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

2013-03-18朱慧斌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语句汉语笔者

朱慧斌

(伊宁卫生学校,新疆 伊宁 835000)

写作教学要赢得成功对语文教师而言是一大难题,民族学生的中文写作教学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对汉语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阐明笔者的几点认识。

1 降低要求,分解示范——分解法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民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在前几年的教学中,笔者总结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喜欢人”,就是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写作学习产生兴趣;二是“喜欢课”,就是让学生喜欢上写作课,这是学生对写作学习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刚接触写作时,笔者以往总是苦口婆心地教他们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一遍又一遍地从作文的结构、语句的衔接、段落的过渡等方面进行讲解,结果往往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惧怕心理,适得其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后来的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最终发现了一个较好的方法,即分解法。该方法现已被笔者充分运用到了写作的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使学生开始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具体做法是:比如,在教学生怎样写计划时,首先降低对民族学生写作的要求;然后把怎样写计划的方法分解示范,并讲解,如果民族学生还没听懂,再让他们中汉语较好的学生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分别重复一遍,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听得很清楚,并明白了写作的思路,提高了对写作的热情,淡化了对写作的恐惧心理。

2 及时抓住写作时机,自由表达感受——观察法

民族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认识肤浅,立意不深,缺少时代气息。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能透过事物表面抓住本质;二是学生社会阅历不多,且懒于思考。

(2)素材贫乏,选材陈旧。材料就好像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好的文章就需要有好的主题和材料。目前,学生依然在用以前很老套的素材,因为他们没有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没有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3)语言苍白,枯燥无味。教师在批阅作文的时候,常感觉味同嚼蜡,很少有非常优秀的作文。“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很多学生难以做到,语句不通、语句混乱、词不达意的现象很普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语言如此苍白乏味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阅读面过于狭窄,词汇量缺乏,写作过程中又不注意词语的推敲和语句的表达。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又专门增加了观察法指导学生写作,笔者常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观察生活。刚开始只在校园活动,后来在周六的早晨笔者带学生一起去著名的伊犁河看日出,带他们周末去医院观察患者在打针时的表情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耐心地教学生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抓住学习写作的机会,尽情表达。比如在上《地球就诊记》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讲解地球“生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污染,地球不得不向人类发出了急切的“呼喊”,然后拿出笔者结合课文内容,事先精心画的一幅地球“生病”并向人类“呼喊”的表情画,并请3位学生做出地球的表情让大家观察。还没等笔者描述完,学生就纷纷举手表演,边表演边自发地说出了生活中污染地球的不良习惯和做法,笔者抓住时机问学生应该怎样去改变这一现象?他们回答不随手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等。在热烈的讨论后,笔者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这篇课文的读后感,题目是“给地球的一封信”。还比如,2012年的民族节日“肉孜节”(8月19日)正值放假期间,一开学笔者就按单元要求让学生用记叙文形式写有关节日期间的所见所闻,结果大多数学生都按照笔者教的方法写出了假期期间的美好回忆,交作业时,每位学生都很自信。笔者发现,这些民族学生运用了笔者所教的写作方法后作文大有进步,不仅能把事件写清楚,而且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清晰,个别汉语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够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笔者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学生的快乐和收获。

3 搭建心灵平台,创造写作机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民族班的汉语写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做学生值得信赖的教师。遇到问题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既做他们的朋友又做他们探索知识的引路人。只有师生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才有可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可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才会热爱汉语写作。

4 适时鼓励,积极评价

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得到教师的认可,这些鼓励会让他们拥有勇气。所以,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不要吝啬激励性的语言。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勤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够激发教师上好民族学生写作课的信心与热情,让学生找到自我,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汉语写作。■

猜你喜欢

语句汉语笔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老师,别走……
重点:语句衔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