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众视角谈羽毛球步法学习的重要性

2013-02-15祁博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步法练习者羽毛球

祁博敏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1 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1.1 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羽毛球作为我国的优势运动项目,不仅在世界竞技比赛中独占鳌头,取得了骄人的竞技成绩,而且作为一项娱乐健身项目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普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与休闲健身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人们不仅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身体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娱乐项目,而且还对在运动过程中如何达到有效的健身效果,如何实现运动角色中的自身价值十分关注,并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运动休闲锻炼的主要目标和意图。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方便的场地与简单的器械,通俗易懂的运动规则,再加上时代赋予它的阶层符号,使羽毛球运动变成一项既是青少年进行素质提升、挑战自我、展现自身价值的运动项目,又是中老年愉悦身心、修生养性、交友娱乐的休闲方式。既是工人阶层普通百姓进行身体锻炼、强身健体的身体活动,又是白领阶层商务人员进行商业交易、展示人格魅力与强健体魄的商业场所。羽毛球运动已经被不同参与人群赋予了不同的重要意义,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羽毛球运动水平已经不单单是人们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表现,而且成为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表现,体现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对精神文明的向往,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希望。

1.2 羽毛球步法学习的专业化与普及化

群众体育是以人民大众为主要对象,自由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自主、自由、自助的运动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愉悦心情等目标。随着羽毛球运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大众在广泛选择羽球运动进行强身健体的同时,更加注重在羽球运动中自我技术的提高。作为一项人际交往与运动交流珠联璧合的运动项目,标准的技术动作、全面完整的技术能力,以及灵活多变的脚下步法,不仅能够帮助羽毛球爱好者建立稳定扎实的学习基础,提高技术水平,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羽毛球练习者在球场上移动自如,灵活跑动,增加练习者的自信心与兴趣。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体现在“变”上,通过手法的变化改变球的方向,通过力量的变化变换球的速度,通过速度的变化变换球的距离。在羽毛球运动中,谁掌握了这些特点谁就牵制了对手,谁就掌控了比赛。所以,想要在羽毛球运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展现出最佳的运动状态,首先要让自己变成一个会“变”的人,拥有“变”的能力;其次,就是要学会防“变”的能力。而不论是变还是防变,移动都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不论是青少年学习者还是中老年练习者,都希望尽情享受羽毛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不间断的、往返次数逐渐增加的激烈有趣过程,而步法又是决定接球率、击球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所以,人们越加重视看似神秘的“脚步移动”,越加想要学习正确的移动步法,越加想要了解如何能够通过步法增加自己的移动速度。

2 羽毛球运动及其技术结构特点

2.1 羽毛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首先,羽毛球运动具有简便性。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量,并且自由选择和运用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动作。其次,羽毛球运动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出任何弧线、任何远度、任何力量、任何速度、任何落点的球,并且使羽毛球在运动中变化多样,快慢、轻重、高低、远近、狠巧、飘转等不同的击球效果,为羽毛球运动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再次,羽毛球运动具有锻炼性。羽毛球运动不仅可以培养练习者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体质与健康,而且还能使练习者的心智得到锻炼。羽毛球比赛竞争激烈,精神高度集中,要求参与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临危不乱,泰然处之,对练习者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锻炼。在羽毛球运动中,攻防不停的转换,战术也千变万化,要求练习者有细微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敏捷的行动力,对练习者的智力开发也有很大的影响。

2.2 羽毛球运动的专项特点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风格是“快、狠、准、活”,其中,快是灵魂,只有在快的基础上发挥“狠、准、活”才是风格的真正内涵。速度素质是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羽毛球竞赛就是以不同形式的速度竞赛决定胜负。技战术风格中的第一条“快”字,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速度来体现的。羽毛球运动中要求重要的专项身体素质是速度素质,而速度素质主要体现在羽毛球运动中所需要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变向移动速度和前后场配合的连贯速度等。

羽毛球练习者在进行练习时,神经系统始终处于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中,必须不停地来回快速移动。无论是前场的搓、推、勾、挑、扑,还是后场的打、吊、杀、抽、挡,都需要练习者准确的选位和不停的跑动来完成。前场球、中场球还是后场球都需要练习者有很好的动作连接,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战术变化,这就需要到位的步伐移动来保证击球的准确性,掌握正确有效的步法,不仅可以缩短移动时间,增加思考判断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移动以及高速度、高力量的高质量击球,而且还可以在场上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充分调动对手的跑动距离,牵制其击球的准确率及到位率。

