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肩袖损伤

2013-03-23汪光胜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冈上杀球肩袖

汪光胜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肥230601)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肩袖损伤

汪光胜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肥230601)

目的:从解剖学的角度分析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原因。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结果: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原因是运动量过大、局部负担过重、缺乏运动损伤知识、生理及心理水平欠佳、训练水平不足。结论:提高运动损伤意识、提倡科学练习,避免损伤带来的危害性,加强力量训练和医务监督能有效避免肩袖损伤的发生。

肩袖损伤;解剖学;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肩袖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肩袖损伤会给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最典型的症状是颈肩部的疼痛,外展无力、上举无力、后伸无力等。不仅影响运动员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甚至给运动员的生理、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要想避免运动员的肩袖损伤必须了解其解剖学结构和羽毛球运动与肩袖损伤的关系。本文从解剖学的角度分析肩袖损伤的原因,使运动员了解肩袖损伤与羽毛球运动的关系,并给高校羽毛球运动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来预防肩袖损伤。

1 肩袖的解剖学结构

肩袖主要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这四块肌肉共同构成,其腱扁宽,部分腱纤维与肩关节囊交织,远端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形状似袖口包裹,故名肩袖〔1〕。它位于三角肌及其滑囊下面,其前为肩胛下肌腱,上为冈上肌腱,后为冈下肌腱及小圆肌腱。肩胛下肌腱起始于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内侧,止于肱骨小结节,与关节囊的外侧纤维相混合;冈上肌腱止于大结节的上后面,冈上肌是由肩胛上神经支配,与关节囊的纤维相混;冈下肌腱起始于肱骨头的上后面,止于大结节的中小面,冈下肌是由肩胛上神经支配;小圆肌腱起始于肱骨头后面,止于大结节的下小面,小圆肌是由腋神经的运动支配。肩袖的结构对肩部的功能和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即肌腱的损伤及无菌性炎症或冈上肌腱的断裂。当肩部外展尤其是略带内旋情况下外展时,冈上肌肌腱通过肩峰与弘骨头间的狭小间隙很容易受到挤压、摩擦而损伤。肩袖是肩关节运动中的解剖薄弱环节,它不仅要保护肩关节自身的稳定,维持上臂各种姿势和完成各种运动功能,在羽毛球运动中,特别在杀球情况下做快速转肩运动时,肩袖肌腱特别是冈上肌肌腱不断与肩峰发生摩擦及挤压,故容易发生损伤〔2-5〕,因此肩袖解剖学结构及肩关节的不稳固性是造成肩袖损伤的重要因素。

2 羽毛球运动与肩袖损伤的解剖学分析

肩袖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羽毛球的各项进攻技术中,无论是反手、正手击球或是杀球,都需要同时引拍,右(左)手臂高举后引,并向上充分伸展身体、大臂要高抬、小臂不能下落,击球手臂向右(左)上方抬起,肘部抬高,前臂自然向后牵引,手腕后伸,尽量在最高点击球。击球时前臂全速往前上挥动,前臂、手腕内旋往前下压,内旋的同时带动手腕关节发力杀球。在做这种快速发力杀球运动时,肱骨头与肩关节之间产生一个旋转离心力,肩袖要调节肱骨头在关节内的正常位置,需要做离心性收缩来维持,因此各块肌肉之间很容易受到挤压、摩擦而损伤。由于杀球、击打是羽毛球的最主要进攻手段,高校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要重复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因而使得组成肩袖的肌腱反复碰撞、摩擦,常处于离心性超负荷状态,超出其生理结构,从而造成肩袖损伤〔6〕,最常见为肌腱的损伤及无菌性炎症或冈上肌腱的断裂。此外,高校羽毛球运动员由于训练时间短,基础差,训练要兼顾学习,时间紧,训练往往不系统,常常没有正确地掌握好击球、杀球的方法,致使肩关节在上臂处于外展角度过大时做快速发力击球、肩关节需要做内旋动作,而导致冈上肌受到摩擦、挤压,时间久了就造成冈上肌腱炎。常见的错误动作是杀球、击球点太低,准备击球时没有降低重心,同时没有蹬地,手臂由下往上扬起,力量没有经腹部、胸部、传递到肩部和上臂、前臂以及手腕发力,力量不足而导致屈臂发力,从而引起肩袖损伤。

3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原因

3.1 准备活动问题很多高校羽毛球运动员对准备活动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准备活动可有可无,事实上准备活动不足、不合理,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就会增大。研究表明由于准备活动不合理而造成肩袖损伤的人数在总损伤人数的20%〔7〕,这说明,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运动前做准备活动作用是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得到克服,增强内分泌的活动,可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强弹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工作肌能获得更多氧气,使肌体能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8〕。

3.2 运动量过大、局部负担过重学生运动员要兼顾学习和训练,如果运动量过大、局部负担过重,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研究表明运动量过大在肩袖损伤的原因中占到21%〔7〕,随着学生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对学生的体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练员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处理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训练结束后要做好放松整理活动,才能促进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超量恢复。如果学生运动员对此掌握不当而又没有有效的恢复措施,不仅不能超量恢复,提高运动成绩,还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3.3 缺乏运动损伤知识肩袖损伤的发生与高校羽毛球运动员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方面知识有关,不了解肩袖的解剖结构,不了解肩袖损伤与羽毛球运动的关系。由于缺乏基本损伤知识,在发生损伤时不能分析损伤的机制,出现损伤没有心理准备,没有养成预防损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导致运动中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强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

