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国神社参拜背后的国家神道之复活

2013-06-14原林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神道神社天皇

原林书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神道教作为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反映了日本民族意识的重要侧面,历史上曾经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民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参拜神社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每年元旦的“初次参拜”,更是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和好运的传统习俗。2004年元旦,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时,面对人们的质疑,用“难道这不是日本的传统吗?一个国家尊重自己的传统,对此我不想再说三道四。我认为(这种行动)会渐渐得到邻国的理解。”[1]来作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小泉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日本历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情况整理如下,有可能有遗漏,但基本可以了解到参拜的大致情况见表1。

另外,除了日本首相之外,自1990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日本的内阁成员、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高层领导的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在日本侵略战争中蒙受了深重灾难的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每次都会引发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但是日本高层领导从来不思悔改,照样一意孤行。那么日本的首相、政府官员为什么不顾周边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执意要参拜靖国神社?这真的只是小泉所谓的“日本的传统”那么简单吗?其背后又隐藏有什么样的目的?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神道教与靖国神社参拜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讨。

表1 日本历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汇总表

一、从原始神道到国家神道

1.神道发展的几个阶段

“神道是日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实践以及支撑它的生活态度和理念”[2]1248。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神灵崇拜,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后逐渐演变成以祖先神、氏族神、国祖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活动,后被大和朝廷作为国家祭祀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神道、神社神道、国家神道、神社神道和独立神道并存的四个阶段。

原始神道,始于弥生时代前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神道”这个概念却是在佛教传入日本后,“针对作为外来信仰的佛教而形成的”[2]1248。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四面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导致日本列岛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造就了日本国民敬畏大自然、崇拜自然的民族心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神道。原始神道没有理论体系,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为主要内容。作为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的神多来自于神话传说,位于众神之巅的天照大神,被日本人奉为太阳女神,后被塑造为日本皇室的祖神。公元6世纪以后,受到外来佛教、儒教的影响,逐渐产生了两部神道、伊势神道、吉田神道、垂加神道、复古神道等多种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宗教理论体系。

神社神道出现于3世纪左右,到8世纪正式形成。公元3世纪末,日本列岛上出现了早期国家,史称“古坟时代”。国家的出现使神社的产生成为必要,神灵祭祀由无固定场所进入到固定的神社中。神道与国家政权的结合产生了神祗制度、神灵系谱、祭拜礼仪以及祭祀场所的等级化。“宫”最高,“社”次之,“祠”再次之,神社是三者的统称。“宫”是皇家的祭祀场所,其中最具声望的是“伊势神宫”。[3]8供奉着日本的皇祖神——天照大神。随着神道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神社神道逐步演变成了为日本国民所接受的具有神灵信仰的宗教了,其中皇室神道是神社神道的核心。

国家神道,是指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的80年间的神道的特殊发展阶段。二战之前,在日本并不使用“国家神道”一词,而是以“神道”“大教”“惟神之道”或“国体”指称“国家神道”所涵盖的内容。[3]8“国家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1945 年 12月15日由盟军总司令部向日本政府下达的“神道指令”中:“本指令所指的国家神道,是指依据日本政府的法令,区别于宗派神道或教派神道的神道之一派,即众所周知的作为非宗教的国家祭祀的神道之一派”[4]253。即把国家神道作为日本的国教来看待的。村上重良在其《国家神道》一书中认为:“国家神道是统治我们日本国民的国家宗教,是宗教性的政治制度”,“日本神道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是几乎没有先例的、特殊的国教。它是近代天皇制的国家权力在宗教上的反映,是高居于神、佛、基督教等公认宗教之上的缺乏内容的国家宗教。”[5]6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神道是国家政权和神道结合后的产物,是一种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其目的就是强调皇权神授,为日本的极端国家主义提供思想基础。

2.神道上升为国家神道的发展过程

明治维新(1868年)至明治20年是国家神道的形成期,明治维新虽然结束了日本的封建统治,但它是以“王政复古”的形式实现的,将天皇置于国家的中心地位,借助皇权建立近代国家。为达此目的,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将神道国教化的措施。1868年3月13日发布“祭政一致”“神佛分离令”,同时恢复神祗官制度,打击佛教,将全国神社划归新政府直接控制之下。1870年日本天皇颁布了《宣布大教诏》,采取祭祀与宗教分离,使神道教成为凌驾于一般宗教之上的存在,确保了其国家宗教的特权地位。[3]21-23

