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013-03-31安永刚乔文海邹海军张建林李春雷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克氏肱骨移位

安永刚,乔文海,邹海军,张建林,李春雷

自2000年~2011年,笔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14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击打伤15例,坠物致伤5例,道路交通伤14例。伸直尺偏型29例,伸直桡偏型5例。

2 治疗方法 全麻或臂丛麻醉后,先行手法复位,患儿仰卧位,以伸直型为例,术者一手握住骨折近端,另一手只捏住骨折远端内外髁处,依骨折旋转方向做反向旋转,矫正旋转移位。在助手牵引下,矫正侧方移位,尺偏型需矫枉过正,桡偏性则不需完全矫正,在持续牵引下,矫正重叠移位,此时屈曲肘关节,术者四指在前,将骨折近端向后推,拇指在后将骨折远端向前推,可听到清脆的骨擦音示已复位。屈曲型整复手法同上相反。X线下观察复位情况,如复位良好,可再次将骨折远端向桡侧嵌插,以防肘内翻;然后由肱骨内外髁经皮分别穿入2枚1.5~2mm的克氏针,交叉固定断端,针尖要穿出对侧皮质骨1~2mm,针尾留于皮外,折弯。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第2天即可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3~4周拔出克氏针。

3 结果 本组34例均获随访,时间3周~2年,平均10个月。按陆裕朴[1]评定标准:优3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4%;肘内翻畸形2例,均<20°,占6%。

讨 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损伤,以5~10岁儿童多见;多因间接暴力所致。骨折远端向后移位者称为伸直型,此型多见。骨折远端向前移位者称为屈曲型,此型少见。伸直型中,骨折远端同时伴有向尺侧移位者,称伸直尺偏型;伴有向桡侧移位者,称伸直桡偏型,临床以伸直尺偏型多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肘内翻畸形和Volkmann缺血挛缩[2]。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此类骨折的主要方法,治疗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稍有不慎会出现很多问题:(1)固定不牢靠,易出现再移位;(2)夹板太紧,增加了局部组织的压力,造成局部组织压疮、坏死,严重时可导致Volkmann缺血挛缩,给患儿带来终身残疾;(3)超关节固定限制了关节活动,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通过对34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疗效观察,我们认为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较其他方法有明显优势。

[1]陆裕朴.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M].中华骨科杂志,1982,2(5):264.

[2]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0.

猜你喜欢

克氏肱骨移位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保守治疗
克氏针骨穿辅助复位石膏固定治疗难复型尺桡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