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腕舟状骨骨折
2013-03-31吴宗明白建忠
吴宗明,白建忠
舟状骨主要由尺桡动脉分支经附着舟状骨结节、腰部韧带内细小血管分支供血,近1/3为关节软骨覆盖,无血管分支进入。因此,其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缺血坏死率都高,并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1]。非手术治疗常因不能解剖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而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晚期造成骨不连或无菌性骨坏死。我科自2009年5月~2012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新鲜的腕舟骨骨折29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7岁。左侧10例,右侧19例。致伤原因:摔伤20例,重物压砸伤8例,机器绞伤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本组病例中,合并舟状骨脱位5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术前X线片和CT扫描均为明显移位的不稳定骨折。从受伤到手术时间5~48h,平均14h。
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患肢上止血带,取腕掌桡侧做“L”形切口,长约5cm,切开部分腕横韧带,松解腕管,术中注意保护正中神经返支及桡动脉;牵开桡侧腕屈肌腱,切开关节囊,牵引复位脱位的腕骨,显露出舟状骨及骨折部,复位良好后可用Herbert钉或AO空心螺钉固定骨折端,螺钉尾端可埋入骨内。手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监测下进行。
3 术后处理 抬高患肢,术后石膏固定于拇指外展、腕关节背伸位术后第3天开始手指的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4~6周后开始去石膏外固定,逐渐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待线检查骨折线消失,确认舟状骨愈合后,恢复伤前运动。
4 结果 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X线及CT检查发现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7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定参考改良Mayo法[2]评分标准:优15例,良1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1%。术后未发现骨折不愈合、腕舟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无螺钉松动退出及断裂。
讨 论
不稳定的腕舟状骨骨折,诊断结合临床特征及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困难。腕舟骨由于本身解剖学方面的因素,极易发生骨不连和缺血性骨坏死。故目前对不稳定的骨折多主张手术内固定,骨折可采用Herbert钉或AO空心螺钉固定。本组29例均从腕掌侧桡侧腕屈肌腱及桡动脉之间进入。也有作者采用从侧方解剖鼻烟壶处暴露。我们认为从腕掌侧桡侧腕屈肌腱及桡动脉之间进入更好。掌侧入路可以充分暴露舟状骨,只要处理好经过术野的桡动脉,一般不会破坏舟状骨近侧骨折端的血运。(1)从腕掌侧桡侧腕屈肌腱及桡动脉之间入路,骨折暴露清楚,避免桡神经背侧支及桡动脉损伤。进入舟状骨近2/3的血液来源于桡动脉,它在舟状骨的外侧、掌侧或背侧进入舟状骨,舟状骨背外侧入路会损伤这些血管,导致缺血性坏死几率增加;同时桡神经背侧支位于拇长伸肌腱浅面,游离肌腱也会误伤,导致痛性神经瘤及手背的感觉减退。(2)腕舟骨形态不规则,骨折后容易致旋转和成角畸形,复位后从掌侧较腕背侧容易,防止反复穿针导致的医源性损伤。(3)术中体表标志在腕掌横纹远侧摸到舟状骨结节,沿桡侧腕屈肌腱及桡动脉之间向近侧延长,术后修补关节囊、损伤的桡月头韧带及桡舟韧带,保证了腕骨间的稳定。若关节囊、韧带损伤严重可考虑植骨,掌侧较腕背侧操作容易。(4)腕横韧带部分切开,术后常规修补,不影响腕部的稳定。
早期功能锻炼对恢复关节功能非常重要,可使骨折在腕部关节囊、韧带的纤维在定向、有序、持续不断的运动中愈合,同时利于骨愈合和新生骨痂的改造塑形[3]。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实现骨折的解剖复位,恢复腕关节功能。降低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缺血坏死率,减少并发症。通过本组病例,手术治疗HerbertⅡ型腕舟状骨骨折能大大降低骨折不愈合率及坏死率,且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Schweizer A,Steiger R.Long-term results after repair and augmentation ligamentoplasty of rotatory subluxation of the scaphoid[J].J Hand Surg,2002,27(4):674-684.
[2]于胜吉,蔡锦方.腕关节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0.
[3]金鸿宾,董福慧,王志彬,等.尚天裕骨折治疗的微创理念[J].中国骨伤,2007,20(12):8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