1889年2 月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使天皇的宗教性权威有了法律基础。次年颁布《教育敕语》,其教义要求每个日本国民“敬神崇祖”“忠于天皇”,要求每个国民时刻准备为天皇奉献自己的一切。天皇制政府以财政支持的方式修建一些符合国家神道思想的神社,靖国神社就是这种性质的神社。1931年起到二战结束是国家神道成为法西斯国教的时期,也是其鼎盛时期。从1931年的“九·一八”开始,日本国内战时体制日益加强,天皇法西斯政府为了把全体国民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为侵略战争服务中去,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神道的至上地位。在殖民地和占领地纷纷创建神社,鼓吹侵略思想,宣扬“圣战”是为了将天照大神的神威和天皇的权威普及到全世界。日本天皇法西斯政府还颁布了“宗教团体法”,号召日本所有宗教团体都要无条件地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和侵略战争服务。1945年随着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被彻底打败,国家神道作为法西斯的国教被赶下了圣坛。[5]67-140

从国家神道的发展及根本内容来看,其特点主要为三点:从神皇一体到崇拜天皇,让臣民一切服从天皇并为天皇献身;赋予它超越一切宗教的特权,强迫国民参拜,最终沦为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

二、靖国神社和国家神道的关系

据统计,日本神社本厅管理着全国11万所神社中的8万2千多座神社,为什么唯有靖国神社的参拜多年来一直出现政治风波?一言蔽之,根本原因就在于靖国神社是国家神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代表国家神道的军事性质的神社。

靖国神社始建于明治4年(1868年),原名“东京招魂社”,最初是为祭祀明治维新中“为国捐躯之士”而建的。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授予别格官币社的社格,被列为国家神道的重要支柱之一。明治初期,各地神社归内务省管辖,而靖国神社作为国家神道的中心设施,由兵部省管辖。1887年开始,靖国神社由陆军省和海军省共同管辖,经费亦由军费支付。[6]按照日本传统的氏神信仰,只有氏族的祖先和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才可以作为“神”。但是在靖国神社中,战死者获得了镇护国家之神的神格。日本统治者解释:日本是世界上有绝对优越性的“神国”,具有领导世界的责任,而天皇是神的后代,所以以天皇的名义进行的战争都是圣战。参加圣战的人,无论其生前的行为善与恶,只要是为神格的天皇或神国日本战死,就是保卫国家的神,即“靖国之神”。甚至受到天皇的亲自参拜,这是普通民众可望而不可及的,这对于鼓动民众为天皇而参加侵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精神动员作用。[7]

据2005年统计,靖国神社总共供奉明治以来的战死者246.6万人。其中,“九一八”事变及占领中国东北时期有17176人,“卢沟桥事变”及侵略中国时期有191250人,太平洋战争时期(包括全面侵华时期)有2133915人。[6]从这些具体的数字可以看出,靖国神社祭祀的亡灵绝大多数都是日本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的人。里面的游就馆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博物馆,里面展示着战时的飞机、大炮和各种武器,以及帝国军人的各种遗物,挂着东条英机等战犯的肖像,以此展示和炫耀日军的“辉煌”,以及为天皇的“献身精神”,对日本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上述背景可以看出,靖国神社实际上就是明治政府的“国家宗祠”,战争的阵亡者是否可以进入靖国神社,是以对天皇的忠诚为唯一标准的。从建立伊始其经费就由国家军费划拨,并且可以装饰皇室专用的16瓣菊花纹章。这说明:天皇、国家、靖国神社融为一体,靖国神社中的神道也就不再是一般的宗教,而成为特殊地位的宗教——国家神道。[7]

