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留痕》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
2013-03-27付明婧
付明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19)
一、第一人称叙事及其不可靠性
第一人称叙事者在本质上是局限的,这一点接近于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他在叙事时都是凭借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对其他人的想法没有任何了解,能提供的仅仅是对他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述。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隐含作者”这一概念。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盛行一时的新批评理论排斥作品以外的一切因素,其中也包括作者。因此“隐含作者”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的创始人布斯认为,“隐含作者区别于真正的作者,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叙事者的视角而去批判作者”。他认为,隐含的作者是全知全能的,他是作品的真正设计者,他属于真是世界并且与叙事者是分开的。所以是隐含作者将某种视角赋予虚拟世界中的叙事者,而叙事中的真正主体是隐含作者。
为了让读者能接受他的虚拟世界,并以叙事者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虚拟作者会创造出一个可靠性叙事者来作为他的面具或者代言人。例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尼克就是一个可靠性叙事者。尼克受过高等教育,他对盖茨比赞赏有加,但却不盲目崇拜他。他与盖茨比的生活有一些交集,但作为小角色的他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理性且客观地判断盖茨比以及其他人的语言行为。另外《大白鲨》里的伊希梅尔也是一个可靠性叙事者。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可靠性叙事者是故事的参与者,但都是次要人物。
然而有些叙事者却是不可靠的。在现代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者大多都有不可靠的倾向。虽然不可靠,他们也未必在撒谎,而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一些事物的了解比较片面甚至错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指出,叙事者的不可靠并非是在说谎,有时是他弄错了;有时是他觉得自己有哪种品质但是作者却不认账。
对于基于回忆的小说,第一人称叙事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忏悔式的小说,比如《忏悔录》,《洛丽塔》,这些忏悔式的小说中我们经历了叙事者的心理过程,对他们的经历有一定的共鸣,因此虽然对他们行为的不赞同,但在这一与叙事者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能体会和同情他们的感受,引发读者更多思考,并产生多重戏剧效果。
二、《长日留痕》中不可靠叙事的特点
1.史蒂文斯的一些模糊用词
小说中叙事者史蒂文斯的语言结构复杂,用词繁琐啰嗦。处处都可体现史蒂文斯思想的游移不定和叙事的不真实:
What I mean to say is that Miss Kenton’s letter set off a certain chain of ideas to do with professional matters here at Darlington Hall,and I would underline that it was a preoccupation with these very same professional matters that led me to consider anew my employer’s kindly meant suggestion.
这句话的重点就是肯顿小姐的信件让史蒂文斯重新考虑雇主提出的旅行建议。但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用冗长的句子来表达这一简单的意思。尽管史蒂文斯以他“管家式”的口吻一再强调他的旅行是“以公事为目的”(professional matters),而且在一句话中一再强调公事目的这一点(the same professional matters),但他这句话中却也没有否认肯顿小姐的信的确对他的旅行“有一定的关系 ”(a certain chain of ideas),让他重新考虑雇主提出的建议。但是小说开始这一欲盖弥彰的叙述却给读者敲响了一个警钟:不要相信史蒂文斯说的话,他自己试图在掩盖他旅途的目的,不仅对他的雇主,对读者,同时也对自己。就连他自己都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想法。
另外,他在叙述中遮遮掩掩,语义不定,指代不明,前后矛盾。这也进一步体现了他叙事的不可靠性。而这样的例子在文本中随处可见:
The great majority of what one hears said about his lordship today is,in any case,utter nonsense,based on an almost complete ignorance of the facts.
这句话中,前半部分史蒂文斯指出大多数人听到的关于达灵顿公爵的传言“在任何情形下都完全是一派胡言”(in any case,utter nonsense),这句话的确定性让我们确信史蒂文斯以完全否定的态度面对这些传言。然而后半句他却用“基于对现实几乎完全的无知”(based on an almost complete ignorance of the facts)这一描述。“完全”(complete)就是彻底,完全,不完全就是不完全,没有“几乎完全”(almost complete)这一概念。这句话中的前后矛盾体现了史蒂文斯既想为达灵顿公爵辩护:一方面出于维护旧主,而最重要的方面是他认为为一个不被世人认可的主人做管家自己的一生也是一场“虚度”(waste)。他奇怪的用词和搭配体现了他对自己叙述的不确信,也说明他的性格和思维也存在一定问题。
在他的叙述中,他还会有意将一些本来很重要的事件缩小化。让读者不禁对史蒂文斯欲盖弥彰的小伎俩哑然失笑。
And the allegation of that his lordship never allowed Jewish people to enter the house or any Jewish staff to be employed is utterly unfounded—except,perhaps,in respect to one very minor episode in the thirties which has blown up out of all proportion.
