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体检静脉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3-01-31乐永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受检者标本血液

乐永芳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长航总医院体检科,武汉430010)

影响体检静脉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乐永芳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长航总医院体检科,武汉430010)

就健康体检时静脉采血标本存在的共性质量问题,分析了影响静脉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受检者及静脉采血者两方的因素,尤其与静脉采血者在采血前的物资、心理、人力准备,对静脉采血知识的认知及穿刺技术,责任意识、标本的保存、运送及处理等方面相关。本文就影响静脉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体检;静脉采血;因素分析;对策

健康体检时,血液标本的质量与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密切相关,控制检验前的标本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受检者的有效配合,采血的护理人员更需掌握正确的静脉采血方法,并将标本妥善保存、及时送检。

1 静脉采血标本存在的质量问题

因为各种原因致使静脉采血标本量不准(不足或过多),放置时间过长影响化验结果,标本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标本送达化验室前即已凝血、溶血,标本破裂、污染,甚至出现标本采集错误等质量问题。

2 影响静脉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

2.1 受检者自身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生化检验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生理准备、饮食状况、服药情况、运动及情绪等各方面,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由于受检者对体检认知受限或重视不够,许多正生病、或因急着入职的受检者,早餐后或喝过甜饮料的船员,大汗淋漓地赶来要求体检。但此时体检,反映的是机体疾病状态、运动状态、餐后状态。很多中老年受检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体检前服过药,而药物进入人体内引起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也是检验结果出现误差(非病理性异常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受检者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致使血清非酯化脂肪酸、乳酸、血糖等升高。另外,受检者体位不同,一些检验指标可有差异。对于一些检验指标来说,卧位采血和坐立位采血是有区别的。坐立位与卧位相比,静脉渗透压增加,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正常人,直立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静脉压的改变又进一步导致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2]。

2.2 静脉采血者的影响因素

2.2.1 采血前的物资准备 采血前未严格挑选采血物品,如静脉采血真空试管有裂缝或负压不足,采血针质量粗糙或功能复杂,一针多用途,均可影响采血速度甚至造成标本溶血。此外,采血前选配合格物品的同时,注意备足,以应对大型体检、院外体检。

2.2.2 护理人员人力、心理准备 遇时间短促、要求更高的团队体检,采血者更要做好次日采血前的心理准备。特别是面对肥胖、消瘦体型、多病的离退休老年人,采血护理人员安排少,精神紧张,在采集静脉标本前未粘贴试管标签,拿错采血试管或采血量不足、过多,未充分摇匀等均会影响血液质量。

2.2.3 对静脉采血知识的认知及穿刺技术 文献报道,护士在标本采集中的最大问题不了解相关知识[3]。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针尖在静脉内反复探来探去,易造成血肿、血标本溶血、凝血。溶血的常见原因是穿刺困难;扎止血带时间过长;采血开始后未松止血带;为采足血量推、压、拍、打采血点上端,同时嘱受检者活动攥拳;血标本混有泡沫,久置后泡沫干燥造成红细胞破坏等原因均可形成溶血。血液凝固的原因[4]:采血后未能将血液仔细混匀,或混匀不充分;采血量过多,抗凝剂未能充分发挥抗凝作用;抽血时间长,采血不顺;止血带使用时间长,加速凝血因子凝固活性;某些疾病如高血脂、血液黏滞度高等;来血后待检时间过长。采血量不同的血标本所用的抗凝剂不同。同时,血标本的质量也决定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血浆中出现微凝块,血液比例过低,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采血量不足或过多均可影响标本质量。

2.2.4 责任意识 因为体检时间相对集中,短时间内集中大量受检者,护士工作忙,如责任心缺失,无专人转送标本,转送前未仔细核对姓名、试管标签、标本类型等。

2.2.5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储存及运输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标本污染和变质。标本的放置资料表明,血液放置在室温下一定时间后,检验测定中要求的条件就会被影响。

