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常规

2013-01-3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卧床骨性关节炎

李 丽

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常规

李 丽

本文详细介绍了骨性关节炎(骨痹)的中西医护理常规,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骨性关节炎;骨痹;中西医;护理常规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医学称之为“骨痹”,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继发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骨关节疾病,临床常见,且多发生于中老年人[1]。由于本病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工作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残疾[2],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系统的中西医护理具有重要作用。现将OA的中西医护理常规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清洁、安静的病室环境,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湿温度适宜。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洗漱用热水,晚间足浴15min,促使下肢血液通畅;急性期卧床休息,严格限制关节活动;发热患者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高热不退者可采用酒精擦浴,头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关节疼痛明显者可用柔软枕头对关节保护,定时更换体位,以免发生褥疮;卧床者要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髋、膝关节应避免屈曲位,膝关节下不要垫高,以防膝关节屈曲挛缩;关节僵硬者应给予按摩和被动活动,并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伸屈活动。

2 症状护理

2.1 卧床不起注意保持正确体位。肩关节不能处于外旋位、肩两侧可顶枕头等物品,双臂间置枕头维持肩关节外展位,维持功能位。双手掌可握小卷轴,维持指关节伸展。髋关节两侧放置靠垫,预防髋关节外旋。平躺者小腿处垫枕头,防止膝关节固定于屈曲位。防止足下垂。床尾盖被应放松、必要时以支被架支撑。

2.2 关节肿痛给予按摩、针灸、热敷、蜡疗等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减轻疼痛。

2.3 其它急性期短期内使用夹板制动,保持关节功能位。进行功能锻炼,如织毛衣、跳棋、玩球,但关节禁止剧烈活动。扩胸运动,拍背咳嗽,防止感冒。对于关节处皮肤破损及溃疡者,应注意换药,预防感染,涂润肤霜保护皮肤。

3 辨证施护

3.1 肝肾亏虚关节酸痛,无力,关节变形,伴头晕,耳鸣,腰酸,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护理:卧床休息,防止患者跌倒损伤;病房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关节,腰部酸痛按医嘱予理疗,如干扰电,频谱照射,缓解疼痛;头晕,耳鸣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对症处理。

3.2 瘀血痹阻关节刺痛,痛有定处,面色苍白,喜暖怕冷,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舌有紫斑瘀点,苔白,脉细涩。护理:观察关节肿胀,疼痛变化;患者卧床行走,不宜下地行走,做好生活上的护理;饮食忌生冷,肥腻之品;关节注意保暖,避免剧烈活动,不易劳累;局部予艾灸,热敷或蜡疗,可温通经络,祛寒止痛。

3.3 风寒湿痹局部肿胀,膝部酸重,活动不便,疼痛缠绵,阴雨寒湿天气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濡缓。护理:卧床休息,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膝保护,病房温湿度适宜;观察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行关节穿刺抽液后,要加压包扎,患肢减少活动;予祛风散寒的中药外洗患处,加强热疗、热敷。

3.4 风湿热痹局部红、肿、热、痛,得冷则舒,得温则痛,关节不能活动,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护理:注意观察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作好记录;卧床休息,患肢制动,软枕抬高,协助生活护理;局部予冷敷,减轻疼痛,保护膝关节功能。

4 饮食调护

OA患者,饮食应定时、适量,切忌暴饮暴食、饥饱失常,饮食应清淡,低脂,富含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少食辛辣、油腻及冰冷的食物,对于体重超标者,应要减轻体重。肝肾亏虚:宜补益气血,益肝肾,可用熟地、当归、黄芪煲鸡汤,杜仲、牛膝煲脚筋,桃仁粥;瘀血痹阻:宜补宜气血,温经壮阳之品,如参芪当归粥,乌鸡熟地汤;风寒湿痹: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之品,如姜蒜辣面条、防风葱白粥或牛膝、独活煲猪胰等,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风湿热痹:宜清热利湿食品,如玉米须煲水代茶饮,薏米冬瓜汤等。

5 用药护理

详细为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遵医嘱早期、合理、规范、足量用药,不可自己随意或减少药量甚至停药。避免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药物,以减低药物的副作用;中药内服,属热痹者,宜凉服,寒痹者,宜热服,且应饭后服用。

6 情志调护

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抑郁、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故应做好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以真诚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并给予理解及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患者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对于疾病的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7 指导功能锻炼

急性期卧床休息,每2h更换1次体位,同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急性期过后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慢性期关节有挛缩倾向时,宜采取固定、牵引、摆动等被动活动的形式,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牵引量不能过大,按活动计划实施锻炼,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有计划地逐渐增加活动量,以患者能承受为限。通过日常生活动作,可增加关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可根据其兴趣和能力,选择如行走、慢跑、游泳、骑车、太极拳、乒乓球等运动,可以减轻关节疼痛和疲劳感。

[1] 杜以宽,马民,唐勇.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55.

[2] 方舒锴,史晨辉.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 2010,32(1):68.

R472

A

1673-5846(2013)06-0450-02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软伤科,吉林长春 130021

猜你喜欢

卧床骨性关节炎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