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2013-03-06程荣花
程荣花
(河南省平顶山学院,平顶山467000)
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程荣花
(河南省平顶山学院,平顶山467000)
目的 研究鱼腥草黄酮的提取方法及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方法 采用醇提法提取鱼腥草黄酮,并采用FRAP法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醇提法所得鱼腥草黄酮提取率为7.8%,对DPP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能力并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鱼腥草黄酮有很强抗氧化能力,可以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鱼腥草;黄酮;抗氧化能力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折耳根,岑草等。是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属于药食两用植物,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含有很多药理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绝大多数植物中,是一类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游离存在。黄酮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发现,鱼腥草黄酮有抗疲劳,抗肿瘤,抗抑郁,抑菌等作用[1-4]。目前关于鱼腥草黄酮抗氧化的研究论文很多[5],但关于其总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很少,本文就鱼腥草中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做一研究。
1 材料
1.1 材料与试剂 鱼腥草(采自平顶山)DPP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TPTZ(三吡啶三吖嗪)购自sigma公司,芦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722s分光光度仪(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SENCO R-201旋转蒸发仪(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P3100S电子天平上海朗平仪器表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鱼腥草黄酮的提取及测定 按文献资料进行[5],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
2.2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值测定) 采用文献方法进行[6]。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
3 结果
3.1 总黄酮测定标准曲线 Y=0.9283X-0.0018(R2= 0.9992,Y为吸光度,X为样品中总黄酮相当于芦丁的量mg)。
3.2 鱼腥草黄酮含量 根据2.1所用方法,测得其黄酮提取率为7.8%。
3.3 总抗氧化能力FRAP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
表3 鱼腥草提取物浓度与DPPH·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鱼腥草提取物对DPPH·有着很高的清除作用,在鱼腥草提取物浓度在0.1~1.0 mg· mL-1内时,对DPPH·清除率随着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但继续增加浓度,清除率增加缓慢。FRAP随鱼腥草提取液浓度的变化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变化规律大致相似,随鱼腥草黄酮提取物浓度增大总抗氧化能力也越来越大,鱼腥草黄酮在总抗氧化能力方面和对DPPH·的清除有很大的作用。
4 讨论
鱼腥草产地不一样,其化学成分也有所差异。自由基含有1个不成对的电子的原子团,在原子形成分子时,自由基就会夺取其他物质的1个电子,从而自己变的更加稳定,这种现象称为氧化。所以,自由基有很强氧化性,对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可形成伤害,是引起慢性疾病的元凶,并和人的衰老有很大关系。而抗氧剂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所以能降低疾病的发生。该研究表明,鱼腥草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着很强的清除能力并和浓度有关。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和浓度成线性相关。所以鱼腥草叶提取物在抗氧化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自由基的种类很多,该研究主要研究了鱼腥草黄酮总抗氧化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未对更多种自由基做一对照。研究发现,鱼腥草的不同部位其黄酮含量也不一样,所以可进一步研究鱼腥草不同部位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影响作用。
[1]龚乃超,陈箐筠,刘枣,等.鱼腥草黄酮抗抑郁活性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3):41-42.
[2]樊宏伟,瞿卫,立彦,等.鱼腥草黄酮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7):528-529.
[3]周桃英.鱼腥草黄酮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31(2):195-196.
[4]张鹰郑冰儿.鱼腥草抑菌物质提取工艺及抑菌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91-93.
[5]张剑,曾虹燕,黄炎,等.超声波协同提取鱼腥草黄酮及其抗氧化性[J].广西植物,2010,30(1):141-144.
[6]Ryszard Aamrowicz,zofia.egarska,Ryszard Rafa.owski,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free radical-scavenging capacity of ethanolic extracts of thyme,oregano,and marjoram[J].Eur.J.Lipid Sci.Technol,2009,111(8):111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6.114
1672-2779(2013)-06-0158-02
��韩世辉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