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3-04-11王志雄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顶岗

王志雄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切实满足国际产业转移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诉求,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不仅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心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表现为政治目的性、内容历史性、手段多样性,[1](p34-3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为了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对“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解读与对策分析,对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而言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源起与内涵特质分析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源起。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做到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它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与教育辩证关系的认识,“劳教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p530)也遵循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的起源主要有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实施的“合作教育”和德国的“双元制”教育。[3](p97-99)“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的源起主要历程有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实利主义”教育,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建国初的“半工半读”学校教育思想;至2005年教育部正式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自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与主导模式。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利用学校、社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与环境,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育人模式强调理论学习、职业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并重,把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经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复合性人才的培养。[4](p102-104)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培养主体的多元性。“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主体既包括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者,也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高级技师、普通员工,形成了多方面多主体通力合作,共同对高职学生进行培养的教育模式;二是培养对象身份的双重性。从学校角度而言,培养对象的身份是学生,他要接受学校的教育与管理。从企业角度而言,实习生特别是顶岗实习生,他要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与约束,其身份为准员工或员工,角色定位的不同决定其责、权、利的不同;其三是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根据行业、企业的要求来确定培育对象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5](p4-6)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现实困境解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相统一的过程,[6](p49-5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与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育主体的多元性、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分散性、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性等问题,引发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1.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顶岗实习过分理想化,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理论水平较高、应用能力较强,一旦进入实际工作场所,面临艰苦的工作环境,由于思想准备不足,便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感到自己在校所学内容与从事的工作不对应,实习毫无意义;也有学生认为实习岗位层次低,总是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自己只是充当廉价劳动力,从而导致实习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再加上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顶岗实习生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7](p76-77)心理反差在行动上表现为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与劳动纪律,直接结果是导致自身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校企合作关系,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2.多头管理与无人教育的困局。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兼具学生与员工或准员工多重身份,处于学校、企业的多头管理之下。如果校企合作关系未协调好,学校、企业协作不够、沟通不畅,责、权、利不明确,很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无人教育的困局。学校由于学生分散实习,师资有限,难以做到在校时的集中管理教育;企业由于政府保障制度未到位,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本身已增加企业负担,往往不愿意全面履行合作协议,有些企业甚至只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疏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最终使“零距离、无缝对接”变为多头管理,无人教育。这种境况加深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误解,激发了学生怨言,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阻力与困难。

3.分散实习与师资队伍的矛盾。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受实习单位规模与接纳能力的限制被分配到不同的单位实习,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地点分散、时间交错,教育背景与企业文化差异扩大,打破了学校原有的集中统一教育模式。由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很容易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留下空档与缺位,顶岗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主阵地缺失,主渠道不畅通,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冲击较大。

4.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价值取向的错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根据劳动行政法律规定及校企合作协议约定学生可以领取劳动补贴,接受劳动保护。学生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可以补贴他们的生活费,甚至学费。顶岗实习学生在感受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则后,也产生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冲动,少数学生更是学会了用经济利益来衡量一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学生甚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性与科学性产生动摇,同时由于个别专业教师的影响与误导,思政课教师更是显得无所适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

5.复杂社会环境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困惑。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出现,各种思想相互涤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分化明显,矛盾错综复杂,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刚刚走出相对单纯的象牙塔,社会洞察能力不强,与社会接触增多,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增多,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与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思想、行动、心理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复杂的环境、潜在的风险增加了学生的困惑度,同时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解决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准之间的矛盾。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水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认真解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制定解决对策意义重大。

1.践行大德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很重要。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认为,德育是由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共同组成的,其中社会是培养德育的大课堂,家庭德育是德育的基础,学校德育只是德育的一部分,[8](p71-73)只有充分发挥三方的作用,才能彰显德育的实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家长、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企业指导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家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是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义务,学校认为学生已到企业实习,应由企业教育,企业认为学生来企业主要是学习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他们的职责,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困境。只有全面贯彻大德育的理念,积极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家庭、学校、企业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2.遵循教育规律、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觉。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修养,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地点分散、时间交错、环境复杂而变得异常艰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觉磨砺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增强辨别能力、免疫能力、洞察能力,自觉抵制复杂环境中不良思想的影响与侵蚀。

3.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工学结合过程中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突破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除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等内容外,更应加强职业道德、就业与创业形势、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明确角色定位,为完成学校“学子”向“社会人”过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与此同时,也应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认真贯彻“课堂中学习、实践中体验、环境中熏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专业实践的融合,充分挖掘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精髓,邀请企业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结合自身感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教育,使教学内容体现针对性与真实性,教学方法呈现灵活性与多样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运用科技手段、搭建交流平台、巩固课堂教学。在工学结合情况下,学生实习地点分散,要克服师资缺乏的困难,思政课教师必须借助网站、QQ、微博、短信等科技手段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与渠道。借助科技手段搭建交流平台与顶岗实习生保持沟通与联系,对学生的共性问题统一进行答疑解惑,对学生的个性问题分别进行解答,有利于思政教师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学生尽快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学会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完成角色的转换。同时思政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收集第一手教育教学资料,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从而通过交流平台,巩固课堂教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完善运行机制、落实考核指标、强化激励作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政府、学校、企业必须构建与完善运行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良性有序运行。其中保障机制、协作机制与考核机制最为关键,保障机制要求政府、学校、企业必须三方到位,一方缺位则会导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不畅。政府要起主导作用,特别是要让利放权,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9](p184-186)但是如何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府应制定相关细则予以落实;企业要重视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切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或仅把顶岗实习生作为一种廉价劳动力使用,忽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起好组织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习的融合,整合好师资队伍,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各方也要完善考评机制,考评不仅要对顶岗实习生进行,也要注重对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相关人员与教师的考核评价,这样有利于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考核既要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而且还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奖罚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育人”非“制器”,为了培养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复合性人才,必须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不断优化内容、改进方法、完善机制、加强考核,认真探索解决对策,这既是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诉求,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时代要求。

[1]王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思想教育研究,2007,(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7).

[4]王伟.工学结合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 2010,(4).

[5]赖华清.简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1).

[6]卢志敏.顶岗实习中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

[7]刘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8]钭利珍.大德育——福泽谕吉的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7,(8).

[9]陶绍兴.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7).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顶岗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