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2013-02-01闫桂珍
闫桂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党的奋斗历程中又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党的十八大盛会。肩负着全省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尤其是广大教师的重托,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坐在人民大会堂,倾听着总书记的报告,心里非常激动和高兴。学习报告,我深切地感受到报告主题鲜明,目标宏伟,立意高远,思想深刻,鼓舞人心。
报告在第七部分用较大篇幅论述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根本任务、发展方向、办学思路等。把发展教育提到了历史的高度去认识和重视。报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代表,我对十八大报告中这样重视教育感到非常振奋,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将来充满信心。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特别是2010年,国家制定颁布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思想,让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教育和未来充满了希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两年多来,教育规划纲要落实进展顺利,成效逐渐显现。教育优先发展不仅体现在全社会对教育地位的广泛认识和重视上,更成为中央到地方的一致行动。中央各部委相继制定颁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有力有序地推动了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
甘肃省紧紧围绕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制定颁布了《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扎实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在具体工作中,省政府将全面实现“两基”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在2011年11月,经过20多年长期不懈的“两基”攻坚,全省87个县全部实现“两基”目标,展示了一个经济上欠发达穷省办大教育的气概,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我省在实现“两基”目标的同时,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及时启动了我省承担的14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设立了1000万元的教育体制改革专项经费。特别是在酒泉、陇南、庆阳市开展了四个集中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项目,加大了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我在酒泉调研时,看到集中办学后的“硬件”和“软件”状况,看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变化,喜在心头,为我们甘肃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果感到分外高兴。在今年的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王三运书记的报告中提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引导高校适应地方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职业教育,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为我省落实纲要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必将推动我们着力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
我所在的嘉峪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队深入市区和农村的学校、幼儿园进行调研。今年以来,全市一批新建项目快速上马,新建校舍开工面积155303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58亿元,截至目前,落实到位资金1.5亿元。重点实施了包括酒钢三中新校区建设在内的15项重大工程,市领导更是把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提到加快我市转型跨越发展、改善民生大事的高度,常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奔走于各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指导工作,看望慰问教育工作者和工程建设者。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今年的第28个教师节暨“两基”工作表彰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对近两年来教育一线和“两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特别是对促进嘉峪关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员给予了20万元的重奖。此举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尊师重教的信心与魄力,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师的关心关怀和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此良好的大环境下,嘉峪关市的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走到了全省前列。今年嘉峪关市的高考录取率达到90.4%,比去年高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录取率1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从全国及我省情况来看,贯彻落实纲要工作,两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教育投入。今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能够实现,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这个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平衡性。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明显存在,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水平低,过去的教育投入欠账多。尽管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以上,甚至更高,但教育经费的绝对总量水平和人均量水平仍然比沿海或经济发达省份的水平低很多,如:东部山东江浙等发达省份年生产总值是3万个亿,而甘肃只有3千个亿,即使2012年我省教育投资已达到6.23%,已远远超过4%,但因经济总量不够,投资到教育的资金还是有限。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教育投入总量水平低的问题,是许多教育发展问题和教育公平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制约了这些省份和困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了全国共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希望在中央财政统筹协调下,发挥好西部省级和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积极性的同时,根据这些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和困难地区的教育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为这些省份和困难地区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教育公平提供更多的国家支持。
