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大词典》书证晚出的明代词语例补

2013-04-11罗国强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当铺外遇

罗国强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汉语大词典》[1](以下简称《大词典》)在释义及书证方面都堪称一流水平,但其书证晚出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进行补证。本文我们仅就明代文献中的一些词语作些示例性的讨论。

巴斗:一种容器,底为半球形,一般用竹、藤或柳条等编制而成。

(1)车轴滚在壁边,有巴斗粗大。(《醒世恒言》18)①引文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北京:中华书局,2001)第18回。后文所引文献分别出自吴承恩《西游记》(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罗懋登《西洋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北京:中华书局,2001),陆人龙《型世言》(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北京:中华书局,2001),冯梦龙《山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冯梦龙《醒世恒言》(北京:中华书局,2001),徐光启《农政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冯梦龙《挂枝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里面拖出七个蜘蛛,足有巴斗大的身躯。

(3)初然间还是个砂锅儿,渐渐的就有巴斗来大,纵要走也走不动了。

(4)一个急急脚脚的老小,左手拿着一个黄豆巴斗,右手拿着一条绵花叉口,望前只管跑走。

“巴斗”一词的构词方式,笔者分析为偏正式。“斗”,《说文》释作“十升也。象形有柄。”可见古代“斗”可用以盛物,是一种容器。“巴”,通“笆”。笆,即笆竹,可用以编“斗”。巴斗,即“笆斗”。“斗”,可用竹编制,也可用柳、杞、藤等。用柳、杞等物编的笆斗又称“柳斗”。例如:

(5)兴甫闻之,携一笆斗,置钱数千以往。

(6)杞作切版,让刀不烂,北人屈为柳斗,则楛与蒲柳枝皆可用。

例(1)—(3)中,形容物体的大小时都用巴斗作为比较的对象,笔者推测巴斗应该是当时生活中较常见之物。拿“巴斗”与“车轴”、“蜘蛛”等物相比照,巴斗的形状也应该有与它们相近似处。例(4)中巴斗用于装黄豆,例(5)中笆斗用于存放钱。也可推知巴斗这种容器是当时使用得较多的日常生活用品。

《大词典》“巴斗”条首引书证为《老残游记》第十回:“北墙上嵌了两个滴圆夜明珠,有巴斗大小。”书证晚出。

当铺:旧时专营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放款多少,按抵押品的估价而定。放款额一般在抵押品价值的五成以下,剥削严重。抵押期限自六个月到十八个月不等。押款人过期不赎,抵押品即归当铺所有。

(1)绝早起来,叫权忠到当铺里去赁了一顶儒巾,一套儒衣,整备拜堂。

(2)不料张三又等不得,在大街上当铺内,已是当了五两银子。

(3)媒婆道:“有一当铺汪朝奉。年将半百,尚无子息,孺人又在徽州。偶然来到本州,遇见我,浼我寻一女子,娶为两头大。”

(4)恰好一日有当铺徽人送银五两,助装罗汉。

由例(1)可得知,当铺里还经营出租业务。

“当”用作抵押义的时代相当早。如,《左传·哀公八年》:“(景伯)乃请释 子服何于吴,吴人许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当”专指以物作抵换现金,则是较后起的用法。王夫之《说文广义》:“当,正也,质,亦正也。故以物质金钱者,俗谓之当。”

“当”,也用作名词,指“当铺”。如:

(5)一日,金朝奉正在当中算帐,只见一个客人跟着个十六八岁孩子走进铺来。

(6)到了七月中旬,本空持衣一件,到当中典钱,恰好焕之突出。(《欢喜冤家》22)

例(5)中,“当”与“铺”前后照应,可见“当”即指当铺。例(6)明言“当”为“典钱”之处。

《大词典》“当铺”条首引书证为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七:“(和珅)通蓟地方,当铺、钱铺资本十余万,与民争利。”书证晚出。

烘火:烤火,向火取暖。

(1)前门外无人,想必都在里面烘火。

(2)迎春才待使绣春叫去,只见春鸿走来烘火。

(3)春梅道:“贼小蛮囚儿,你不是冻的那腔儿,还不寻到这屋里来烘火。”