2.3 羽毛球运动技术结构

羽毛球运动具有动力定型的动作结构特征,它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动作相结合的混合型运动。羽毛球技术由判断技术和动作技术构成。其中,判断技术是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共同完成的一个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特殊技术;动作技术是指所有毛球技术动作的共同规律,即由选位或者移动选位到引拍,到球拍触球,到随势挥拍,到身体协调放松还原的一系列动作过程。

羽毛球运动各项基本技术的核心技术可归纳为“高、吊、杀、档、放、挑,结合以合理的步法作为支撑”。步法是羽毛球运动所有技术动作的基础,也是连接动作技术、获得高质量击球的关键因素,在羽毛球运动速度素质的发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 大众羽毛球步法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3.1 羽毛球步法的结构

羽毛球步法有基本步法和场上移动步法。基本步法包括跨步、蹬步、并步、垫步和跳步等;场上步法是在场区移动的方法,有上网步法、后退步法和两侧步法。羽毛球各种步法有共同的规律,即起动—移动—制动—回动或者回位。起动主要指从个人中心位置上准备接球姿势转向击球位置出发,是移动的前提,起动对移动速度有重要的影响,起动快才会迅速到位。移动指从中心位置启动后到击球位置的移动方法,基本步法有垫步、交叉步、小碎步、并步、蹬转步、蹬跨步、腾跳步等。

制动即到位击球。所谓“步法到位”指根据不同的击球方式,练习者能站到最适合这种击球的最有利的位置上;步法到位后还需要做小步调整,使击球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协调发力,击球后应保持灵活的脚步,而不应站在原地。回动就是在接球后,立即回到适当的位置或者中心位置,准备接下一个球。积极快速地回到中心位置,不仅能保证下一个来球的起动和移动,而且能够顾及任何一个场区,避免暴露自己的空当而遭到对方的攻击。

3.2 羽毛球步法的技术特点

“快”是羽毛球运动的核心,在比赛场上合理运用和调整步法,达到快速移动,准确及时的跑位可以掌控场上的主动权,控制场上比赛的节奏,不仅牵制了对手的发挥,而且能够很好的完成自身的技术动作,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占居比赛优势。但是羽毛球场上的跑动不同于田径场上的跑步,要获得良好的跑动、移动能力,步法是最关键的要素。羽毛球步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重复启动多、高速制动多、受骗调整步法多,即起即停等特点是与普通田径跑步的速度练习有很大差别的。羽毛球场上的跑动成绩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反应时,第二是步法的协调性,第三是下肢的速度力量。前两种能力都是与神经灵活性正相关的素质,可见,羽毛球运动的步法技术是各项身体素质综合作用形成的。

3.3 羽毛球步法在比赛中的运用

羽毛球运动中手法和步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不管是前场、中场还是后场的各种击球技术需要有准确、协调的步法给予配合,熟练、快速、准确的步法可以帮助准确的击球位置的选择,帮助及时迅速的跑位,帮助击球动作的完整发挥,帮助灵活的进行战术打法的安排。

在羽毛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相互转换,而实现这些转换过程需要调整步法来组合。不论是单打还是双打,在移动前都要选择一个有利的站位,方便及时的向各个方向运动去迎来球,所以可以说在比赛中,步法运用的第一步是要选择一个固定不变的站位,每次在接完球后也迅速回到所选的位置,不仅能够迅速启动也可以快速回位。其次,就是步法的移动时机。比赛时每一次成功的击球动作都是前一次击球与后一次击球步法调整的衔接配合,从而控制场上的比赛节奏,所以,在对手击出球的一瞬间,就需要调整好身体重心,对来球的判断迅速启动,对不同场区的来球运用不同的步法技术,有前场的上网移动步法,两侧的移动步法,如中场或者后场的起跳腾空突击步法以及后退步法等。当击完球后,需要马上做出合理的步法调整,调整到有对方回球瞬间能回到击球前中心位置的状态,并且能马上做出一个预动调整,即通过重心移动或是两脚微动的方式,对起动以促进作用,加速起动的速度与突发性。

