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2013-04-09金荣
金 荣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13)
关于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在《难经·三十六难》和《难经·八难》提出命门位置在右肾,产生先天元气,命门先天元气是五脏六腑之本。由此开创了以元气学说为中心的整体生命观,成为后世医家探讨生命本源的真正导源。
然而《难经》对命门位置和功能的叙述过于笼统简约,引发了后世医家的争论。尤其在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上,或将命门与肾脏混淆,或将命门凌驾于五脏六腑之上,纷争颇多。今从命门元气的来源及其作用着手,在元阴元阳层面上探讨生命历程中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 命门对五脏六腑的影响
命门通过产生先天元气,化生和调控五脏六腑。因此,亲代命门和子代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是先天与后天、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
1.1 命门产生先天元气 命门位置在右肾,藏精气而主生殖,产生原气(先天元气)。《难经·三十六难》曰:“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李东垣《兰室秘藏·小儿门·斑疹论》记载:“夫胞者,一名赤宫,一名丹田,一名命门,主男子藏精施化,妇人系胞有孕,俱为生化之源。” 张景岳认定命门是肾旁精室,主藏肾精,《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曰:“肾有精室,是曰命门。”
首先,命门产生先天元气。父母的生殖之精相遇在母体命门,相搏形成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化为先天元气,所以先天元气就是命门元气。孙一奎《医旨绪余·命门图说》曰:“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
其次,先天元气在母体命门精室分化为元阴、元阳。《景岳全书·传忠录上·阴阳篇》曰:“至若先天无形之阴阳,则阳曰元阳,阴曰元阴。”在生命之初,元阳聚合元阴形成胚胎,之后元阴元阳分属于五脏六腑,通过三焦分布到全身,对五脏六腑起濡养、推动作用。命门位置仍在父母精室,但命门产生的命门元气却广泛分布到子代个体全身,主宰子代的五脏六腑。
1.2 命门元气化生五脏六腑的形质 生命之初,来自父母的命门元气发育成子代新个体。因此,命门元气是五脏六腑发育的起点。张景岳《类经·十七卷·疾病类·胎孕》强调曰:“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之受于父母者是也。”
命门元气化生五脏六腑形质的前提是命门先天元气分化为元阴和元阳。命门元阴是来自父母生殖之精的胚胎发育原始物质,形成脏腑形质。命门元阳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概括之:“发生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形以精成,而精生于气,所以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
在先天元气化生人体胚胎过程中,首先,元阳聚合元阴形成胚胎。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论》强调元阳的主导作用:“人生男女交媾之时,先有火会,而后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人生先生命门火。”其次,胚胎在母体胞宫内孕育期间得母体气血滋养,脏腑肢体相继形成,神气依次具备,逐渐长成后天有形的气血、脏腑、经络,发育成胎儿。《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有云:“男女合,此二气焦聚,然后成形,成形俱属后天矣。”因此,父母生殖之精的强壮,是保障子代个体脏腑形质健康的先天物质基础。先天之精不足或母体失养,可导致子代个体脏腑形质的化生异常。
1.3 命门元气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 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提出“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五脏内含元阴元阳。因为胚胎形成之后,命门元阴和元阳分属于五脏六腑,寄寓于脏腑组织结构而成为脏腑阴阳的基础,在后续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对五脏六腑十二官起着滋润和推动作用。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总结:“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命门元阳属火,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对五脏六腑十二官起着温煦、推动和气化作用。赵献可重视命门元阳作用,认为元阳是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指出:“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伎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无此则不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