三、靖国神社参拜的国家主义本质

1.战后日本靖国神社的政治象征

1945年8 月,日本的侵略战争以失败而告终,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1945年9月发表的《投降后美国初期对日方针》中,确定了国家神道“极度好战”,“是过激国家主义、侵略主义根源,给太平洋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造成极大危害”的性质。[3]33同年 12 月 15日颁发了《神道指令》,其核心在于废除国家神道,实行彻底的政教分离。明示了一些具体措施:国家和公务人员停止对于神社神道的特别保护监督;停止官方财政援助;废除学校的神道教育;禁止以官员资格参拜神社等。[5]171-1721946 年 1 月,在盟军总司令部的授意下,日本天皇发表《凡人宣言》,公开否认天皇制神话是虚构的观念,否认了自己“现人神”的身份。这样,国家神道被取消,靖国神社也就失去了国家神社的特殊地位,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宗教设施。

但是,美国只是实现了对日本形式上的国家改造,长期以来影响日本社会的以天皇为中心的日本的国体教义和神社中央集权型的编制并不可能立即崩溃。而天皇和神道教则以一种隐蔽和巧妙的方式对国民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生活产生着影响。日本学者本泽二郎认为“(日本)表面上披上了民主主义的外衣,但精神架构仍然是被君主制的意识形态犀利的高级官僚在行使着日本的主权”[8]。日本国家主义神髓依然被完整地保留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为其复活等待时机。

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镇压政策。一度受到压制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潮又开始抬头,国家神道的各种活动开始复活。如1963年的投降纪念日,政府主持全国阵亡者悼念会,并成为每年的国家例行公事。昭和天皇、皇后、皇太子以及表1所示的历届日本首相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无形中对国家神道复活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开展伊势神宫和靖国神社的国营化,由于伊势神宫是神社本宗,其国营化就意味着复活神社神道的国家性质,再次实现天皇的神格化。实际上,战后的靖国神社仍以明治天皇的圣旨精神确定自己的性质,仍然把天皇作为神社神道的教祖,把天皇的“敕语”作为教义。并且已经成为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活动的大本营,在那里经常举办各种针对日本和平反战力量的各种集会和活动,靖国神社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奉、祭奠死亡的日本侵略者的场所。这些迹象也显示出靖国神社与国家神道极为密切的关系。

2.靖国神社参拜背后的国家神道的复活

战后国家神道虽然降格为民间宗教,但并没有改变其宗教性质。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军占领对其民族自尊心的伤害,传统的神道教自然容易唤起日本国民的民族情感,也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国家神道最主要的特点是与政治紧密联系的尊崇皇国主义,认为天皇是国家的灵魂和象征,信仰天皇就是热爱日本。即便1946年日本天皇发表了《凡人宣言》,声明自己不是神,但是日本神道教信徒都认为,天皇那是为了挽救神国日本,为了应付美军的不得已之举。他们意识到正是天皇的“忍辱负重”,日本才得以在战后存在发展。既然天皇是国民的精神领袖,天皇曾经下达“圣旨”批准的对亚洲各国的“军事占领”和“大东亚战争”就不应该予以否认,那就不会有什么战争“罪责”。[9]近几年的舆论调查发现,60%以上的日本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这种思想在日本拥有广泛的市场。

相当多的日本人,特别是势力强大的战争遗族会本来就有很浓厚的“被害”意识,他们认为阵亡者是为了日本的利益而献身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即使有责任,那也是政府的责任。[9]在日本的这种没有正确的是非观、普遍缺失反省意识的社会大环境下,日本历任首相恣意妄为地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首先,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的选票,为了拉拢人心和树立自己的“爱国形象”。

小泉纯一郎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1972年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而且无论是在其任期内还是卸任后都拥有极高的民意支持,这与他在任期间连续6次坚持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与他自己所讲的“这是日本的传统”没有丝毫的关系。否则全国11万所神社,每一所都可以进行元旦的“初次参拜”,为什么独独选择会招致国际批评的靖国神社?而且是怀着“敬意与感谢的心情”?2001年小泉竞争自民党总裁时,曾立下“如当首相就将于终战纪念日(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誓言。这与“日本的传统”又有丝毫的干系?其目的无非就是为赢得右翼政治势力“日本遗族会”的支持。

