南宋初年,三弟兄靖乱有功。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金殿诏见三弟兄。垂询姓名,奏答后,高宗说:“千要万要,不如要忠孝。”于是三弟兄领会旨意,遂改名字,并以忠孝名堂。
酉属地域平定后“公(冉守忠)于是进酉入谕以国恩,示以大义皆感激悦服”(《冉氏家谱》卷一《家传录·守忠公传》)。“谕以国恩,示以大义”正是冉守忠“忠君爱国”的重要表现。
(四)组建冉氏军团
《增广贤文》说:“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冉守忠成就勋业的核心在于他虚怀好客,结纳豪俊,组建了冉氏军团。《冉氏族谱》云:“建炎三年(1129年),王辟之乱,酉阳寨夷民乘时滋扰,公结纳豪俊,聚姓九十余族,与思州安抚司田佑恭同奉敕讨贼,夷人平定。”《冉氏家谱》卷首来知德撰《世家传》称:“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有显宗十五世孙者,名万厦,京兆三原人也。以英才授郎官,结纳豪杰,聚姓九十余族,同少师田祐恭领兵入川,助剿金头和尚,三载弗克,厦以奇计而平之,班师奏凯,赐名守忠。”《冉氏家谱》卷一《家传录·守忠公传》载:“公讳守忠,显宗公十五世孙。初名万要,平叛苗后,敕改守忠。……宋宣和间,仕为郎官,虚怀好客,豪士归聚者九十余族。”《何氏族谱》谓:“钦差少师田祐恭奉敕,何贞公协副将冉守忠等,于四川成都驷马桥,奉令征剿有功,惟何、田官居尊,与予家比肩者十姓:张、杨、安、邵、李、何、冉、谢、朱、覃等。”又云“朝廷大动天下之兵,何理讫同叔何德坤及九男将所集人马三千八百,会同张、杨、安、邵、李、何、冉、谢、朱、覃等十大姓,统领杂姓能将四十八员,统兵一万八千七百人马,奉命入黔。”
依据各方面的史料综合分析,冉氏军团的构成主要有:
1.兄弟
冉守忠,原名冉万要,高宗赐名冉守忠,拜平南大将军征夷,后成为酉阳土司世袭。
冉守孝,原名冉千要,冉守忠族弟,高宗赐名冉守孝,征夷为前部先锋,后成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世袭。
冉守时,原名冉亿要,冉守忠族弟,高宗赐名冉守时,征夷为督军监战,后成为石柱佥司。2008年8月石柱新《冉氏族谱》印行。谱中第50页记:“冉守时北宋宣和一科进士,授夔州指挥使副使,宣和八年(1126年)授内江军民都督。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领石柱安抚司佥事、落业长坝(因是王朝封,故名王家坝)”。
2.子侄
在冉氏军团中,冉守忠子侄当是一个重要部分,冉守忠本人就有三子,即冉文炳、冉文灿、冉文烜。《冉氏家谱·文炳公》就说:“公讳(冉)文炳,(冉)守忠公之冢子,初从入酉,屡战悉有功。酉阳平,公(冉文炳)被命镇石堤,扼黔楚思夷之路,苗獠率服,酉无边警。既袭职,恩信远播,绍兴二十年(1150年),四寨九溪之酋长,悉纳赆来庭。”光绪十八年《遵义府志》卷三十一云:“唐时有冉安昌者为招慰使,以婺川当柯要路请置郡以抚之,其后思夷等州土地之辟夷民之附。自斯与始。宋有冉桂森从父守忠征南獠平诸洞。淳熙四年(1177年)授为珍州军民宣慰使。诏教子孙袭抚兹土。”冉桂森即文灿。冉桂森墓在道真县城西南九公里坝金岗坡,1983年列为道真县重点文物保护。
3.豪族
在冉氏军团中,还有数量更多的他姓豪族。如《何氏族谱》提到的田氏及“十大族姓”(张、杨、安、邵、李、何、冉、谢、朱、覃)。《冉氏家谱》卷一《家传录·守忠公传》等言及的“豪仕归聚者九十余族。”
(五)治军严明
冉守忠整肃军纪,治军严明,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冉氏家谱》卷一《家传录·守忠公传》载:“公讳守忠,显宗公十五世孙。……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王辟乱,劫掠思、务、涪、渝,下破归州,酉阳蛮起而相应,声势震动。田祐恭者,思南人,为蕃部长,徽宗大观元年纳地为王民者也。朝命调其兵讨贼,而以公副之。时贼甚猖獗,又田祐恭军无纪律,部将苏选等淫掠不用命,故历建炎四年(1130年)、绍兴元年(1131年),屡战未能克。公严申约束,军乃划一,复划奇策,始奸厥魁,寻分兵徇酉阳,俘降诸苗夷以数万计。”所以,冉守忠能征善战,最终平定酉阳之乱。《续州志稿》云:“按是时王辟乱,酉阳蛮群起应之,(冉)守忠与知思州田佑恭同征讨。(冉)守忠独入酉,擒其贼首,境内以平”。冉守忠也因之授阁门宣赞舍人、知制御前兵马使,领酉阳寨知寨。