4 大众羽毛球步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速度慢。羽毛球练习者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击球效果,其中被“吊”、被“恍”等各种被牵制现象、最大发力不能将球击到战术区域,击球时感到“别扭”的不协调动作等现象都是由脚步移动速度慢所引起的选位不当、击球动作不完整造成的。羽毛球练习者的移动速度慢又表现为步法不清晰、步法错误、没有节奏、重心偏离、方向判断有误等各个方面;其次,运动损伤现象的频繁出现。羽毛球运动是隔网性运动项目,需要发挥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尤其是在羽毛球步法学习中,脚步的灵活性更加重要。在羽毛球步法学习中常常出现损伤现象,绝大部分属于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踝关节的关节损伤。

4.1 专业理论素质与知识缺乏

在羽毛球运动中,练习者往往不能够及时赶到球的落点位置,不能进行正确的选位。主要体现在练习者的起动慢、移动步法不正确两方面。起动不仅与练习者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有关,还与影响人体判断技术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加强步法的起动不仅要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还要进行视觉灵敏度的锻炼、羽毛球战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分析能力的加强。其次,移动步法不正确,要正确认识羽毛球步法与田径跑步的重要区别,明白羽毛球步法的技术特点,移动时注意手法与步法的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准备击球,在移动过程中使步法与手法协调融合起来。

4.2 对动作技术的整体性认识不足

羽毛球练习者在步法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踝关节、膝关节等损伤现象,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练习者不能掌握正确的移动步法,不能处理好在移动中的急停与快速启动等,尤其是在制动前后,击球前后的步法衔接过程中。其中,移动步法的连贯性缺乏是造成膝关节与踝关节常常损伤的关键原因。大众在进行羽毛球运动中,常常以静止的状态突然启动,或者在起动击球后突然停止步法,这种突然的急起急停,会对关节造成伤害,应注意。

羽毛球运动的步法是一个连贯性的动作,在比赛中作为衔接战术变化的基础,作为技术动作发挥的基础,虽然外部表征显现出即起即停的特点,但是步法的本质一直都在移动中。不论是动作技术的衔接还是起动与回位的衔接,步法只是存在着距离与程度的变化,比如选为后的移动击球,需要明显清晰的步法移动,但击球回位后等待下一次击球时则需要较小浮动的重心移动,既能保证快速的起动,也能保证自然的变向移动,使身体基本保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避免突然的起动和制动对身体关节造成伤害。

4.3 技术动作完成的准确性有欠缺

羽毛球落点变化大,打球者需要脚下不停移动,很多人跨步到网球接球时,因速度太快而习惯于用脚尖着地,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踝关节局部负荷过重。加上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踝关节韧带扭伤,姿势长期错误,还会造成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正确的着地方法应该是前跨步时脚跟外后侧最先着地,依次向前直至整个脚掌落地,落地时应尽量将脚步放轻松,避免突然、猛烈地着地,最好能在木质地板的场馆打球,运动鞋的鞋底要有一定厚度和弹性,以降低对踝、膝关节损伤的几率。

5 结语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取胜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击球技术和灵活的移动技术。所以,羽毛球爱好者在进行羽毛球运动以及进行羽毛球步法学习时,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与学习方法。

羽毛球运动存在着多种运动项目所共同存在的技术“隐性”特点,即技术动作并不是技术发挥时所呈现出来的形态,重要的技术要点与难点隐藏在技术的运动规律之中。对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不能单从自主学习、单凭自己的感觉和习惯中获得,而应该在仔细观察与分析后,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后,明白技术动作的机制与目标意义,然后再模仿学习。大众在学习羽毛球步法时,不仅要明白羽毛球步法的技术特点与技术结构,还要明白羽毛球这项运动的特点与机制,要充分联系这项运动中的其他技术动作。其次,在学习步法时,要明白技术动作的发力机制,练习时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对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易受伤部位,或者已经受伤部位做好调整,逐渐进行学习与掌握。最后,进行羽毛球运动与步法学习时,应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最好在木质地板上进行学习与练习,要保证运动鞋的舒适与合适,从而避免在学习与练习时的意外损伤。

[1]田俊宁.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9).

[2]肖山.浅析羽毛球步法在比赛中的应用[J].世纪桥,2011(9).

[3]陈金刚.羽毛球步法技术教学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9(8).

猜你喜欢

步法练习者羽毛球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羽毛球
六步法创建有效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化繁为简,费斯托工具2步法抛光工艺
打羽毛球
省时、省力、高效的2步法抛光工艺
中外女子网球运动员相持阶段的步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