3 保障静脉采血质量的主要途径

3.1 常态化培训 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一是加强心理沟通能力的培训,可邀请心理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每位护士能掌握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心理学知识,认识其重要性,并学以致用;二是定期开展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及比赛。培训内容应涵盖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标本采集时患者的体位、采集过程的具体操作到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等内容。护理人员通过参加科内的护理理论、操作培训及自学,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强化护理操作技能;三是加强意外事件的应急知识培训,并建立影响静脉采血标本质量的应急预案:护理人员与体检者的沟通一直贯穿于体检全程,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力求使每位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评估,随时沟通,遇事不慌,纠缠不怒,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冷静处理标本量不足等各种应急事件。

3.2 加强管理 做好人力及物资的准备 作为管理者,要认真督导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执行护理工作制度,不随意简化护理操作程序。在护士长的统一管理下,对体检流程的每一环节等均有分工,专人负责又统一协调务必每岗有人。有专人转送标本,标本送至化验室要做好交接登记。遇大型团队体检,高峰时段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可通过提前向上级领导申请,临时借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帮忙,以缓解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压力。下午,所有护理人员要做好次日体检的物资器材准备,尤其是大型体检、外出体检,在保证物资齐备的同时,更要做好储存血液的冰箱等设备的检测准备,并备好冰块。

3.4 加强责任心 安全意识教育 体检前要了解体检人群基本信息,掌握其体检项目、体检流程及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等[1]。对因责任心缺失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护士,应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对每月科内评选的护理服务明星则实施奖励。通过奖惩分明,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每位护理人员在无人督导时也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尤其是采血、送检标本前后的三查七对,并杜绝标本混淆、遗失、变质,避免错检、漏检等差错事故发生。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不应长时间暴露在采血处,以免标本污染和变质。如血糖,采血后应及时转送,必须在一小时内分离血清,否则由于红细胞代谢使血糖分解成乳酸,降低了血糖浓度。外出体检,送达化验室前须冷藏(2~8℃)的标本应立即置于冰箱中,或置于冰屑(冰水)混合物内,必须保证标本与制冷物充分接触。在标本的送验过程中,使采血管口向上,垂直放置,避免剧烈的运动,日光照射,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5 加强沟通 做好健康教育 体检前可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告知体检单位或个人检前注意事项。使受检者明白静脉采血前应禁食8~12h,采集前4h不喝茶、咖啡、酒、饮料;建议最好在早晨空腹采血,必要时在禁食4~6h后采血。运动时,由于出汗和剧烈呼吸,体液的量和分布都发生了改变,实验表明,跑步40米后钾、钠、钙、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将升高1倍以上。因此,当受检者匆忙来体检时应至少休息15min后采血。很多中老年受检者,应详细询问并记录用药种类、时间、用量,以备总检医师对化验结果有客观准确地分析。要根据不同文化层次的体检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针对文化层次高、接受能力较强的体检者,详细讲解采血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在采血过程中如何配合好忽视的操作等,同事对体检者的建议、意见要虚心接受;针对文化层次较低、接受能力较差以及老年体检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必要时做示范动作,直到他们真正理解为止,从而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护士完成静脉采血操作[5]。

综上所述,体检时要保障静脉采血标本质量,需要受检者、静脉采血者共同努力,尤其护理人员在对受检者做好健康宣教的同时,更要在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转运等环节规范操作,不仅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提高检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保障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1]沈晓如.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7-208.

[2]万长秀,范德兰,张小红.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41.

[3]倪静玉,史伟峰,强莉萍,等.护理部对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26-727.

[4]王德凤,孙永习,刘爱梅,等.应用负压真空采血管采血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53-154.

[5]陈如燕,吴英.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A):68-70.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6.084

1672-2779(2013)-06-0116-03

��韩世辉

2013-03-06)

猜你喜欢

受检者标本血液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多彩血液大揭秘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