五、开创酉阳土司
冉守忠,北宋宣和年间授郎官之职。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奉命入酉助思州土官田祐恭平金魁苗乱有功,南宋朝廷诰封为武略将军(从五品),授閤门宣赞舍人,知制御前兵马使,领酉阳知寨,子孙世袭,封地为今重庆酉阳之李溪、南腰界、小河、丁市及贵州沿河之大龙、小井和贵州松桃之麻兔、瓦溪等地,幅员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治所设酉阳李溪官坝感坪里。据史料记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冉氏先祖冉守忠到酉阳助剿,立功后受封建酉阳知寨,并子孙世袭。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冉氏第5世冉维义因平苗有功受封知州,子孙世袭。同时,酉阳改寨为州。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改授酉阳等处军民宣慰司,授冉氏第9世冉载朝宣慰使,子孙世袭,实行土司统治。到清乾隆元年(1736年)酉阳“改土归流”,冉土司历时415年。
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旧史、旧志、旧谱多有记载。《续修酉阳州志稿》云:“冉氏为酉阳土司,凡六百余年。其先有冉守忠者,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冉)守忠率酉阳诸寨獠夷助剿有功,授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诸寨獠夷,便宜行事,于是改寨为州,世有其地”。《冉氏家谱》卷首《序例》清冯瑞云序云:迄宋高宗时,守忠公始以平夷有功,得封于酉,子孙世袭。”《酉阳州志·武功志》称:“建炎三年(1129年),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门宣赞舍人冉守忠率酉阳诸寨僚夷助剿有功,授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酉阳,改寨为州,子孙世袭”。《冉氏族谱》称:“冉人(仁)才裔孙守忠镇守诸洞,洞苗率服,改寨为州。”[乾隆]《酉阳州志》卷一《建革》引《冉氏族谱》云:“(冉)人(仁)才之孙(冉)守忠,镇守诸洞獠,洞苗率服。改寨为州,盖南宋时置,其后冉氏子孙遂世有之。”《酉阳州志》卷一《艺文志》载邵陆《冉氏族谱序》说:“酉阳冉氏,世袭土司,自建炎三年(1129年)始。时叛苗流劫思南、涪、渝等地,守忠率诸洞獠夷助剿有功,册为宣慰司,是为迁酉之始祖”。[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志》卷一《地舆志》一《沿革》载:“五代时,中国无主,冉氏遂据之。……《旧志》云:《冉氏族谱》称:冉人(仁)才裔孙(冉)守忠镇守诸洞,洞苗率服,改寨为州。盖南宋时置,其后冉氏子孙遂世有之。《增修酉阳直隶州志》卷十四《土官志》一《酉阳司》谓:“冉守忠,夔州人。顾宁人(炎武)《郡国利病书》:知州冉守忠,善于抚字,酉人怀之。章牧凯《续修酉阳州志稿》:冉氏为酉阳土司六百余年,其先有冉守忠者,宋建炎三年(1129年)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冉)守忠率酉阳诸寨獠夷助剿有功,授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诸寨獠夷,便宜行事,于是改寨为州,世有其地”。《冉氏家谱》卷一《家传录·守忠公传》:“公讳守忠,显宗公十五世孙。……田祐恭进秩有差,而以公忠勇,赐名守忠,授阁门宣赞舍人、知制御前兵马使,领酉阳寨知寨,便宜行事,世袭罔替。”[光绪]《秀山县志》卷二《地志》第一之二《山水》言:冉守忠,宋建炎时人,为酉阳冉宣慰之祖,时始立酉阳州,(冉)守忠为知州。