3.4 生理、心理水平欠佳高校羽毛球运动员疲劳、患病参加训练和比赛以及不良的心理素质是造成肩袖损伤的又一重要因素,调查显示,肩袖损伤有9%是由不良生理、心理水平造成的〔9〕。不良的心理因素对运动员影响很大,不仅能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成绩,严重的会造成运动员的损伤,甚至影响到后期的康复。学生运动员由于年龄较轻,比赛经验不足,赛前考虑过多,不仅担心比赛带来的结果而又担心比赛的失利,心理负担过重引起应有水平发挥不出来,动作僵硬变形,发力动作不正确,很容易发生损伤。

3.5 训练水平不足一般说来,肩袖损伤的发生与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水平有密切关系。学生运动员由于训练时间短、训练不系统、要兼顾学习和训练,技战术水平不高,比赛强度大,因而容易致伤;对学生运动员来说,由于训练时间短、基础差、不系统,首先要培养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错误动作极易违反身体结构和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很容易导致肩袖损伤。因此,在运动训练中,要提高训练水平,要加强学生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动作训练和体能训练。

4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预防

4.1 提高运动损伤意识,降低损伤发生的几率肩袖损伤与学生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再加上大学生年轻,生活经验不足,缺少预防损伤意识,运动中喜欢争强好胜,盲目地从事超出运动能力的技术动作,是导致损伤的主要思想原因〔10〕。因此,要加强学生运动员组织纪律性及安全性教育,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要使学生运动员充分认识运动损伤给自身带来的危害,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降低损伤发生的几率。

4.2 提倡科学练习,避免损伤带来的危害性肩袖损伤的发生,与运动员不采取科学的练习有很大的关系。锻炼要讲科学、讲方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比赛前要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同时要充分做好肩关节的专项练习。这样不仅对训练有利,而且肩关节充分活动开后,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运用〔11〕。在训练中应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量,时刻仔细观察。训练后要做好放松整理活动,以此来缓解肩部疲劳,避免损伤带来的危害性。

4.3 加强力量训练,减少损伤的发生率力量是一项基础素质,从事各种不同专项练习均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素质训练,有较大的力量,常常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加强肩部肌肉力量练习,是积极预防肩袖损伤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预防肩袖损伤必须加强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以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必须增强肩部韧带的力量训练,以提高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12〕。只有力量达到了运动需要的要求,才能减少损伤的发生的概率。

4.4 建立个人医务档案,加强医务监督学生运动员的个人医务档案要及早建立,加强平时的医务监督,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要定期做好学生运动员体检,加强运动员的自我监督,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并根据伤情重新安排训练计划,出现运动损伤要早查出病情、病因,及早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最佳的时间。

〔1〕杨晓冰.肩袖损伤后的康复对策〔J〕.体育科研,1999,20(4):15-16.

〔2〕陈疾忤,陈世益.肩袖损伤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92-94.

〔3〕姚洪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70.

〔4〕姚洪恩.体育保健学高级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0-95.

〔5〕卢义锦,姚士硕.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7-216.

〔6〕余长青,石鸿冰.羽毛球运动所引起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227-229.

〔7〕安民.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95-96.

〔8〕王予彬,王人卫.运动创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8-129.

〔9〕李伟.乒乓球运动员肩胛肌肉失衡的运动学与肌电特点及其康复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67-70.

〔10〕王文辉.体育教育专业不同专项运动损伤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01-102.

〔11〕段意梅,陆国田,杨兴美,等.大理学院学生运动创伤调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0,10(9):72-74.

〔12〕黄东峰.临床康复医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360-369.

(责任编辑 董杰)

Analysis of College Badminton Athlete Rotator Cuff Injury from the Anatomical Point

WANG Guangsheng
(Anhui Medical College,Hefei 230061,China)

Objective:Analysis college badminton athletes rotator cuff injury reasons from the point of anatomy view.Methods: Literature,questionnaire,expert interviews.Results:The reasons of the college badminton athletes rotator cuff injury is too much training,the local overburdened lack of knowledge of sports injuries 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 unsatisfactory level of training. Conclusion:To improve awareness of sports injuries,to promote science and practice,to avoid the dangers caused by injury,to strengthen strength training and medical supervision can effectively avoid rotator cuff injury occurred.

rotator cuff injury;anatomy;college badminton athlete

R873

A

1672-2345(2013)06-0045-03

10.3969/j.issn.1672-2345.2013.06.013

2012-10-31

2013-01-28

汪光胜,讲师,主要从事运动损伤康复研究.

猜你喜欢

冈上杀球肩袖
MRI定量对冈上肌肌腱损伤的判定价值
冈上肌体积重建与定量分析对冈上肌撕裂术后肩关节外展功能的预测价值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肩关节镜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羽毛球接杀球,是不是你的心魔?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羽毛球杀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