其次,采取迂回战术,妄图为侵略战争翻案。

日本历任首相频频参拜靖国,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参拜,几乎每次都会激起以中国、韩国为首的深受日本侵略迫害的亚洲国家的反对。日本越来越多的政界人士认为,既然终归要受到谴责和反对,不如年年去、经常去,久而久之,其他国家就会沉默,就像小泉所讲的“渐渐得到邻国的理解。”日本政府1959年将乙、丙级战犯、1978年将14名甲级战犯合祀到靖国神社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虽然当时每次提出合祀都会遭遇到国内外的反对,但提出的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反对的人们也就疲惫了,到最后也就顺理成章地使合祀成为了事实。同样假如人们对日本首相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参拜行为逐渐疲惫、进而保持沉默后,也就会使其参拜成为默许的事实,并为其下一步为侵略战争翻案打下基础。

第三,为了实现日本战后的“政治上的总突破”。

战后盟军颁发的《神道指令》明确规定不得以官员资格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国宪法》第20条规定“任何宗教团体都不得从国家接受特权或行使政治上的权力”。并且规定“国家及其机关不得进行宗教教育以及其他任何宗教活动”。靖国神社作为一个宗教团体接受日本历任首相的朝拜,与其他神社相比,是不是“从国家接受了特权”?以首相身份参拜作为宗教法人存在的靖国神社,是不是“从事了宗教活动”?这种参拜明显就是一种违宪行为。这样的违宪行为,其实质就是使历次侵略战争的罪犯“无罪化”,也使过去的侵略战争“正当化”。

既然这样的违宪行为都可以一再得逞,那么违反1947年以来实施的以“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为主要内容的“和平宪法”的尝试是不是也可以得逞呢?事实上,“和平宪法”在日本已经名存实亡了。近几年,日本政坛极力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积极向海外派兵,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惜动用武力的叫嚣,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等等的行为都充分暴露了其寻求“政治上的总突破”的狼子野心。

最后,日本历任首相不顾宪法中明确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故意招摇过市般地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充分说明了日本政府与国家神道依然密切相连,国家神道在日本已然复活。日本政界、宗教界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不仅没有认真反省和批判,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民族英雄行为”加以美化与歌颂。这正是国家神道,即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复活的具体表现。对此,应引起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高度警惕。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神道是天皇制政府把承袭祭祀传统的神社神道和皇室神道结合起来的人造宗教。其本质是为维护天皇统治而实行的宗教性政治制度,它和日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崇拜天皇,赋予天皇和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统治以权威性、必然性、合法性。后期与侵略战争密切结合,成为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靖国神社作为国家神道的支柱担负着向国民灌输法西斯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作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现象对内反映着日本国内政治基础的右倾化,对外则表现为日渐增长的日本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日本历任首相通过参拜靖国神社妄图否认侵略战争罪行,为历史翻案,从而谋求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种种努力,更加证明了日本“靖国崇拜”背后的谋求国家神道复活、妄图再现法西斯军国主义“昔日辉煌”的丑陋本质。

[1]于山.小泉出手撒盐[N/OL].京华时报,(2004-01-02)[2011 -06 -18].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1787/11023/998810.html.

[2][日]松村明.大辞林[M].东京:三省堂,1988.

[3]李倩.试论国家神道及其特点[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日]田丸德善.近代日本宗教史资料[M].东京:佼成出版社,1973.

[5][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M].聂长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高海宽.靖国神社与合祀甲级战犯[J].北京:日本学刊,2006,(3):20 -21.

[7]步平.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J].北京:抗日战争研究,2001,(4):164 -165.

[8]本泽二郎.屡次参拜之靖国信仰与对亚洲的蔑视[N].环球时报,2004-01-09(15).

[9]刘炳范.论日本神道教的变迁及其对战争问题认识的影响[J].日本研究,2003,(3):56 -58.

猜你喜欢

神道神社天皇
按神道 促睡眠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卖文创
从敦煌本看日本猿投神社藏旧抄《文选》的版本
猿投神社的汉籍
日本神社
日本社会への神道の影響
今夜,我们走过神道
天皇版“渔夫”
日本天皇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