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2013-06-1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脑出血

张 芹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护理部,枣庄 277300)

脑卒中是当前对人类生存威胁较大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其中脑出血为最常见,而高血压性脑出血又以50~70岁左右高血压病人发病率最高,且我国有逐渐上升趋势。临床上多伴有肢体麻木、意识障碍,偏瘫等表现。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对2010年06月至2012年12月收入我院的100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护理,以确认更好的护理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0年06月至2012年12月;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6岁;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均为0~Ⅰ级,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疗效评定方法 瘫痪程度以肌力的级数来衡量,分为6级 (0~5级),评定标准根据Brunnstrom制定的偏瘫分级进行评定,分为基本痊愈:恢复到Brunnstrom级Ⅳ;显效:按标准提高1个等级以上;好转:按标准提高1个等级;无效:按标准评定等级无变化[1]。

1.3 护理干预及方法

1.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抬高床头15~30°,保持肢体功能位,取仰卧、头后伸位,严密监测SPO2,心率、心律、血压、瞳孔、意识等指标的变化;备好吸痰物品,及时给予吸痰,对痰液黏稠者应先行雾化吸入15min后,再吸痰时效果会更好;始终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抢救脑出血最首要、关键的一步。

1.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者血压稳定,既要防止血压过高造成再出血,又要防止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不足[2]。当收缩压>140mmHg柱时,应遵医嘱及时使用降压药物,使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则应及时给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等。

1.3.3 强化康复护理 对于脑出血患者除做好基础护理外,更应加强康复护理及患肢功能的锻炼,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应保持“良肢位”,即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患者上肢处于伸展位-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枕头上,肩外展50°,内旋15°,屈40°,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下肢为屈曲位-髋、膝,足下放置垫袋,防止髋内、外旋。

1.3.4 按摩及关节锻炼 按摩肢体有利于血液循环的改善,还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褥疮,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关节的活动锻炼,应先大关节,后小关节,活动幅度均不宜过大,而应在患者体力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患者的自我按摩效果和幅度更容易掌握。

1.3.5 听、视、触觉及吞咽、摄食、发音训炼 及早进行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刺激、训练有助于其功能的恢复;摄食训练:身体向健侧倾30°左右或取仰卧位、躯干抬高30°,头前屈,保证使食物易于进入胃内,预防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内[3]。

1.3.6 康复知识宣教 要及时、有效的对患者及家人进行康复知识宣教,而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改变患者的行为而不是护理行为的需要[5]。

1.3.7 心理干预 给病人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和尊重病人,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克服焦躁、悲观情绪,适应病人角色的转变;避免任何不良刺激和伤害病人自尊的言行,鼓励病人克服困难,摆脱对照顾者的依赖心理,增强自我照顾能力与自信心,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舒适的休养环境;鼓励患者积极训练、协助措施实施,促使其早日康复[2]。

2 结果

两组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见下表。

表1

干预组经早期护理康复干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恢复快;且经过早期的护理康复干预偏瘫患者无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现象。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大多遗留运动功能障碍,其造成的功能障碍有运动、感觉、语言、心理等多方面,偏瘫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为减少致残率、死亡率,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外,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有资料证实,早期康复对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功能锻炼,并可减少误用或废用综合征;根据大脑的可塑性理论,一旦脑出血水肿消退,出血吸收,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另有研究认为,早期活动的患者脑出血再发和进行性加重的比例并未增加。国外的资料也提出,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与整体疗效越好[4]。我们将两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 (简称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康复指导及急性期护理干预,两组治疗一月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康复早期介入使得干预组患者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患者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减少并发症,而且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和足内翻等废用综合征,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及早恢复。

[1]王瑞华.神经源性吞咽困难障碍的评定和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2):109-111.

[2]孙继红,李琦,王春英,等.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4):357.

[3]陈伟菊,周佩如,罗洪,等.内外科常见病整体护理路径[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4]刘忠良.偏瘫的康复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65-766.

[5]张秋华.重型脑出血超早期行锥颅碎吸术的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10(12):1132-1133.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