冉守忠为知寨、知州,善于抚民,酉民德之。冉守忠于知寨任上,向百姓谕以国恩,永以大义,督之耕稼,开垦荒僻,使辖地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因而深得百姓好评,家家户户“家祀而户祝焉”。[光绪]《秀山县志》卷二《地志》第一之二《山水》称:冉守忠为知州,顾宁人(炎武)称其善于抚字,酉人怀之,今寺中尝住田,犹纳粮酉阳,其明验也。《冉氏家谱》卷一《家传录·守忠公传》称:“公于是进酉入谕以国恩,示以大义皆感激悦服,乃督之耕稼,开垦荒僻,酉人安之,家祀而户祝焉。”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黄巢之乱,酉阳蛮叛,驸马冉人(仁)才征之有功,留守其地。五代时,中国无主,冉氏遂据之。按《志》:宋政和六年,复于务川县立思州,领县三,酉阳隶焉。后升为州,知州冉守忠善于抚字,酉人怀之。”《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卷九《祠庙志》三《俗祀》谓:三抚庙(案:酉属三抚神,所在村庄多庙祀之,州城西山沟一庙,灵应尤著。神之里居、事迹皆无考。相传一田姓或曰安姓、一冉姓、一杨姓,思、播二州间故土司也。大约此三土司皆生有惠政,民戴之不忘,于其没也,而祭之乡社神,又颇灵应,水潦若旱,有祷辄如所求,亦合祭法,御灾捍患之义,故相沿而不废耳。
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流播及于西南。《冉氏家谱》卷首《序例》清冯瑞云序称:迄宋高宗时,(冉)
守忠公始以平夷有功,得封于酉,子孙世袭。雍正十三年(1735年),乃改流焉,由守忠公以至于改流,凡二十五世,历年久则生齿多,生齿多,则散处者众。“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成就鼎世勋业,这是时势使然,更是冉守忠个人之应然。冉守忠开创酉阳土司,从而极大地影响到酉阳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1]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G]//《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5.
[3] (清)邵陆.酉阳州志[G].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4] (清)邵陆,纂修.酉阳自治县档案局,整理.酉阳州志[G].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
[5] (清)王鳞飞,等,修.冯世瀛,冉崇文,纂.增修酉阳直隶州志[G].同治二年刻本.
[6] (清)王寿松,修.李稽勋,等,纂.秀山县志[G].光绪十八年刻本.
[7] (清)冉崇文.冉氏家谱[G].木刻本.
[8] 四川省黔江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G].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9] (清)黄廷桂.四川通志[G]//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1986年).
[10] (清)平翰.遵义府志[G].光绪18年(1892年)补刻本.
[11] 《酉阳历史名人录》编纂委员会.酉阳历史名人录[G].内部资料,2011.
[12] 利川冉氏族谱[G].民国二年(1912年).
[13] 何氏族谱[G].光绪十六年(1890年).何馥堂手抄本.
责任编辑:毛正天
C951
A
1004-941(2013)03-0001-06
2013-05-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历代土司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0XMZ013);重庆市教委社科项目“乌江流域土司文化与文学研究”(项目编号:08JWSK112)。
曾超(1966-),男,土家族,重庆黔江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