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艾灸联合中药治疗双侧面瘫1例

2013-04-09连秀茹杨永生

河北中医 2013年11期
关键词:鼓腮络脉少阳

连秀茹 杨永生

(河北省徐水县中医医院内科,河北 徐水 072550)

徐某,女,53岁。主因双侧面瘫5 d,于2008-06-13以“双侧面瘫”收住院。患者于8 d前因左上根牙疼痛拔牙1颗,5 d前早上起床后,感觉颈部发僵,张口困难,双侧不能蹙额、闭眼、鼓腮,打口哨,双侧口角流涎,双侧腮部存有食物残渣,在家治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无好转,门诊收住院。刻诊:双侧面瘫,左耳后及下颌疼痛,左下颌不适,左侧拔牙牙根处红肿,无渗血,舌红,苔白腻,脉沉。神志清楚,无头痛头晕,无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外耳道疼痛,无偏身感觉障碍及四肢功能障碍。面无表情,双侧不能蹙额、闭眼、鼓腮,不能吹口哨,双侧眼睑下垂,双侧鼻唇沟变浅,双侧口角下垂,张口口裂变小,腭垂右偏,咽充血。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炎。中医诊断:面瘫。证属风痰阻络型。治宜熄风化痰,疏经通络。①针刺治疗。取穴:迎香、地仓透颊车、下关、翳风、阳白、太阳、攒竹、四白、合谷、足三里、太冲。太冲穴用泻法,其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行针30 min,每日1次。②隔姜艾灸。取穴:地仓、太阳、下关,选新鲜生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片,直径2 cm,厚约3 mm,置于穴上,用剪刀将艾条剪成2 cm高的艾柱置于姜片之上,线香点燃施灸。每日1次,不计壮数,以灸处皮肤潮红湿润为度,无烫伤皮肤。③牵正散加味。药物组成:白附子9 g,僵蚕9 g,全蝎6g,生地黄15 g,赤芍药 15 g,川芎 9 g,当归 15 g,桑枝 30 g,丝瓜络 9 g,鸡血藤3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5 d后,患者鼓腮时漏气减少,流涎明显减少,双侧乳突及下颌疼痛减轻,无呼吸困难及肢体震颤,无肌力下降。治疗10 d后,患者额纹出现,面部表情较丰富,左眼能完全闭合,能鼓腮,流涎消失,双侧乳突及下颌疼痛消失,吞咽正常,舌红苔白,脉弦。牵正散加味方加柴胡6 g疏肝理气,易桑枝50 g、丝瓜络25 g加大疏经活络力度。治疗17 d后,患者面瘫消失,额纹对称,能闭眼、鼓腮、吹口哨,流涎消失,腮内不存留食物残渣,张口大小正常,饮食、二便、睡眠均正常,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均正常,痊愈出院。

按:面瘫病因病机是正气不足,内有痰饮,外感风寒,风寒兼加痰饮,乘脉络空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脉,经脉受损,络脉不通,发而为病。《金匮要略》所论“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口眼㖞斜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腠理不密,风邪得以乘虚而入,风寒之邪入侵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络脉痹阻,气血不畅,肌肉纵缓而发病,治宜熄风化痰,疏经通络。

手、足阳明经脉可上达头面,下行手足,故取手、足阳明经脉之地仓、四白、合谷、足三里使局部和远端腧穴相结合,以通调面部气血之滞,风池为手少阳经及阳维脉之会,有疏通风邪之功。阳白、太阳、攒竹、下关、地仓透颊车,均有疏调面部经气的作用。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手、足少阳之会穴,利颊,聪耳,正口僻,主治口眼㖞斜。太冲穴为肝经原穴,疏肝理气,调理气血,疏经熄风,引热邪下行。多穴同时针刺具有调理气血运行、熄风疏经之效。

艾灸具有激发经气、温通气血、疏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散结的作用,在针刺的基础上再加艾灸,加强了疏经活血的功效,使气血通畅,经络得养。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将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分寸掌握不好容易起疱、遗留瘢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

牵正散加味方中白附子味辛性温有毒,主入阳明经,善行头面,逐寒湿,祛风化痰,为君药;僵蚕、全蝎平熄肝风,搜风通络,全蝎长于通络,僵蚕并可化痰,共助君药祛风化痰止痉之力,为臣药;桑枝、丝瓜络祛风通络,行血清热,鸡血藤补血活血,温通经脉,疏经通络,为佐药;赤芍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川芎辛温通经,活血祛瘀,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凉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使药。俾风痰得解,经络通畅,口眼㖞斜可愈。

临床见单侧面瘫者多,双侧面瘫者少见,此患者双侧经络受损,经气不疏,筋脉失养,病情较单侧面瘫重,应用针刺艾灸和中药综合治疗,通过针刺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艾灸温通气血,祛风散寒,中药熄风逐寒,行气活血,加强了治疗作用,相得益彰,提高了疗效,充分发挥了中医特长,效果满意,且随访5年未复发。

猜你喜欢

鼓腮络脉少阳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童心童画
《三千年》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老人消化不好多鼓腮
结肠络脉探析
常少阳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