命门元阴属水,寄寓于五脏六腑,伴随元阳周流全身,涵养元阳而滋润脏腑。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曰:“命门君主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离也。”
总之,命门元气对脏腑功能的影响,《难经·八难》笼统地概括为:“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强调命门产生的原气(肾间动气),对脏腑功能、经脉运行、三焦气化与呼吸活动的激发推动作用[1]。张景岳《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在元阴元阳层面概括为:“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
2 五脏六腑对命门的充养作用
命门先天元气必须依靠后天元气的培育和充养才能充盈。人出生以后的漫长生长发育过程中,仅靠禀受父母的命门先天元气是远远不够的。《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真气就是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元气,需要脾胃水谷之气和肺脏天阳清气充养。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亦云:“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首先,来自肺、脾的后天元气封藏于肾。脾胃运化水谷,化生精微,脾气散精至肺,与肺吸入的自然清气合成宗气。宗气贯心脉,与血合为营气,化为赤血,在心、肝推动下周流全身而营养全身。供脏腑代谢后的剩余气血化为精气,封藏于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脏属后天脏器,但与心、肝、脾、肺相比,肾以封藏精气为其功能特点。
其次,肾精充养命门。肾精一部分化为肾阴和肾阳,充养五脏六腑内含的元阴元阳,从而推动脏腑功能;供脏腑之后的剩余肾精,封藏于肾旁精室(命门),为生殖子代做准备。《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曰:“五液皆归乎精,而五精皆统乎肾。肾有精室,是曰命门。”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人精》亦说:“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命门者,精血之府也。”如果五脏六腑,尤其肺脾亏虚日久必伤及肾精,最终亏耗命门元阴元阳。
再次,肾精随着命门先天元气的耗泄和脾、肺后天元气的盛衰而变化。即四十岁之前,逐渐旺盛;四十岁之后,逐渐消亡。《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概括曰:“人生全盛之数,惟二八之后,以至四旬之外,前后止二十年余年而形体渐衰矣。”少儿后天脏腑形气尚未充实,但命门元阴元阳尚未耗散,所以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迅速。青壮年后天脏腑形气壮实,肾精充实,精气溢入精室,天癸得以成熟,所以主生殖子代。老年人先天元气自耗,五脏六腑渐衰,肾精渐亏,终至天癸竭而生殖功能退化。因此,命门元气耗泄和后天脾胃失养,必然伤及肾精,导致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障碍。
3 命门与五脏六腑关系的指导意义
来自父母命门的生殖之精是子代个体生命的胚胎物质基础。这对于生命本源的认知、优生优育、养生保健均有指导意义。
3.1 生命本源一元论 来自父母命门的生殖之精是子代个体生命的胚胎物质来源。因此,生命的本源得以命门先天元气一元论的解释。而肾作为后天脏器,自体肾脏不能成为自身的先天之本。肾精充养自身的命门而生育子代个体,所以肾是子代的先天之本。
3.2 优生优育 父母精气不足或母体失养,均可导致命门元阴元阳不足而胚胎形成受阻或胎元缺陷,引起畸胎、五迟、五软、五硬、解颅等遗传病、先天病。因此,孕前调理父母精气和母体孕期的调养对优生优育极其重要。
3.3 养生保健 在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历程中,元气的消耗超过元气的补偿时元气终将衰竭。因此,应保全元气,节欲保精以养护先天元气,调养脾胃以保护后天元气。
3.4 诊治疾病 人出生以后,命门元气激发推动五脏六腑功能活动,五脏六腑生成的后天元气充养命门元气。命门元气不足或后天元气亏损,皆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引发疾病。①少儿生长发育障碍:多由后天脾胃失调导致先天元气失养。治宜调养脾胃为主,兼顾补肾。②青壮年早衰或生育障碍:多由先天不足或劳欲伤精所致,治宜填补肾精,兼顾补脾。③老年病:老年人先天元气和后天元气均虚弱,常伴气虚推动无力所致痰饮、瘀血、积滞等病理产物。治宜补益脾肾,兼顾化痰、活血、行滞。④慢性虚损性疾病:慢性虚损性疾病日久累及三脏,甚至全身多个脏器时辨证考虑五脏亏虚伤及肾命元气,治疗从补益脾肾入手。⑤脱证:亡血脱液、暴吐暴泻致阴竭阳脱,治疗回阳救阴,酸敛固脱。
总之,亲代命门通过产生先天元气,化生和调控子代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产生后天元气充养先天命门,二者相辅相成推动生命活动。这对于生命本源的认知、优生优育、养生保健、诊治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1] 烟建华.难经讲义[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