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平台——高校、地方共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验区的实践与思考
2013-03-20周德锋
周德锋
(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确定了基础教育“省级统筹、县级管理”的原则,可见,县域环境下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县域环境下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决定着县域内劳动者的素质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县域环境下教育的发展,应该走一条与城市教育发展不同的道路。发展县域环境下的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开展对县域环境下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环境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10〕50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教师字〔2010〕69号)文件精神,建立“一个师范院校帮扶一个县”的支持帮扶机制,采取“校地共建”的模式,协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校本研修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师范类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提供学术引领和专业支持。2011年7月,经陕西省教育厅同意,渭南师范学院与澄城县教育局共建省级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验区,期限为五年。
一、校本研修的历史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素质提高主要靠高校离职进修、脱产培训以及业余学习等方式进行。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教育的大发展,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20世纪60—70年代,相对于单纯的高校培训模式,首先在英美提出了“校本培训”的概念。美国“能力为本的师范教育”主张以“学校为基地”培训模式,1968年霍姆斯小组倡导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英国1972年发表的《詹姆斯报告》建议“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以“学校为中心”,并与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相结合,设立了专业指导与教师发展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进修。以后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教师专业进修的主流方式。
进入21世纪,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催生了校本教研的概念。2002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江苏锡山召开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专题研讨会”,会上朱慕菊、余文森、顾泠沅等提出了在新课程中,要重建教研方式与教研制度,其中余文森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说[1],并为大家所接受。2003年3月31日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正式提出:“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立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2]
2004年以后,“校本研修”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并形成了一种教育思潮。著名学者顾泠沅认为:“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更为合适,因为它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主人。校本研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它重在推进工作,其成果将首先聚焦在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等整体水平的提高上。”[3]教育学者严先元认为:“校本研修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4]究其原因,从上看,反映出各教育部门都在将工作重心下移,更加重视发挥中小学校的自身作用;从下看,折射出各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争取办学自主权,获得自由发展的愿望。2004年3月27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一个培训会议讲话时指出,在培训方式与培训模式上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校本研修实际上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充分运用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现代培训体系,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可见,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校本研修”界定为: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由学校组织实施,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方式。
二、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实验区之实践
(一)准确定位,明确目标
要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校本研修是当前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澄城县中小教师队伍现状,确定了实验区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澄城县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澄城县基础教育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保障。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总目标下,实验区以面向全员、整体推进、区域协作、资源共享、以校为本、突出特色、聚焦课堂、注重实效为原则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实验区以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校本研修基本理论研修、教学层面的校本研修、班级管理层面的校本研修、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层面的校本研修为主要内容。
实验区校本研修采取的方式为: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二)健全机构,制定方案
2011年11月15日,渭南师范学院与澄城县签署了共建协议,拟定了《渭南师范学院、澄城县教育局校地共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验区实施方案》。2011年12月15日,渭南师范学院与澄城县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验区启动仪式在澄城县隆重举行。校本研修实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成立了校地共建省级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验区领导机构,组建了主要由高校从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技术学等学科教学与研究的资深教师组成理论引领团队,组建了由澄城县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组成的实践指导专家团队,组建了由市县教育局主管部门、县教研室、外聘专家组成的绩效评估督查团队。总体团队组合具有教育之“道”与教育之“术”有机结合、“理论引领与实践示范有机结合”的优势。