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氏”刺络放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3-03-29叶康杰刘振杰范冠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刺络全息经络

宋 薇,何 柳,叶康杰,刘振杰,范冠杰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如何控制糖尿病,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目前糖尿病主要威胁来自因血管和神经损害所致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神经损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并发神经损害的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最多见,称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1],常与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并称为“三联病症”,发病率高达60%~90%。目前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DPN较为肯定的发病机制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周围神经缺血性损害。中医方面,《中藏经》云:“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类证治裁》曰:“诸气血凝滞,久而成痹”。DPN辨病属中医“血症”、“不仁”、“麻木”或“痿证”范畴,临床上以“麻、痛、瘀、顽”为特点。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各医家认识不同,但大多数认为,瘀血阻滞为标,血瘀贯穿整个消渴的病程[2]。

DPN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服用多种中西药物,针刺疗法与物理疗法等,均取得一定疗效。大量研究[3,4]证明针刺疗法以其明显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进而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对患者整体的代谢水平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手象针”是方云鹏教授推出的一种针灸新疗法,它是以传统经络学说为基础,胚胎发育学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又吸收了全息理论的新观点,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是经类比推理,并配合临床证实而确认的科学发现,即人体缩形的特定部位,或人体的经络脏象系统的缩形部位,用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型微型针灸疗法之一。方云鹏教授认为,十二经脉系统的循行衔接,都直接和手足部位有密切联系,而他同时认为,手足部位存在有“末梢神经”。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出现肢体的感觉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的患者,可通过在手足上找到相应的经络、穴位对应点,经手足象针刺络放血治疗,而达到舒通经络,脏腑的“补虚泻实”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采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DPN,并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对疗效作出量化评价,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糖尿病依据 WHO制定的诊断标准[5],DPN依据《临床糖尿病学》的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分泌、心、肺、肝、肾系统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刺络放血治疗不能知情同意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0例患者,男10例,女20例,年龄63.17岁±13.35岁,病程10.0年±7.5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刺络放血方法:选取病变对应在手象上的相应穴位,或患病肢体上充盈、青紫或怒张之络脉;放血部位用75%酒精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取瘀血以自然出尽为标准。3 d为一次周期,2次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予以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分别计算症状分、反射分、感觉分、总分。

1.5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积分减少≥90%;显效:积分减少≥60%;有效:积分减少≥30%;无效:积分减少<30%。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各项疗效积分比较 治疗后症状、反射、感觉等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项疗效积分比较s) 分

表1 治疗前后各项疗效积分比较s) 分

时段 n 症状分 反射分 感觉分 总分治疗前30 2.87±1.33 1.67±1.12 2.13±0.86 6.67±1.97治疗后 30 1.20±1.09 0.90±0.92 0.60±0.56 2.70±1.71 P<0.05 <0.05 <0.05 <0.05

2.2 临床疗效 30例中痊愈2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3 讨 论

刺络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外科证治全书》云:“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认为疼痛的机制是“久病必瘀”、“痛症必瘀”,诸病出现“痛”的症状必有瘀血阻滞气机。

刺络放血法是在特定穴位或相关区域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之方法,具有散瘀消肿、退热止痛、泻火解毒等作用。方氏全息手象针刺络放血疗法,通过释放经络之瘀血,使脏腑气机条达,气血运行畅通,四肢百骸得到营养濡润。

方氏认为,十二经脉系统的循行衔接,都直接和手足部位有密切联系。《灵枢》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足上十二经脉,除属五脏六腑和循行于身体一定部位外,还借助经别、络脉网络的出入离合,表里阴阳及其与奇经八脉之密切联系,将入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体。因此,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手、足部位;针刺手足部位,又可治疗脏腑及全身的各部疾病。

从解剖学角度上,手具有复杂精细的结果及灵敏的感觉,不仅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而且是完成身体活动的重要器官。劳动本身强化了手与大脑皮质的反射联系,并在进化中积累保留,使手在大脑皮质上占的区域面积大而广泛。由于手与大脑皮质的广泛联系,针刺手部的人体缩影的相关穴位,可直接影响大脑皮质,从而较快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从人体全息理论看,大脑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个特殊的全息系统,大脑与脊髓隐寓着全身的生命信息,能调节全身其他许多全息子系统。从理论上说,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不同器官系统的组合,人体的任一部分都是全息单位。但由于各全息单位处于不同的层次,全息元的功能或与整体的联系程度有差别。头部伏象、伏脏,是全身机能联系的总中枢,是高级全息单位;手、足伏象、伏脏,是全身机能联系的“末梢中枢”,是比总中枢低级的全息单位。因为在人体脏腑气血失调,生理平衡遭到破坏而产生疾病时,在相应的手象上可出现阳性反应点,通过对该部位辨证施于刺络放血等手法刺激,可实现对内脏和全身的良性调节作用,故可以达到较理想治疗目的。本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少,价廉,依从性高,易推广,诊断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并可在疾病早期则能获得病变信息。适用于疾病较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切实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5.

[2] 李刘坤,周志兴,王佳佳.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概况[J].药品评价,2012,9(19):25-28.

[3] 章晓东.特殊针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近况[J].江苏中医药,2007,39(7):68.

[4] 费爱华,蔡圣朝,陈颖,等.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hs-CRP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2(30):99-100.

[5] 钱秋海.糖尿病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6.

[6]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2-252.

猜你喜欢

刺络全息经络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全息投影"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全息影像造就“立体新闻”——全息影像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