《大词典》“烘火”条首引书证为郭希仁《从戎纪略》:“过一庙一店舍,即检柴烘火。”书证晚出。

今扬州、南京、武汉、柳州、绩溪、丹阳、崇明、金华、建瓯、福州、海口等地有“烘火”的说法,指“烤火”。[2](P3400)

困觉:睡觉。

(1)胧胧困觉我郎来,假做番身仰转来。

(2)金莲道:“好干净嘴头子,就来亲孩儿!小道士儿吴应元,你哕他一口,你说昨日在那里使牛耕地来,今日乏困的这样的,大白日困觉?昨日叫五妈只顾等着你。你恁大胆,不来与五妈磕头。”

今湖南方言里仍说“困觉”。“觉”,方音同“告”。

《大词典》“困觉”条首引书证为《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他又呆了半天,才说了一声:‘天也不早了,钱老伯也好困觉了。’”书证晚出。

弄堂:巷(方言)。

(1)姐在弄堂走一遭,吃情哥郎扯断子布裙腰。

(2)谚云:“二十分龙廿一雨,破车阁在弄堂里。”

《大词典》“弄堂”条首引书证为《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书证晚出。

今丹阳、崇明、上海、苏州、杭州、宁波、金华等地有“弄堂”一词,指“巷子”。[2](P1606)

声嗓:嗓音。

(1)到了定更时分,却假装一个番兵的声嗓,叹一口气说道:“这等一池的水,怎么要个人来看他?”

(2)王明说道:“这分明是我国师老爷的声嗓,却也古怪。”

《大词典》“声嗓”条首引书证为梁斌《红旗谱》十八:“嘿呀!你哥们把声嗓放小点儿,四邻民宅呀!”书证晚出。

外遇:指丈夫或妻子在外面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亦指与丈夫或妻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人。

(1)文姬与我起初只是两下偷情,算得个外遇罢了。

(2)他儿子镇日在院里,他专在家,只寻外遇,假托在姑姑庵里打斋。但去,就在说媒的文嫂儿家落脚。文嫂儿单管与他做牵头,只说好风月。

(3)莫说夫妻交媾有征有验,就是婢妾外遇私己瞒人,然自家心里亦未尝不明明白白。(《石点头》1)

(4)则不但有正室,且有外遇矣。

《大词典》“外遇”条首引书证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妇故妒悍,以为夫有外遇也;愤不可忍,遽以担痛击。”书证晚出。

晚娘:后母、继母。

(1)教他远了晚娘,躲这打骂。

(2)掌珠吃也就不得像意,指望家中拿来,家中晚娘也便不甚照管。

《大词典》“晚娘”条首引书证为《儒林外史》第五回:“自古说:‘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这孩子料想不能长大。”书证晚出。

今徐州、扬州、南京、绩溪、崇明、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地有“晚娘”一词,指“继母”。[2](P3741)

夜壶:便壶。因多在夜间使用,故名。

(1)众人看不见赛儿,赛儿又去房里拿出一个夜壶来,每坛里倾半壶尿在酒里,依先盖了坛头,众人也不晓得。

(2)夜壶儿,提携你,只贪(你个)不漏。每夜里,且喜得近我床头。

(3)提夜壶的,叫做刘海戏蟾;报门引进的,叫做白日见鬼。

古有“夜潴”一词,指尿壶。据宋·陶榖《清异录·器具》载,溺器曰夜潴,见于唐人文集。

《大词典》“夜壶”条首引书证为《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新买的马桶,新打的夜壶,都预备在床底下。”书证晚出。

[1]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汉语大词典当铺外遇
妻子有“外遇”,谁惹的祸
当铺里的年轻人
妻子有“外遇”,谁惹的祸
这部电影专治外遇
从现存最早话本新词新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词条及义项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敦煌碑刻文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缺失例举
为什么把受欺骗叫“上当”
糖果阿伯和他的当铺
无性外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