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教育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3-02-01席晓辉

甘肃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科学教育课程资源

席晓辉

〔关键词〕 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生活经验;教育经验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28—01

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把学生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与学生深层互动,成为学校科学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来源。

一、努力挖掘学生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

1.应趣而生——巧用学生的兴趣资源。学生虽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科学的思维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当和同学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奇怪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水是从哪里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深奥的科学道理。

2.与生活接轨——活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学生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二、大力开发教师蕴涵的课程资源

1.挖掘教师的生活经验资源。教师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它就像埋藏在地下的矿藏一样需要开采。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趣事去激发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促成学生科学灵感的顿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激活教师的教育经验资源。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科学经验背景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对他们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要探究的事物的熟知程度决定他将要探究的程度。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他们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的主要概念、特征等方面的已有经验,并且还要了解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现象)的主要探究兴趣点。

其次,教师应重视及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资料反馈。在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和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也尤为重要。它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必要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梳理前期经验和探究过程,作一阶段小结,进一步支撑他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为学校新的科学概念和经验的建构提供支持。

最后,教师应注重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教师对科学活动的反思也是科学教育活动非常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对过去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归纳,这些归纳的结果都能成为教师新的经验和教学策略资源,为其科学教育活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

3.善于捕捉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课程资源。第一,临场应变,适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现象。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偶然情境,有的教师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予以关注,并将其和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或者本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第二,筛选重组,合理利用。在一个真实的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有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有的与活动有关,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如学生突然萌生的想法和建议等;有的虽与活动有关,却阻碍活动的继续进行,如探究过程中因意见不同突然出现的纠纷等;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因素,面对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偶发性事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背景,先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活动原理对其进行重组。

不是所有的现象和活动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教师的判断和选择在处理类似现象时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辨析出不适当的、毫无意义的意见,选择和强调与科学活动有关的那些意见,以促进科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编辑:马中华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科学教育课程资源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