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变化分析
——以 2000—2010年为例

2013-09-19裴永杰黄霞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肺活量陕西省身体素质

裴永杰,黄霞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在陕西省确定的四所院校的19—22岁城乡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比较法 对2000年、2005年、2010年陕西省女大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肺活量指数、50m跑、立定跳远、800 m、仰卧起坐等九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2.2 数理统计法 2010年数据[1]采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研究》陕西片区的统计数据,对2000、2005、2010年数据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均采用SPSS 20.0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情况及特点

2.1.1 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情况 2000—2010年陕西省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均值及增长值(见表1)显示:陕西省女大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指标10年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市女生身高、胸围指标、乡村女生身高指标增长显著(P<0.01),分别增长 0.99cm、1.15cm 和 1.25cm,其中城市女生身高、体重和胸围指标增长幅度均好于乡村女生。表明十年来,陕西省女大学生的身体纵向和横向生长发育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城乡差异依然存在。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生化代谢特征、心理素质及智力与个体特征中的大多数性状,都有很高的遗传力,其中身高和腿长的遗传力为85%和86%[4]。

陕西省女大学生十年来身体形态的提高和改善,除遗传因素外,主要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质量的营养素摄入增加,学校保健水平的提高,对生长造成阻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减少[5]。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为学生身体形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学生的饮食营养结构不合理、体育锻炼的场所少及缺乏相应的锻炼手段和方法指导等综合因素也制约着乡村学生身体形态水平的发展。

2.1.2 身体形态指标十年变化特点 表1显示,2000—2005年,陕西省城乡女生的身高、胸围指标均处于增长阶段,城市女生的胸围、乡村女生身高指标均呈显著增长;城乡女生体重指标均呈显著下降,乡村女生体重下降幅度大于城市女生。

2005—2010年,陕西省城乡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三项身体形态指标均呈增长趋势,城市女生身高、胸围指标增长幅度小于乡村女生;城乡女生的体重呈显著增长趋势,城市女生体重指标增长幅度大于乡村女生。表明陕西省女大学生体重指标较前一个五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2005—2010年女生的横向发育发展水平得到相应的改善。

表1 2000—2010年陕西省女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值及增长变化情况[1—3]

2.2 身体机能指标变化情况及特点

2.2.1 身体机能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 表2显示,2000—2010年间陕西省城乡女大学生肺活量指标均下降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100.34mL和62.11mL,城市女生下降幅度大于乡村女生;城乡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2.74mL/kg和 1.33mL/kg,城市女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幅度均大于乡村女生。表明十年来,陕西省城乡女生身体机能水平显著低于2000年学生水平。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女生的身高指标十年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而肺活量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城乡女生肺活量指数呈显著下降的态势。说明体育锻炼不足也是造成学生身体机能下降不可忽视的因素。

城市女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幅度均大于乡村女生。主要是由于城市女生的生活条件比较好,十年来体重增长幅度大于乡村女生,加之城市女生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的次数和时间相对少于乡村女生,而肺活量指标下降幅度又大于乡村女生,从而导致城市女生身体机能指标下降幅度大于乡村女生。

表2 2000—2010年陕西省女大学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均值及增长变化情况[1—3]

2.2.2 身体机能10年变化特点 表2显示,2000—2005年间,陕西省城乡女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均呈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22.95mL、308.08mL、6.14mL/kg 和 5.76mL/kg,城市女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下降幅度大于乡村女生;2000—2005年间学生心肺功能的下降,主要原因应是学生参加有氧运动相关的体育锻炼不足。而2005—2010年间,陕西省城乡女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城市女生的增长幅度小于乡村女生,表明陕西省城乡女生身体机能发展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和改善,并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说明2005—2010年间,学生参与有氧运动相关的体育锻炼得到了相应的加强。

2.3 身体素质指标变化情况及特点

2.3.1 身体素质指标变化情况(见表3) 表3显示,2010年陕西省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与2000年相比,50m跑、800m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不具有显著性;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城市女生仰卧起坐指标下降显著(P<0.01)。表明2010年城市女生身体素质整体上低于2000年学生水平,乡村女生身体素质与2000年学生水平基本持平。

近年来,高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此外,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也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7]。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时间、次数及运动强度、意志力等均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升学压力、社会竞争的加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表3 2000—2010年间陕西省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值及增长变化情况[1,2,3]

2.3.2 身体素质10年间发展及变化特点 表3显示,2000—2005年间城市女生50m跑指标出现平缓下降,乡村女生处于显著增长阶段;城乡女生的立定跳远指标均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城市女生增长幅度大于乡村女生;城市女生的仰卧起坐指标处于平缓下降,而乡村女生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城乡女生800m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城市女生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乡村女生。

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学生热衷于体育的多功能选择,追求时尚,注重体育的社会性和娱乐性;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看重体育的健身功能,他们在基础性体育项目中的吃苦耐劳、持续锻炼的精神明显优于城市学生[8]。因此,城乡女生体育锻炼的目地和动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差异。

2005—2010年间,城市女生50m跑、800m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其中800m指标显著增长,而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仰卧起坐指标下降显著;乡村女生身体素质除800m指标显著增长外,其他身体素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五年来,城乡女生耐力素质有明显提高,但学生的力量素质、乡村女生速度素质下降显著。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9]。教育部关于2010年大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19—22岁年龄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但与前一个五年相比(2000年—2005年),下降幅度明显减小[10]。说明2007年普通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落实2007中央7号文件精神已初见成效。

与2005年相比,全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幅度明显减小,而陕西省女生耐力水平的提高,力量和柔韧性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陕西高校在发展学生耐力及心肺功能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暴露出体育教学改革出现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力量和爆发力素质的发展。良好的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是人生命活动、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体质强健,精力充沛,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6]。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提高和改善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陕西省女大学生身体纵向和横向生长发育水平10年来有明显地提高和改善,但城乡差异依然存在。2000—2005年间,学生体重指标下降显著;而2005—2010年间,城乡女生身高、胸围、体重三项身体形态指标均呈增长趋势。

(2)陕西省女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10年来下降显著。2000—2005年间,学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显著;而2005—2010年间,学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均呈显著增长趋势。

(3)城市女生力量素质10年来下降显著,学生其他身体素质指标与2000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2000—2005年间乡村女生50m跑指标增长显著;2005—2010年间,学生800m指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城乡女生学生的立定跳远、乡村女生50m跑指标呈显著下降趋势。

3.2 建议

(1)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体质现状,广泛宣传合理营养膳食结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人体生长发育规律,重点抓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发展。

(2)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爆发力及速度素质的锻炼,逐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考核机制,把学生的体质评价纳入如升学、考研及就业等考评范畴。在客观上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陕西省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陕西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测试数据[Z].2010,11.

[4] 曲宗湖.学校体育测量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中国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动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77 ~80.

[6] 刘星亮.体质健康概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7] 张建新.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87 ~91.

[8] 邹师.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与健身模式类型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3):56 ~59.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R].中发〔2007〕7号,2007.

[10] 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R].教体艺[2011]4号,2011.

猜你喜欢

肺活量陕西省身体素质
制作简易肺活量袋
肺活量的故事
锻炼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