如上述例子中,前半句史蒂文斯依然用了相当确信的口吻 “完全地”(utterly),但后文中的 “除了……”(except...)却出卖了他。他用了“小插曲”(minor episode)的表述,试图掩盖这一事件与他前句叙述的冲突,来表明达林顿公爵的无辜。但是细心的读者也能看出,解雇犹太女仆这一事件却是铁证如山,表现了达灵顿公爵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敌意。
史蒂文斯叙述中的模糊用词几乎贯穿了整个小说。一方面能体现史蒂文斯叙述的不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对表现史蒂文斯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悲剧人生的原因有很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话语能很好的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史蒂文斯的性格就是优柔寡断,游移不定,前后矛盾的。
2.叙述中的前后矛盾
通过对小说阅读的深入,史蒂文斯之前陈述的一些合乎情理的事件或情节会在后文中表明是不可靠的。在小说一开始提及肯顿小姐的信件时,史蒂文斯很确信的认为肯顿小姐决意离开自己的丈夫,回到达灵顿府,并且以信中的一些话作为证明。
But to return to her letter.It does at times reveal a certain despair over her present situation—a fact that is rather concerning.She begins one sentence:‘Although I have no idea how I shall usefully fill the remainder of my life...’ And again,elsewhere,she writes: ‘The rest of my life stretches out as an emptiness before me.’
在他引用的肯顿小姐的信件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肯顿小姐对自己的生活不甚满意,但却不像史蒂文斯解读的“绝望”。将这几句话完全解读成是肯顿小姐要离开自己的丈夫,回到达灵顿府也完全是史蒂文斯的一厢情愿。另外,读者还可以看出,史蒂文斯引用肯顿小姐的第一句话是“尽管我不知道我怎么度过自己的余生……”(Although I have no idea how I shall usefully fill the remainder of my life…)。史蒂文斯只用了一句话中的前半句,即尽管后的句子。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尽管……”这样的句子都是次要的信息,而被史蒂文斯省略的那半句话才是这句话的重点。所以根据这个来猜测,肯顿小姐的意思可能是:“尽管我不知道怎么度过自己的余生”,但是事已至此,我也别无所求。史蒂文斯这样断章取义的作法反应了他内心对肯顿小姐回到达灵顿府,回到他的身边的渴望。他极力想说服自己肯顿小姐给他写信,表达对旧日时光的怀念,而且又表达了自己生活的诸多不如意,就是想回到从前,回到他的身边。他的断章取义和模糊的表述也让读者真的相信肯顿小姐的确有回到达府的想法,直到小说的最后,由肯顿小姐自己揭露了事实真相。
But then year after year went by,there was the war,Catherine grew up,and one day I realized I loved my husband.You spent too much time with someone,you find you get used to him.
After all,there’s no turning back the clock now.One can’t be forever dwelling on what might have been.One should realize one has as good as most,perhaps better,and be grateful.
由肯顿小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有了女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丈夫日久生情。她已经学会了对生活感激,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而这两段话不仅是对史蒂文斯,也是对读者的巨大冲击。由于史蒂文斯对肯顿小姐信件的解读,读者认为史蒂文斯的旅途都是为了见肯顿小姐一面,并把她“接回”达灵顿府。一路上读者像史蒂文斯一样,一直沉浸在“旧爱相逢”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待当中,但事实却是:她早已对史蒂文斯不再抱有期待,也不想再回到达府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是想跟自己的丈夫一起走完余生。
三、结语
叙事者的叙事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一种戏剧张力。隐含作者利用叙事者的局限性来形成一种对比。他让一个本身有局限的叙事者—史蒂文斯来讲与自己有关的故事,进而又暴露出他叙述和性格上的局限和主观性,最后来表达一种与其立场相悖的观点。由于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史蒂文斯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或者不愿去承认,但是读者却通过这一比较看透其中的对比以及这一对比产生的讽刺意味。
通过史蒂文斯的第一人称叙事,我们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看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犹豫。他极力说服自己达灵顿公爵是一个正直的人,而为这样一个正直的人做管家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种荣耀。他全心服务于自己的主人连自己父亲在病榻弥留之时他都不能陪在身边,但是那些他服务的主人们却像对待一条狗一样戏弄他。在他吞吞吐吐欲盖弥彰的叙述中我们却能看出他对自己人生的重新审视思考。虽然极力掩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人生是场虚度。另外,对肯顿小姐他无疑是持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即使不能叫做爱情,但也是一种向往和期待。他收到肯顿小姐的信件之后对它进行断章取义,说服自己她要离开丈夫回到达府。一路上满怀期待但在遇到她之后却得知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一方面史蒂文斯冗长、别扭、前后矛盾而又做作的叙述产生的讽刺让我们深觉他人生的虚无和可笑。但在与他进行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能引发读者对叙述者的深切同情。如《简爱》中主人公简的第一人称叙述让我们对她与罗彻斯特的爱情产生了深切的同情,但却忽略了整个故事中真正的受害者:罗彻斯特的前妻,阁楼上的疯女人。而文学。尤其是小说,本来就是要引发读者的共鸣。即便我们知道史蒂文斯不可靠,他的人生就是一个笑话,然而由于在阅读过程中与他“朝夕相处”而产生了感情,读者就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同情他,反思他,与他产生共鸣,并引发对自身的思考。而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Booth, W.(1983).The Rhetoric of Fiction(2nd e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higuro, K.(1988).The Remains of the Day[M].London:Faber and Fa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