共建团队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进修学校等不同层次;教育学、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的理论,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一线教师更多关注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教育理论为一线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基础,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应用,各方面的结合必定会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工作,2012年3月19日,渭南师范学院与澄城县教育局在澄城县北关中学举行校本研修实验区工作推进会。澄城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基教股全体成员、县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及实验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学、教研管理人员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宣读了县教育局〔2012〕52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基本要求、目标任务、研修内容、研修方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八方面就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局长就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实验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学、教研管理人员认识要到位、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灵活、责任要落实、研修要成果。项目首席专家作了《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会议确定了澄城中学、王庄中学、北关中学、实验学校、城关一小、二小、三小等12所学校为实验学校(这12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占到了全县师生的2/3以上)。项目实施办公室宣读了2012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对2012年的校本研修工作逐月进行了安排部署,保证了研修工作有序运转。
(三)真抓实干,勇于探索
渭南师范学院为参与实验学校的老师配发了研修笔记本与校本研修的理论学习资料,印发了研修课题登记表。研修工作推进会后,首先启动了澄城县幼儿教师基本能力提升的全员培训工作,在教育局的组织领导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扎实安排下,利用四个月的双休日完成了这项具有前瞻性意义的重大活动,这个举措不仅在渭南市,就是在全省也走在前列;其次,各参与校本研修实验的学校立即行动起来,研究讨论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学校及个人研修计划,组织研修团队,选择研修课题。截至六月底,各校累计确定研修课题40余项。澄城中学确定了“3311”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龙头课题,王庄中学确定了“研练合一,系列推进”的龙头课题,北关中学、实验学校、城关一小、二小等参与实验的学校也都确定了符合本校特色的研修课题,虽然个别学校和老师确定的课题在表述上还有待商榷,但由此萌发的研修热情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澄城中学、王庄中学、实验学校、矿务局小学、城关三小等学校,针对研修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和专家引领团队联系,共商解决的方略,各课题组的老师也能就研修中遇到的困惑虚心求教,表现出了澄城县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和科研兴校的优良传统,这正是县域环境基础教育大有希望之所在。
(四)咨询督查,狠抓落实
渭南师范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带领学术专家,在县教育局局长的陪同下,对各实验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规划和研修课题进行审核指导。他们多次深入到澄城中学、王庄中学、实验学校、矿务局小学、城郊中学、城关二小和三小等实验点的课堂,考察课题研修实验课,观看澄城中学等参与实验的学校从早操到上课以及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召开校本研修实验教师座谈会,对校本研修中遇到的困惑、研修课题选定以及实施过程进行了答疑指导。还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对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有效性的变化进行了交流。
2012年9月初,澄城县教育局下发了〔2012〕186号文件:《关于开展全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县教研室拟定了《2012年全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专项督查提纲》,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做座谈等方式,对全县中小学校本研修状况进行了专门、专项督查,内容涉及6大项、23个子项。结果表明,尽管发展不平衡,但总体形势令人鼓舞。全县各乡校,在校本研修方面有计划、有规划、有措施、有具体实施办法,进入了了良好的运行状态。如澄城中学,不仅领导有目标、有任务亲自参与,还安排经费的10%用作校本研修,特色课题3311教学模式已进入普及推广阶段,且有学生问卷考问效果,《中国教育报》进行了专题报道[5];王庄中学虽然地处乡下,但领导带头研修且坚持负责的热情充沛,学科领导定期辅导,他们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问计于师生,为保证校本研修的开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决策更加实用赢得了老师们的支持,他们的三步五环研修、五度六步知识清单导教课、同课题公开课对抗赛三大研修活动除在本校推广外,在全省专题会上也赢得了与会者的好评;北关中学提出了“让研修成为习惯”的口号,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已见成效,他们学习名校创北关中学模式,通过名师辐射,整体推动,深化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实验学校确立了备课组日研修操作要领、优秀案例研究要素把握、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基于网络的培训研究、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的方法研究、党利敏教学方法的研究总结等研修课题,总结形成了“课题引领,常态研修”的特色模式,使全校各个学部、各个年级都形成了“课前不研修不开讲,研修不透不开讲”的习惯;城关一小不仅成立了领导小组,而且聘请教育教学专家设立了专业指导组,他们提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整体性、重点性、合作性、高效性等四条原则,形成了《学研炼思一体化研修行动指导纲要》,全面阐述了学校校本研修的内容,立意新,层次高;城关二小把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进行了四大科目十一种教学模式的尝试,研修做到了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
2012年9月18日,渭南师范学院召开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实验区工作研讨会,学院主管院长、项目实施部门继续教育学院的各位负责同志及职能部门、渭南市教育局基教科长、澄城县教育局长及县教研室主任、县教育局基教股、参与共建实验的部分中小学校长、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专家团队的部分专家出席了会议。大家回顾了前半年的研修工作进展,诊断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交流切磋了成功的经验,安排部署了后半年的工作及年底的阶段性评估表彰事宜。
教育局的领导和各校校长、实验教师一致反映,虽然以校为本、聚焦课堂的校本研修表面来看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但是,对遇到的问题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得到了解决,内心由衷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的增强和应对同类问题的自然,确实达到了教师提高、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目的。
(五)专家引领,打造特色
