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202例分析
2013-03-29张彦伟
张彦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在可逆与不可逆性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冠心病是目前临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多因素疾病。随机试验数据及临床经验显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多种形式的治疗,能够减少甚至消除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3]。因此,对冠心病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300例。其中男187例,女113例,年龄(58.53±7.62)岁。纳入标准:冠脉造影时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或其主要分支的血管直径狭窄≥50%。在研究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标准:入院时合并有感染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或)正在服用激素;合并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或者冠脉造影资料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冠脉造影及冠脉积分 所有冠心病患者均以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术,冠脉造影记录由两位介入医师独立作出诊断,如结果不同将由第三名医师来作出分析,介入医师对研究对象的其他数据采用盲法。冠脉病变评价采用改良Gensini评分[4]:在冠脉8个主要节段中,其中每1个节段中最重的狭窄病变计入评分系统,并对其中病变的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分:无任何异常发现为0分;狭窄范围在1%~49%为1分;50%~74%为2分;75%~99%为3分;100%为4分。各段评分总合计为该患者的总积分。根据改良Gensini评分对冠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级[5],据总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病变者(1分~7分)、中度病变者(7分~14分)、重度病变者(14分及以上)。
1.2.2 诊断标准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除外继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并且连续吸烟>1年,现在仍在吸烟或者入选本项研究时戒烟时间不足半年。血脂异常:胆固醇(TC)≥5.72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 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1.70 mmol/L。家族史是指患者一级亲属男性65岁以下,女性55岁以下患有心血管疾病。
1.2.3 实验检查 通过常规实验室方法检测血脂、血糖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见表1) 确诊冠心病202例,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无症状患者。冠心病组患者年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其他各项无统计学意义。
表1 调查对象危险因素比较
2.2 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见表2) 冠心病组年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与冠心病呈正相关。LVEF与冠心病负相关。
表2 冠心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见表3、表4)年龄、吸烟、糖尿病与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吸烟、糖尿病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相LVEF与冠脉病变呈负相关,即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LVEF减低。
表3 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表4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不仅与冠心病相关,而且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冠脉病变程度严重。人们一般将2型糖尿病称为冠心病的等危病。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率的70%[6]。大规模研究表明,糖尿病不仅有微血管损害,也参与大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早期表现为内膜-中层增厚,管壁不规则粥样斑块形成,进而形成管腔狭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使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高血糖改变血管壁的物理性质,妨碍脂质的正常代谢,致内皮功能障碍,其糖化终产物尚可激活巨噬细胞的趋化性,使巨噬细胞在粥样斑块处浸润,致斑块脆性增加[7,8]。此外,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危险[9]。
3.1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喜高盐饮食,这种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在我国患病率位居首位。本研究中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的构成比相对较高,是公认的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者与正常血压者比较,冠心病发病危险至少增加2倍[10,11]。
3.2 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 吸烟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的危害无可争议。而且吸烟的数量和心肌梗死的风险由量-效对应关系[12]。国外文献报道,吸烟者冠心病发生率可增加2~3倍[13]。临床荟萃显示相对于持续吸烟的心血管患者来说,戒烟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相对风险下降36%[14]。而成功戒烟12个月~18个月后绝大部分增加的心血管风险消失,戒烟3年~5年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当于未吸烟者[15]。
3.3 年龄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年龄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弱,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升高[16]。
3.4 性别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研究显示,男性在冠心病人群中所占比重较大。男性是冠心病患者及死亡的独立、不可逆性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阳性是冠心病患者的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冠心病组中,心血管病阳性家族史高于对照组。
3.5 血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以及血脂紊乱与冠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这与国内外研究不相符。可能是部分患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正服用调脂药,血脂在正常范围所致。
综上所述,结合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已知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在冠心病人群中与冠心病联系较其他因素可能更为密切,而2型糖尿病、吸烟、年龄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冠心病患者可以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并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为此,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积极控制不良危险因素,加强运动,定期复查,更好的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1] Clendenning R.The potima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s 50-70 mg/dl[J].J Am Coll Cardiol,2005,45(10):1732.
[2] 陆国平,吴志俊,戚文航.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1):69-72.
[3] 赵旭兰,张世阳,赵会颖,等.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清胆红素、脂蛋白(a)水平与其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4):267-269.
[4] Reardom MF,Nestel PJ,Craig IH,et al.Lipoprotein predictors of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J].Circulation,1985,71(5):881-888.
[5] Sullivan DR,Marwick TH,Freedman SB.A new method of scoring coronary angioframs to reflect ext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improve correlation with major risk factors[J].Am Heart J,1990,119:1262-1267.
[6] Conavay DG,Okeefe JH,Reid KJ,et al.Frequancy of undiagnosed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m J Cardiol,2005,96(3):363-365.
[7] 祝继华,邱大为,肖勤,等.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糖化率与动脉壁胶原含量变化的关系[J].重庆医学,2000,29(3):214.
[8] 何小平.糖尿病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1996,25(4):213.
[9] Bao W,Sriniwasan SR.Persistent elevation of plasma insulin level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ardivascular risk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J].Circulation,1996,93(10):54.
[10] Torpy JM,Burke AF,Glass RM,et al.J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ers[J].JAMA,2009,302(21):2388.
[11] 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30-734.
[12]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c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c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952.
[13] Meyers DG,Neuberger JS,He J,et al.Cardiovascular effect of bans o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Coll Cardial,2009,54(14):1249-1255.
[14] Teo K,Ounpuu S,Hawken S,et al.Tabacco use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in the INTERHEART Study:A case-Study[J].Lancet,2006,368(9536):647.
[15] Crichley JA,Caoewell S.Mortality risk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 doronary heart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03,290(1):86-97.
[16] 钱学贤,戴玉华,孔凡宇,等.现代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