其次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培养。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上名牌大学,综合性大学,学校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狠抓文化课学习。这就是社会用人体制、人才观、价值取向造成的。上清华才是人才,上二本,三本不是人才,重点大学和三本高职大学的差距太大,很多人更愿意补习,也不愿上三本、高职。现在的人才观不提倡打拼与奋斗。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社会也不考核这种素质,学生为国家、社会的奉献的意识弱化,国家观淡化。社会的人才观,大学的设置都有问题。大学越来越向综合性大学和研究性大学发展,大学很多,成批量生产,培养的学生用人单位不满意,毕业的人多,能用的人少。一方面大学生就不了业,一方面社会上高水平高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这是我们目前培训的目标有问题。像我们嘉峪关20万人的小城市,技术工人缺5000人,但却招不到人,这就是一种社会的价值取向导致的,社会的分配体制不健全,这样一种用人取向导致社会上服务工作和技术工作没人做,认为不体面,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忧虑。现在的年轻人毕业后不想下基层,只想去机关,缺少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回过头来这还是分配体制,价值观的问题,国家应该对服务人员,一线的劳动者,技术工人,加大工资的倾斜力度,让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过上体面的生活,人人以做技术工人而自豪,不去羡慕公务员。让他们的工资远远超过政府公务员,这就会吸引更过的人去下基层,搞技术,搞创新,搞管理。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才会有活力。
三是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集中办学教师负担过重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应给予关注,有些需要有配套的改革政策、措施来解决。如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量大和生活教师的编制问题,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待遇、电话费补贴问题,寄宿制学校小学生的心理关爱、抚慰问题,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问题等,都是一些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我调查了解,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支持、投资都很大,两免一补都落在实处,大部分孩子和家长对这种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很满意,吃住都由学校来管,家长少操了很多的心,自己不需要花多少钱,都由政府补贴,真正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优越性,但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负担很重,既管学生的学习又管学生的生活,几乎24小时的工作,风险高、压力大,收入却很低。另外,集中办学还使得老师严重缺员,这与经济投入不够有关,国家教育投资不够,教师编制太少,按照国家的学生编制配备教师,缺口很大,师资紧张,特别是缺少生活上的老师,这样文化课老师担子会加重,负担学生的生活问题,照顾学生的起居,寄宿制的学校老师,即是老师,又是父母,非常辛苦,长此以往影响了老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西部、特别是甘肃地区教育经费不足,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教师问题的解决。包括教师的待遇和地位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问题等。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思想道德和业务能力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在纲要中,对教师师德建设、教师业务水平培训提高、农村教师补充、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管理制度完善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解决教师问题,无论从长远和当前需要来看,都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能认真对待教师问题,尽早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目前教师的工资和付出并不是对等的,现在的年轻人毕业后报考公务员,几千人争一个名额,这说明公务员地位高,待遇高,体面,少风险。这两年来,地方上每年招考科级干部,为什么老师队伍中很多人都争相报考,为什么公务员的队伍里很少有报考老师的,这值得深思。
国家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这个优先到底体现在哪里,加大教育投入其中包括不包括提高教师待遇,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如果教师的待遇能真正高于公务员,那么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可能成为受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并逐步提高才不会成为一句口号。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制定政策,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补贴标准,解决这些地方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对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提高离退休教师的退休金和补贴,特别要对民办退休教师的待遇给予关注。
在管理上,要改革管理制度,按照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准入制度条件,要提高教师队伍的门槛,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师范院校,进入教师行列。我从教32年了,近年来切身感受到现在学习好的学生基本都不报考师范院校,都报考金融建筑等专业,因为教师职业并不是人们心中渴望的职业,这对发展教育不利。
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名额太少,很多教师干了一辈子,退休的时候,连中级职称都评不上,更不要说高级了。许多老师学历、年限以及专业水平、硬件条件都够了,就是没有机会,没有指标。
解决教师问题,就是要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素质,抓教育和教师管理,进而实现国家教育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欣喜地看到,甘肃省政府于去年10月24日召开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师工作会议,将健全教师工资调整机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并从12月份起开始在兰州、酒泉两市试点开展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明年将在全省更大范围内启动实施此项工作。从多个方面健全教师队伍收入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总之,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好的改革成果,必须按照整体策划,周详设计、系统分析、优化控制、统筹协调、综合评价的方法,科学有序地开展教育改革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加强统筹指导,建立政策突破机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的措施,以增大改革力度和全面加快改革步伐,争取早日取得成效。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