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验区,是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中的有关精神开展的。作为合作共建中的“专业引领”院校,渭南师范学院全力支持澄城县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工作。学校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重要工作之一,给予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并成立了渭南师范学院支持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领导小组,确保实验区建设工作的健康、良性运转。
充分调动高校优质师资资源,选派优秀专家学者参与实验区校本研修建设工作。我校专门选派了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理论引领专家团队,努力做好实验区学校改革和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和引领工作,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及时提供相关学术信息、组织好相关专题学术报告,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增强了专业引领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三、实验区共建工作之体会
(一)理念转变必须放在首位
整个研修工作必须把理念的转变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理论学习、名校考察、专家引领使广大教师的研修理念趋于前沿化,确立了以下几种理念:
1.教法与学法研究同步
在课堂教学中,把“看教师教”改为“看学生学”,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二是学生有序有效学习的问题。
2.方法与习惯研究并重
方法在于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习惯在于解决问题的意志和态度,关注学生习惯应该是第一位的。
3.服务与督促兼容
校本研修工作,对广大教师不仅评估、督促,更重要的是服务,包括技术上的服务,条件上的服务,环境的服务等。
4.交流与提升并重
交流包括校际之间的交流,县域外的交流学习,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办学效益之目的。
5.学生发展与教师提升相辅相成
研修工作着眼于教师提高,但要落脚于学生发展。在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效果调查中,学生写道:“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让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几乎每节课自己心里都明明白白,我好高兴!”甚至还有学生写道:“现在我盼着上课,在自主学习中我发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问题,课堂互动中为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受到了同学观点的启发,老师‘画龙点睛’的点拨让我学会了抽象概括,我找到了自信,明确了目标,也越发反感过去的满堂灌了……”澄城中学一位老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3311不仅让我知道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还让我明白了我缺什么、该补充什么……”面对着这样的学生感悟、教师认知、家长理解,基础教育能不发展吗?
(二)研修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课堂教学为主是普遍的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聚焦课堂、注重实效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原则。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把校本研修的重点和主要方面安排在课堂教学上,校本研修才会获得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学生的大力支持。
(三)课标研讨是目前研修工作的重点
2001年,随着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教育部印发颁布了基础教育各个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经过十年的试行,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2011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颁布,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依据和实施标准。吃透新课标,必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为此,县教育局教研室专门下发了相关文件,在全县广泛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各乡校也都在校本研修中作了重点安排。
(四)信息化水平提升为突破口
随着全省信息化试点单位会议的召开,不仅教师教学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就是学生的学习也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况且澄城县也是电子书包的试点单位,按照澄城实际,信息化建设已经是当务之急,信息化水平提升理应成为校本研修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五)课题研究为引领
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研修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澄城的一大特点,将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凝聚成研修课题,分析论证,研究解决,获得成果,将会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四、实验区共建工作之反思
“让研修成为习惯”是一个非常朴实的理念,也是改变教师传统生活方式的长久课题,广大教师对一些作秀、走过场、搞花架子等劳民伤财的活动早已深恶痛绝。为此,要进一步加大理念转变的力度,把研修和效益、研修和质量的关系让教师心里明白,才能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特别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层面的工作,目标、要求、方法、设想只有落到实处才会有效果,不搞一刀切,为教师多提供操作层面、具体方法、途径的选择余地;还要进一步完善评估机制,通过科学实用的督导评估,有效促进教师发展,调动教师研修的积极性,保护教师研修的积极性;校本研修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进一步研究消除教师因职业倦怠给研修带来不利因素的策略,实验区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还有很多新问题需要面对,必须不断反思完善,只有坚守才能前行。我们建议各实验学校: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进行示范观摩、听课评课;组织影子培训、校际结对;研修教师教学竞赛、课题研究;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照片、音频等);课题组、个人撰写年度研修报告,迎接省项目办检查验收。
总之,通过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实验区,为促进我省基础教育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校也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对于推动我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促进教师教育改革,也具有重大意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校本研修实验区方面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合作培训的模式,为澄城县及其他县市教师培训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为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新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3-01-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骁.再造教师的学习文化——访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J].现代教学杂志,2005,(1-2合):6-9.
[4]严先元.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4.
[5]毛占勇.在变革中前行——陕西省澄城中学创新课堂模式改革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